地理坐标:
河西走廊:
燕支/红花:红花,属于菊科,它开出的花不大,是红色或者桔红色,匈奴人管这种花叫“燕支”
精华笔记:
下面我要跟你分享一个有趣的小知识点:“焉支”这个词是怎样融入中原文化、并且进入现代生活的。
前面你已经知道,“焉支”来源自匈奴语,其实,这个词有好几种不同的音译版本,比如它还写成燕子的“燕”,支援的“支”,你可以在唐朝的边塞诗里看到这个版本;而我要重点跟你说的是另一个版本,它有着美好的色彩,引人遐想。那会是什么呢?就是今天女孩子们化妆品里的“胭脂”那两个字。你不要觉得奇怪,其实,有着美丽色彩的胭脂,的确跟这座焉支山着直接的渊源。这就是为什么匈奴人在歌里唱“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据史料记载,焉支山上生长着一种植物,按今天的植物学分类,它叫红花,属于菊科。它开出的花不大,是红色或者桔红色,而匈奴人管这种花叫“燕支”。而且,如果你对植物染感兴趣,就有机会了解到,这种红花能在衣料上染出绯红的颜色。而它最美好的一种使用方法是,匈奴妇女们在燕支花开的时候,选择色彩最艳丽的花朵晒干、研磨成粉,用来扑在面颊上,使面色显得红润美丽。说到这儿你一定知道了,后世化妆品里的“胭脂”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
至于匈奴妇女是不是这种化妆品的原始发明者,或者她们是从更早的走廊居民——月氏妇女那里学来的,就不得而知了。而且,焉支山、燕支花、和皇后阏氏,究竟哪一个词是本源呢?是因为花的美丽,所以才以花名来称呼皇后吗?还是因为皇后阏氏的尊贵美丽,所以才命名了这种花呢?
总之,这种丝绸之路上的植物,后来被引种到了汉地,栽种越来越广泛,而且汉语还专门为它演绎出了月字边的“胭脂”这两个字。你有没有听说过,“南国佳丽,北地胭脂”这个说法,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吗?因为焉支山,让河西走廊粗犷的塞外之风,带上了一抹娇羞的绯红。
老师对于河西走廊做足了功课,特别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