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坐标:
剡溪:为浙江省嵊州市境内主要河流,由南来的澄潭江和西来的长乐江会流而成,由嵊州境内向北流经上虞后称曹娥江,再汇经钱塘江入海。
剡溪风光
黄公望《剡溪访戴图》
文学原典:
《王子猷雪夜访戴》——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李白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有一首《寒夜独酌有怀》的诗赠李白。李白这首诗是答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这已是李白二入长安以后的事。王琦《李太白年谱》天宝八载附考云:“是年六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拔之。白有《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
精华笔记:
要读懂这个故事,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王徽之到底是为什么要坐一夜的船去剡县,真的是为了见戴逵吗?搞清楚这个问题,你就能触碰到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核,甚至还能更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魏晋风流。
其实,这个故事的原始版本比你刚才听到的版本要丰富很多。从王徽之醒来的那一刻,到他驾船出发之前,他还有着一连串的行为,正是这一连串行为清晰地告诉你,王徽之在这整整一夜之中,他做的只有一件事:如何让自己尽情尽兴地赏雪。你看,从他醒的那一刻,有着一气呵成的六个动作:
先是“眠觉”,这是骤然醒来,初见大雪,一定是又惊又喜。接着“开室”,仅仅从门户中窥见雪景不能让他满足,为了能尽情赏雪,他命人把门窗全部洞开,这样他才能和夜色中的大雪面对面。如此兴致岂能无酒?!所以紧接着他命仆人“酌酒”,此时,故事的氛围里不仅有雪的兴致,更有了酒的兴致。再接下来,他乘着酒兴举目四望,天地间已经是一片皎然。这是他的兴致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更为高涨,他索性起身“彷徨”雪中。兴奋的他诗兴勃发,迎着纷纷的雪片,高声吟咏左思的《招隐》诗。
你看,这六个动作环环相扣,每一环都是他的遣兴之举,而实际上,面对这场把天地变为琉璃世界的大雪,他的兴致越来越高涨。忽然,一个念头闪现,他要到山水之间去挥洒这份兴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尽情尽兴。而第一时间跳进他脑子里的路线,就是夜游剡溪,因为那是他最爱的一段山水,山峦和溪流回环相抱,婉转有情。所以,才有这一场夜半行船。至于戴逵呢,我想他提起这位朋友作为目的地,只是因为他刚好在那儿,而我刚好要去那儿。现在,当你从遣兴这个角度来理解王徽之的雪夜行船,就顺畅多了吧?
你看,百里水路,一整夜时间,无论从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来说,再浓的兴致也足够他酣畅淋漓地挥洒了吧。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此尽情、尽兴一定会产生巨大的情绪满足和审美愉悦。所以,现在你能理解了吗?对王徽之来讲,这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夜半行舟,或者说,过程的愉悦就是他的目的。这正是魏晋名士的风流蕴藉,何等趣味!何等性情!
老师说是否生活中会升起兴致呢?我可太多次生起兴致了,每到天气好的时候就升起兴致不想上班春日想去看花,夏日戏水,秋日登高,冬日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