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为什么说真正的强者从不示强?

040:为什么说真正的强者从不示强?

00:00
14:49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上一讲我讲了《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开头一段:“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讲了曾国藩运用“知雄守雌”的故事,曾国藩一生有三次变化,第一次是儒家,第二次是法家,第三次变成道家。他用道家来处世,重新获得左宗棠等人的支持,带领湘军打败了太平军,之后又让弟弟曾国荃主动解甲归田,大量裁减湘军,从而消除了朝廷的猜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和家族的功名。


今天我继续讲知白守黑、知荣守辱,我还是先读一下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老子在提出“知其雄,守其雌”之后,提出了第二个“知”和“守”:“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意思就是要知道白色,但要守住黑色,这样就可以成为天下的范式。“白”和“黑”也是一对阴阳,白是阳,黑是阴。我们中国有一张最完美、最能代表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图,那就是太极图,太极图就是黑白两色组成,好比两条鱼互相纠缠在一起。当然你们看到的太极图黑白两条鱼儿基本上都是大头鱼,也就是两个半圆——半个黑色的圆、半个白色的圆构成的太极图,这些都是示意图,严格的说都是不对的,我在喜马拉雅讲《易经》这门课程时已经详细讲过正确的太极图了。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听一听。这里不多讲。我要讲的是老子主张要知道白的东西,但要坚守黑的东西;或者说对同一个东西要知道白的一面,但要坚守黑的一面。好比太极图,要知道白鱼的一面,但要坚守在黑鱼的位置。白色是明亮的,黑色是昏暗的。要知道明亮,但要守住昏暗。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的范式。“范”就是范式、模范。“为天下式”就是成为天下的楷模。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成为天下的楷模,那么恒常的德性就不会有差错,最后回归到无极当中。“忒”是差错的意思,“不忒”就是没有差错。“复归于无极”,“无极”这个词非常重要,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无极”就是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就是道的终极状态。老子讲“无极”,《周易》讲“太极”。《周易》没有“无极”这个概念,但有一个相近的概念就是“易”。《周易·系辞传》说“易有太极”,说明“易”在太极之前,先有“易”后有“太极”。“易,无思也,无为也”,“易”是无思无为的,这不就是老子说的“无极”吗?可见老子和《周易》是相通的。《周易》说虚无的“大易”之后才是“太极”,这就是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包含有黑白阴阳。老子要我们知道白色之阳守住黑色之阴,虽然老子没有提到“太极”这个概念,但已具备阴阳太极的思想,太极是在无极之后,无极是在太极之前,老子要我们回归最本原的“无极”之中。


再看第三个“知”和“守”:“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要知道荣耀,但要守住羞辱,这样就可以成为天下的河谷。“辱”是什么意思?是“荣”的对立面,有污浊、污下、羞辱的意思。荣耀是外显的、向上的东西。比如说火是最耀眼的,是往上冒的。而“辱”是下面的,好比污水,流到低下、污秽的地方去了。要守住这个污下的地方,守住居下的水。“荣”和“辱”也是一对阴阳,荣是阳性的,辱是阴性的。老子主张要守住阴性的,知道阳性的。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的“谷”,谷就是河谷,是河流归宿的地方。和前面的“谿”比较起来,虽然都是河谷,但“谿”要浅一些,“谷”要深一些。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成为天下的河谷,那么恒常的德性就具足了,最后回归到质朴当中。当你成为了天下万物都归宿的地方的时候,那么你的德性就富足了、丰富了、完美了,这时候你也就回归到了质朴当中,“朴”是没有加工过的树木。我们在《道德经》第十九章学过“见素抱朴”。“朴”和“素”都是指道的原始状态。


好多人说前面知雄守雌、知白守黑我都好理解,这最后的“知荣守辱”难以理解。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别人羞辱你了,如果你把羞辱看得很重,那么你一定会想方设法去报复,你就会很累,很不开心,你再也快乐不起来了。可是如果你不把它当一回事,甚至不把自己当一回事,把自己彻底放下,放在最低的位置,从内心里就自己放放到最羞辱的境地,那还有什么都想不开呢?反正自己啥也不是,你一切都豁然了,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越不要脸,越有脸;越要脸,越没有脸”。当然老子的深刻之处还在于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荣辱之分,本来就是质朴的。何必去追求荣华、荣耀?回到最原始的质朴状态就是最完美、最富足的人生境界了。


这一章中的“三知”、“三守”、“三复归”,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要知道阳性的东西,守住阴性的东西,复归到最本原的状态。“三复归”的婴儿、无极、朴都是最本原的“道”的描述。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知道刚强而不示强,要知道世故而不世故。真正的强者从不对人示强,真正的智者从不运用心机。


最后老子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意思是说:朴实的“道”分散了就形成万物,圣人运用它就成为百官之首。所以完善的制度是不割裂的。这个“朴”就是道、就是无极,如果说质朴的“道”分散了就形成为器。器,就是器具,这里是指有形的万物。《周易·系辞传》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是有形的,“道”是无形的,是超越形体的。“朴散则为器”是指无形的“道”分散了之后,就化成有形的一个一个的事物,一个一个的物质,一个一个的器具了。“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如果圣人能运用好这个有形的器,就能成为百官之长,百官之长其实是指最高的帝王。我们要用这个器,但是自己不能成为这个器,这个器是为我所用的。“故大制不割”,“割”,就是割裂的意思。所以大的制度、完美的制度、完美的格局是不割裂的,是不分离的,是圆融的,合一的,不二的。因为器是有形的,所以它的作用也就有所限制了,器越小,作用就越小;器越大,作用也就越大,所以要让大器发挥作用,就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大制不割”就是要追求大局全局而不是小局,要保全整体而不是分裂整体。“不割”除了有不割裂的意思以外,也可以看成不伤害,完美的制度是不伤害人的。在老子看来,无论多大的器具、多完美的制度都还是有所限制的,只有回归质朴,回到道的状态,才能无所限制,无所不能,才能有大用。所以最大的器具、最大的制度其实就是“道”。


总结一下,老子三知三守三复归对我们今天认知世界万物是有极大意义的。比如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西方文化,怎样对待中西方管理,怎样对待中医和西医?都可以采用“知白守黑”的认知方法。就中西方文化而言,当然中国文化是阴性的,是黑色;西方文化是阳性的,是白色。我们一定要“知白”,要了解西方文化、西方的管理方式、西方医学,不要排斥,要吸收西方先进的东西,但一定要守住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价值,守住我们自己包容、和合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守住中国文化的这个根,守住中华民族的魂。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老子的期望。


   那么要守住我们的根,就要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饮水思源恒安_wi6

    虚怀若谷谦受益,反朴归真自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