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争,战事不断。著名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竞相吞并邻近的弱小诸侯,相继称霸,盛极一时,可是最终还是相继而衰。这真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老子看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看到战争之后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十室九空,惨不忍睹。老子心生慈悲,对各国统治者提出忠告。请听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jīn],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开头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郭店楚简本有这一章,这一句是“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马王堆帛书本是“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三个版本文字略有不同,可是意思却相同,“人主”就是君主、最高统治者。这句话意思是要用道来辅佐君主,不要用兵力来逞强于天下。国与国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尤其是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是以兵戎相见,以武力相加,还是放弃战争、和平相处?当然有两种选择。古代的霸主往往选择兵力、选择战争,其结果是取得胜利、吞并敌方,可最后呢?对人民必定造成伤害,对自己必定是早早衰败。所以选择武力和战争,是愚蠢的做法,也是最残酷的行为,他给别人造成危害,同时也给自己埋下祸根。所以老子要君主“不以兵强天下”,老子反对为称霸而挑起战争,反对为逞强而穷兵黩武。当然有的战争是不打不可的,这就是保家卫国、救济危难的战争,但这绝不是逞强的理由。
老子这一点和兵家之圣孙子其实是不谋而合的。《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开头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观察对待的。告诫统治者不可轻易发动战争,一定要谨慎,只有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才被迫发动战争。在《作战篇》中孙子说:“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来没有过。不能详尽地了解用兵的害处,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处。说明用兵打仗是有害处的。
老子接着说了一句名言:“其事好还。”“还”就是报应。“其事”是指用兵打仗的事,用兵这件事一定会得到报应。“其事好还”可引申为“天道好还”,天道是公平的,善恶终有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这是铁的规律。后来老百姓逐渐演变成一句熟语: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可是“其事好还”这四个字在郭店楚简本却写作“其事好长”,放在这一章的最后,意思是说事物都喜好长久,从上下文的意思上看,是说达到目的之后不要逞强,要“功成身退”,这样就能长长久久。很多学者认为“其事好长”,更符合上文不逞强、不炫耀、不骄傲、不自大的意思。但我认为通行版本“其事好还”明确提出因果报应,更加深刻、更有哲理,对后世的影响也更大。
老子接着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军队所到之处,必定发生荆棘。大战之后,必定出现荒年。荆棘: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凶年:荒年。从历史上看,军队所到之处,战争发生的地方,一定荆棘丛生,一定会出现荒年。“荆棘生焉”还可以有一层理解,战争必然导致血流成河,遍地白骨,那已经给自己埋下了荆棘,荆棘就是刺啊,就是给自己埋下了钉子啊。在现实生活中,官场如战场,市场如战场,多少人为了官位、为了利益,争得头破血流,其实也是给自己埋下荆棘、埋下地雷。我曾拜访过当代高僧一诚大师,他说:“现在的人啊,都是在给自己埋地雷,这个地雷是自己挖的,一个一个挖的,到那时候你一不小心,‘嘣’一下就炸了。”所谓埋荆棘、埋钉子、埋地雷,都是在说埋下了一个祸根、一个恶因,那肯定要遭报应的。这种报应就是自食其果,表现在荆棘丛生、民不聊生,自己加速灭亡。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
老子早就看到这一点,老子劝诫统治者:“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善于用兵的人,达到目的就马上停止,不敢用兵力逞强于天下。“果”本义是取得结果,引申为达到目的。已,停止。不敢用兵来逞强天下,不敢乱杀。在什么情况下动武啊?那就是在敌人攻打我们、侵略我们的时候,你要反击他,但是一旦把他们打败、把他们赶跑了,就达到目的了,就要马上停止。不能斩尽杀绝、滥杀一通,那是绝对不行的。可见老子不是说不要武力,只是说不能滥用武力,武力的作用不能夸大,真正能救国的还是要遵循天道、无为而治。
接着老子一连说了五个“果”:“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达到目的而不自大,达到目的而不炫耀,达到目的而不骄傲,达到目的却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而不逞强。“勿矜”的“矜”是自高自大,“勿伐”的“伐”是夸耀。我们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学过四个“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jīn)”。这里老子一连用了五个“果”,表示有了结果、达到目的之后的五种做法:勿矜、勿伐、勿骄、不得已、勿强,这其实就是胜利、成功之后必须做到的五条戒律。而这五条戒律恰恰是那些强国、战胜国往往难以做到的。老子始终告诫我们不应该自高自大,不应该到处去炫耀,更不应该骄傲自满,不应该自我逞强。
郭店楚简本在第一句“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之后接着就是这一段,原文是:“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果而弗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和通行本意思相同,“弗”就是“勿”,善于用兵达到目的就停止,不要逞强。
通行本最后,老子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强壮了必定会走向衰老,这是因为不符合“道”,不符合“道”就会早早灭亡。“物壮则老”和“其事好还”一样,也是富有哲理的名言,说出了事物变化的大规律。一个事物越柔弱就越强壮,因为柔弱会慢慢壮大;反之越强壮就越衰老,因为强壮了就会趋向衰老。为什么“物壮则老”呢?老子回答:“是谓不道。”因为太强壮了,所以就不符合道了。“道”是事物的本来状态,任何事物本来的状态都是柔弱的;“道”还是事物的变化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规律都是从弱小到壮大,然后从壮大到衰老,从衰老到死亡。所以一味逞强,一味求壮大,就不符合柔弱之道,“不道早已”,就注定要灭亡了。“已”,就是停止、灭亡的意思。
总结一下,这一章老子告诫我们千万不可以武力逞强于天下。有两句名言要牢记,一个是“其事好还”,一个是“物壮则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记住,“天道好还”——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物壮则老”,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不仅是一个自然规律,而且是一个人生规律,人到壮年的时候开始衰老,我在《黄帝内经》音频课中讲过男女“天癸”七岁八岁周期变化规律、人生十岁周期变化规律。大家有兴趣欢迎去听一听。
那么老子对用兵打仗还有什么高深的见解呢?请听下一讲。
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