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5_刘牢之叛变

宋武帝刘裕5_刘牢之叛变

00:00
11:54

上回咱们说到,桓玄占据了东晋大半领土,自然是不可一世,恰逢此时北府军刚刚平定了孙恩的叛乱,朝廷控制下的三吴地区饱受战争的洗礼,乃是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由于土地几年来都没人耕种,三吴地区马上出现了大饥荒,甚至连建康城里官老爷家里的粮食都不够吃了。桓玄一看,这是个落井下石的好时机,于是下令封锁江面,不准长江上游给下游输送粮食,如此一来,东晋朝廷更加困难,每位官员每天只能领七升米充饥。普通士兵吃能吃树皮了。于是朝廷内部就开始出现了不团结的声音,许多官员偷偷联络长江上游的桓玄,请求桓玄带兵入京。

桓玄是怎么应对的呢,他先是给朝廷上书,说朝廷里是奸人当道,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话都不用说的太明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说的这个奸人就是小王爷司马元显。司马元显赶忙找来自己的心腹张法顺商量对策,张法顺说为今之计,只有请北府军刘牢之出兵西征桓玄了,小王爷一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用军阀去对付军阀,于是立即让张法顺去京口游说刘牢之。

刘牢之对于西征桓玄这个事儿,表现的一点也不积极,他觉得自己毫无胜算,毕竟桓玄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强过他北府军数倍,可小王爷司马元显倒是信心百倍,紧锣密鼓的张罗着西征的各项准备工作,时间来到了公元402年,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拜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刘牢之为前部先锋,准备出兵讨伐桓玄。桓玄听说朝廷要出兵了,他自己心里也有点畏惧,这时他的心腹谋臣卞范之进言,说朝廷大军并不团结,刘牢之并不可怕,我们不如主动出击,来个先下手为强,桓玄听后,说爱卿所言极是,随后立即出兵,这边司马元显听说桓玄先出兵了,他反倒心里没底了,朝廷大军停滞不前,司马元显自己驻扎在建康不远的长江江心洲上,夜夜歌舞升平,都忘了自己是出门打仗的,刘牢之这边呢,一看主帅没有任何动作,自己呢就也驻扎在另一座江心洲上,刘牢之此时为什么没有进军呢,原来前不久,他的一个远方亲戚叫做何穆来找他了。很多听众朋友啊可能都猜到了,这何穆是谁呀,是桓玄派来的说客,来劝降刘牢之,刘牢之本来就不打算出兵,如今桓玄抛来了橄榄枝,那我是接呢还是不接呢。刘牢之出身寒门,他们家也是从北方逃过来的难民,在门阀士族统治下的东晋朝廷,刘牢之根本就没有什么政治抱负,他想的就是两个字,保命,谁强我就站谁那边,想当年,王恭叛乱朝廷的时候,刘牢之就背叛了王恭,因为他觉得王恭没有胜算,如今是桓玄VS司马元显,很明显司马元显根本不是桓玄的对手,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刘牢之此时不投诚于桓玄,更待何时。

于是刘牢之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和他的下属说要向桓玄投降,很多属下都不同意,包括他的儿子刘敬宣,可刘牢之回应的只有一条,说如果不投降桓玄,即使朝廷打败了桓玄,那我刘牢之就会和白起韩信一样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众将一听呢是无人反驳,于是刘牢之派自己的儿子刘敬宣去桓玄军中请降,桓玄兵不血刃,就杀进了建康,而那位不可一世的小王爷司马元显,竟然被他的另一位心腹毛泰押解到桓玄营帐,桓玄一声令下,斩首示众,而老王爷司马道子呢,念在他是当今天子的叔父,免去死罪,发配到江西的深山当中,可在前往江西的途中,被毒死了,这一对执掌朝廷六年的父子,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一年司马元显只有二十岁,他父亲司马道子只才三十八岁。

天真的刘牢之本以为投降桓玄之后,必然会加官晋爵,可没想到,新的委任状马上就到了,刘牢之被解除军职,改任会稽内史,刘牢之马上就意识到不对,桓玄这是要过河拆桥呀,同样意识到不对的还有留在桓玄身边当人质的刘敬宣,刘敬宣刘大公子找了个理由,说要回去劝说父亲乖乖的去会稽上任,桓玄居然答应了。刘敬宣回去一见到父亲,就立刻建议火速起兵反抗桓玄,万不可坐以待毙。刘牢之如今是骑虎难下,前两次的背叛是他自己选的,可这次背叛就明显是逼上梁山了。

可他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找来老部下刘裕,商量着说,我打算退守广陵,投奔我的女婿高雅之,然后举兵反抗桓玄,寄奴你可愿意随我同去?于情于理刘裕都不应当拒绝自己的老上司,可这次刘裕冷淡地说,几天前,将军明明可以举正义之师,保卫朝廷,可您选择了投降,如今您威望尽失,怕将军都不能活着逃到广陵,恕我不能再服侍将军,我打算辞官回乡。说完之后,刘裕就收拾细软,出发回京口了,和他一同辞官的还有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刘裕对何无忌说,我看刘将军这次难逃一死,我们还是辞去军职,躲避灾祸吧。刘牢之在刘裕这里碰了壁,但是还没有放弃,又接连找了几位自己的老部下,然而正如刘裕所说,刘牢之此时已经失去人心,参军刘袭算是刘牢之最老资格的部下,居然大骂刘牢之是三姓家奴,还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然后拂袖而去,丝毫不给老上级一点面子。然而再不跑恐怕来不及了,刘牢之急忙派儿子刘敬宣先行潜回京口去接家属,他自己带着亲兵往广陵方向逃去,父子二人越好了半道相聚,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迟迟不见刘敬宣的身影,刘牢之心说坏了,怕是走漏了风声,自己的儿子和家属可能都遇害了吧,刘牢之此时身心俱疲,看不到一点希望,发觉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于是一咬牙一狠心,自缢而死。刘敬宣这边是因为大雾,城门开的晚了,所以迟到了,到地方看见父亲已经自尽,但此时没有给他哀悼的时间,刘敬宣擦擦眼泪,匆匆逃往广陵。几天之后,桓玄听说刘牢之已死,大喜过望,随即对北府军展开大清洗,没有逃走的北府旧将都相继被杀,包括前面提到那位大骂刘牢之的参军刘袭。而辞官回乡的刘裕,因此躲过了一劫,桓玄认为刘裕是可用之才,正好用来安抚北府旧部,于是派遣刘裕去浙江对付天师道的余孽,孙恩的妹夫卢循去了。

回头再说桓玄,到了第二年,公元403年,三十四岁的桓玄做好了篡位的所有准备,这一年十二月三日,桓玄正式在九井山的受禅台上登基称帝,国号大楚,实现了父亲桓温未能实现的梦想。立国已138年的晋朝暂时灭亡。十二月九日,桓玄入住了建康的皇宫,此时非常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因为桓玄太过肥胖,居然把皇帝的御座给坐塌了,搞的这位大楚皇帝很没面子,一班文武大臣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在这时候还是殷仲文出面圆了场。呃一定是因为陛下恩德太重,连御座都难以承载。

然而御座倒塌属实不是个好兆头,到了桓玄即位的第二年九月,东晋各地掀起了一股反对桓玄的浪潮,先是襄阳出现了叛乱,紧接着山东地区的南燕国在都城广固组织了大规模的阅兵,威慑建康。之后,更大规模的叛乱出现了,益州刺史毛璩也反了。毛璩出身将门世家,他父亲毛穆之就担任过益州刺史,毛璩本人自晋孝武帝时期就担任益州刺史,在蜀地经营了近20年,可谓是兵强马壮,毛璩本人和桓玄没有什么交情,桓玄篡位称帝,给了毛璩起兵的名义。

还是说回咱们的主人公刘裕,这一年,为了讨论如何平定益州的战事,彭城内史刘裕跟随他的上司南徐州刺史桓修进京面圣,这是刘裕和桓玄的第一次见面。这一次见面,同样也在史书上被夸大了,据说桓玄对刘裕是大为赞叹,称其为当世人杰,接下来的几日,桓玄一有机会就召见刘裕,对其殷勤款待,还下旨嘉奖刘裕和他的下属。可刘裕打心底就瞧不上桓玄,几天之后,刘裕就说自己旧伤复发,要回京口养病,桓玄毫无戒心,说爱卿身体要紧,准了。刘裕回到京口之后,就紧锣密鼓的张罗起反抗桓楚政权的大计,前前后后一共有十二位好汉加入到刘裕的反楚队伍当中,这十二人是刘裕、何无忌、刘毅、刘道规、王元德、王仲德、诸葛长民、檀凭之、魏咏之、孟昶、扈兴、童厚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觉得还不错的听友,麻烦您点击收藏订阅,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继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