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帝国成立之后,将再次面对强大的匈奴这样的一个对手。当然我们知道汉刘邦刚刚立国之后,遭遇了一个特别重大的事件。
这个重大的事件就是刘邦率领一支军队,在完全不掌握草原的气候,草原军事力量特点的情况下,贸然出军,带着一支军队来到了今天中国山西大同的附近,有一个叫白登的地方。来到这里以后,一下子他的部队在往山西前进的时候,一路上还冻死冻伤了好多人。我们知道这个山西特别的冷,我几次去山西都被冷得不行。他来到了山西,结果呢被别人包围了,包围在了白登。
在白登之围,刘邦第一次发现四十万匈奴的骑兵将自己围困在一个小地方。对于一个刚刚当上皇帝的来自中国江苏的农民而言,或者小公务员而言,这个场景一定是他这辈子也忘不掉的。
刘邦用和亲的方式,用汉与匈奴和亲的方式化解了与匈奴的第一次危机,双方约为兄弟,保持了后面的几十年间的一种双方的和平关系。
也大概在这一次事件,中汉帝国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于长城以外的匈奴这样的一个游牧帝国的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后来在汉帝国与匈奴的一些外交关系的早期,我们发现汉帝国是相对来说比较隐忍的,非常著名的有这样的一封书信,据说在刘邦死了以后,冒顿单于给刘邦的太太吕后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里面说您老太太一个人生活的是个寡妇,一个人生活的不开心,我也不开心,叫做两主不乐。你也不开心我也不开心,无以自于我们就找点乐子吧,我愿意所有亦其所无,我们来互相交换一下,凑一块过得了。
我们知道这就是一封求婚信。对于匈奴而言,既然约为。兄弟,那这个哥哥死了,弟弟娶嫂嫂这个事儿没什么,可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在伦理层面是没有办法接受的。
后来这个吕后就回了一封信,受到了侮辱的情况下,这封信本来应该是牙尖嘴利的,可是为了防止匈奴对自己怎么样,这封信我们看来还是带有一点非常的委屈的色彩。
说我自己年老气衰,实在不怎么样了,头发也掉了,牙齿也掉了,发齿堕落,行步失度,走起路来也没有美感了。算了,咱们俩还别凑一块过。用这样的办法回绝了冒顿单于。
大概到这个阶段,我们就发现匈奴帝国的军事力量是当时刚刚统一起来,刚刚立国的汉所没有办法去承受,也没有办法用军事力量去解决匈奴帝国的。那么这样的一个新生的农民组成的华夏的帝国。为了应对这样的一种军事危机,他就必须要进行持久的战争准备。
而我们大概知道两千多年前汉帝国为了打这样的一场仗,为了去跟草原世界的匈奴打这样的一场仗,所进行的战争准备,在我们今天看来真是非常有韧性,而且做的准备是非常全面,非常惊人的。为了击败匈奴,无论是当时的史书的一种刻意书写,还是我们针对于今天的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大概都发现汉帝国在进行长期的国防建设,这样的国防建设说起来主要包括养马、充实边防、电力、骑兵,还有一些文化准备等等这样的几个方面。
首先说一下关于跟养马有关的问题,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提示过大家,中国并不是不可以养马,中国很多地方都可以养马,农民养一匹马其实问题不太大的,但中国养马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来自于马没有办法得到好马,马的品种不够优良,同时大规模的养马会成为严重的财政负担。如果让农民养很多马,农民也受不了。国家要养很多马,国家要出好多钱,这个马又不能像牛一样直接拿来耕地。所以无论如何,养马是需要用国家力量投入到建设之中的一件事儿。
中国人大概很早以前就特别重视这种战略性的养马的工程。在汉朝之前,曾经有一个君王做过一样的事情,这个人在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名字叫赵武灵王,在赵武灵王的时代,赵武灵王进行了一个改革,这个改革后来我们都知道了,叫胡服骑射,那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搞胡服骑射呢?他为什么要穿上胡人的衣服学习骑射呢?其实我们看一下赵国的版图就会知道,赵国的版图实际上是分为南北两部分的。它的靠南的这一侧其实就在整个长城的一个中心这个段落上这个点上赵国的国土沿长城以南,今天主要是山西以南的这一部分是非常典型的农耕区,所以这里生活的完全是华夏的文化影响的这种农民。可是赵国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打下了一个跟自己文化环境完全不同的国家,这个国家叫做代。
今天我们在山西还有一个县叫代县,大概就在这一带打下这个代以后,在这个代为中心。如果我们今天去到山西的北部,就会发现这里其实更适合农牧混合这样的一种经济。而当时的代就是一个由养马为主的民族控制的这么一片地。
当赵国打下这个代地之后,他们获得了一种特别宝贵的资源。这个特别宝贵的资源叫做代马。战国人心目中有三种宝贝叫做代马湖居。昆山之玉就是代地出产的宝马,湖居就是草原上的一种猎犬,昆山之玉大概就是一种稀有的漂亮的石头。代地的马当时是被人们作为宝贵的军事资源来看待的。到赵武灵王的时代,赵武灵王已经拥有了代地。拥有了代地以后,他就把这些已经学会骑马的生活在代地的人直接编组为自己的骑兵,让他们作为自己的雇佣军,向更远的地方去征服。
所以很短的时间内,赵国的版图由南往北边扩展了一大片。这一大片刚好就囊括了我们说的阴山以南的这一侧,黄河的几字头的北边的这一段。
当赵国拿下这样的一块版图之后,赵国境内将近有一半的国土不是农耕区的国土,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有将近一半土地上的人民是和农耕的文化格格不入的。
赵武灵王喜欢胡服骑射,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从文化上将这些人与农民的地位其等强调这个北部世界资源和人口对于这个国家生存的重要的意义。
赵武灵王晚年发生了一件事儿,这件事是非常值得玩味的。赵武灵王有个长子,当年是太子,可是呢他的妈妈慢慢不被宠幸了。赵武灵王喜欢上了另外一个女性,结果在那个女性的劝说下,赵武灵王立了那位女性的孩子作为太子。当年的长子就被废掉了,成为了废太子。
废太子要如何安排这个人的身份呢?赵武灵王产生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想法,把他封到代当代王。将整个赵国一分为二,北边由曾经的太子来管理着一帮骑马的人,南边的邯郸由自己现在的太子来管理着一群农民。
当然这个计划最后没有成功,长子也反叛,后来被镇压。这个国家好歹是没有分裂,可是无论如何,我们也看到,早在汉帝国成立之前,其实中国人生活的周边已经有人尝试去吸纳、去吸收草原世界的军事力量,加入到自己的作战集团之中。
在战国,我们确实看到了有各式各样骑马的造型,其中来自咸阳塔儿坡出土了这种骑士,用骑士的头上带着小小的风帽骑着马,马的肩高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从马的前蹄一直到他的肩部的这个高度,实际上是比人的身高要矮好多的。这样的一种马显然就不是西方,是那种非常高大的马,比较接近蒙古的那种之前的一个小知识已经说过的,比较矮的那种马,没有马蹬,甚至没有马鞍,所有的集成的这个铜镜是非常非常简陋的。
同时在我们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图,是来自于洛阳金村出土的金银色的纹铜镜这个时代的这一枚铜镜,它上面是错嵌着金银两种花色。错嵌在铜镜上,这个铜镜其中的这个位置有图案。我们把线图放出来以后,是起码的人的短剑与猛兽这样的一种非常栩栩如生的一个小的场景。
这个场景曾经引发过我的非常浓厚的兴趣。之所以引发了浓厚的兴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非常紧张的画面。能不能再做进一步的解读呢?其实是可以的。首先马背上的这个人并不是一种标准的骑马的姿势。我们知道我们叫跨骑马背,两腿是向下垂的。然而马背上的这一位战国时代的骑马者,他的双腿是跪坐在马背上。人只有一种情况下可能会采取这种姿势,就是准备从马背上跳下来的时候,随时做好从马背上跳下来的准备。
第二,我们发现兵器非常特殊。在此之前我们认为在马背上最有效的作战工具是弓箭,不是位体型的短兵器,因为没有用。如果骑马没有马鞍,没有马蹬不稳的话,我们用短剑是没什么用的,它只有短剑来进行卫体。
第三,如果我们稍微熟悉马的跑步的姿态,我们会知道马有几种步态,慢走,然后慢跑,然后快跑等等。然而这里的马的步态显示马正在往后退。
所以至少对我们这样的一种启示。在战国的时候,中国出现了骑马的军事人员。但是这样的一些起码的军事人员,无论是从作战的有效性,从起码的军事人员的数量,以及这支军队的这种战略性角度来考虑,他都只处于发援的阶段,起源的阶段,远远没有进入能够战略性使用的阶段。
我们怎么样判断一个军队能够战略性地使用,就看他能不能独自的去承担一类军事功能。如果他并没有能够独立的承担一类军事功能,它只是起辅助作用的话,它的地位是下降的,或者地位是比较低的。
战国时候出现了骑马的人,这种集成军事力量相对来说还不那么重要。但是当中国要与草原上的游牧民作战的时候,显然不能采取洛阳金村的这位骑士打仗的方法恐怕也不能像塔儿坡这么简陋,我们还得从最基础的那些来做。
首先还是要养马,我们已经说过在整个汉代能够养马的地方其实不少。但是汉采取由中央来设置非常多的穆院来进行养马的这样的一种办法。这种办法说他们设置了一些牧师苑,总共国内牧师苑有三十六,所有三十六个官方的马场分布在北边、西边。而且国家派出狼跟随着皇帝身边的一些亲信力量作为苑监,整个国家投入到养马的官方的工作人员,官奴婢三万人,总共养马将近三十万匹,以一个骑兵平均要耗五匹马左右来看,仅国家官方的这个马场里面的马,能够维持不少于六万人的一支骑兵部队。
同时为了尽可能的增加国家控制的马匹的数量。当时汉开始采取了蓄积马这样的一种政策。他说御史大夫咒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尺未平不得出关。五尺九寸接近六尺,这样的一匹马有多高呢?
如果我们按六尺来计算,每一尺二十三厘米左右,那么基本上一米三到一米四左右的这个高度的马一律不得离开,一律不得出关,必须控制在关内尺未平,也就是那个马齿,如果年龄还可以用的,一律不得运出去。
晁错相对的也有这样一条建议,说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如果你能够为国家提供一匹马,这种马无论是拉车的马还是可以骑的马,为国家提供一匹马不足三人,三个人能够享受,不用为国家四左右的优厚条件。富足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富足。说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搞出好多马来。
我们大概知道这个汉代当我们特别重视某一种资源的时候,政府会采取非常细腻的办法,会采取非常非常细致的办法来认真的对待这种资源。当国家特别重视人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家特别重视每一个人的作用,每一个人的价值。所以我们对每个人的管理是给我们发户口,在一张户口本上写下我们的名字、年龄,甚至身高、血型、学历。当国家要调用我们每一个人资源的时候,看一看户口本就知道深圳有多少男性,十八岁以上有多少人行都去当兵吧。如果国家特别重视马这种资源,对马的管理在汉代和管人是一样的。人有人的户口,马有马的户口,管马的时候精细到这种程度。
战马一匹,毛色是什么样的?鼻子是白色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记录他的年龄,从牙齿来看是一匹八岁的马,身高六尺一米三左右,然后名曰铨就。每一匹马它的户口本上都有特定的名字,都有马的马名。战马一匹觉右鼻它的鼻型怎么样?是八岁也是八岁的马,高五尺九寸半寸身高记录的非常的详细,名曰黄雀。每一匹马都有自己的名字,对马进行了非常精致的管理。
通过中央级别设置官方的养马场,鼓励大家向政府提供马用免疫来作为交换。同时由国家对所有的马进行非常细致的管理,全方位入手。
到汉武帝的时候,长城以南兵塞之,骏马牛放纵蓄积不也,一下子国内养出了好多好多的马,山川田野都布满了马匹,马才足以在一个农耕国家达到能和游牧世界竞争的数量。与此相比,我们发现罗马帝国由于它的周边从来没有一个像匈奴一样强大的,完全靠集成军事力量作战的帝国,所以罗马和汉直接对马的政策的比较,他们几乎从来没有用国家力量像这样来对待马匹,用这样的办法来蓄养马匹,在罗马的国家政策中大概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发现我们的敌人是怎么样的,会塑造一个国家的军事政策,也会塑造一个国家的军事结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