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主梵天劝请佛陀说法
优婆离:此时,世尊独处静默,心中思惟:「我所证悟的法,甚深、难见、难解,它是最寂静、最高超的,不能只靠纯逻辑而证悟,它是微妙的,唯智者所能体验。但今世之人依赖爱执,喜好爱执,享受爱执,让世人见到真理是困难的,也就是说,见到十二缘起是不易的。再者,让世人见到真理是困难的,也就是说,见到诸行寂止,诸有净除,灭尽渴爱、离贪、灭、涅槃是不易的。所以,我若说法,他人不了解时,将使我感到疲乏与困扰。」
这时,他自然地诵出如下未曾听闻的偈:
莫说弘扬于正法,我甚感难以领悟;
为贪瞋所困恼者,永远不悟此正法。
欲着痴暗所覆者,是人永远不得见,
彼深妙而难见的,逆流而上的正法。
世尊如此一想,心念偏向于少事少业,不欲说法。
这时,梵天娑婆主觉知世尊的想法,他思惟:「此世间将败坏,世界将彻底地败坏!因为如来、阿罗汉、等正觉的心偏向于少事少业,不欲说法。」
然后,在如力士屈伸臂之顷间,从梵天界消失,现于世尊之前。他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地向世尊说:「世尊,愿世尊说法!缘善逝说法!众生中有少许尘垢者,若未听闻正法,
将枉度此生,有些人在闻法后,便可证悟。」
梵天娑婆主说完后又补充说:
曾于摩揭陀现前,垢者所思不净法,
愿打开不死之门,令闻无垢所觉法。
圣者攀登正法塔,恰如壁立山顶峰,
普见低处诸众生。无忧普眼之圣者,
人类陷溺忧苦中,生、老皆受其操控。
英雄、胜者、持智者,奋起无债游世间。
愿请世尊为说法,能悟入者应有人。
世尊听了梵天娑婆主的请求,出于对众生的慈悲,以佛眼观
察世间。正如池塘里生有青莲花、红莲花或白莲花,有些莲花长在水中,还未突出水面,有些莲花正长在水面上,还有些则突出水面,湛然独立却不为池水所湿。同样地,在众生中,他看到有尘垢少者、尘垢多者、利根者、钝根者、资质好者、资质差者、易教导者、难教导者,还有知道其它世界与罪过之怖畏而住者。
看到了这些,他答道:
不死之门已开敞,普令闻者展信心。
我所觉法不宣说,因知说法之艰巨。
这时,梵天娑婆主思惟:「我已促成世尊演说正法了。」敬礼
世尊后,他右绕而去。
选择最先对五比丘说法
世尊思惟:「我应先为谁说法?谁能很快地了悟佛法呢?」
之后,他思惟:「阿罗逻迦摩罗聪颖、多闻、敏捷。长久以来,他只有少许尘垢。我先教他佛法如何?他会很快了悟的。」
此时,有位隐身的天人告诉世尊:「世尊!阿罗逻迦摩罗在七天前过世了。」世尊心中便浮现这样的知见:「阿罗逻迦摩罗的损失惨重,如果让他听闻佛法,他一定会很快地了悟的。」世尊又思惟:「郁陀迦罗摩子聪颖、多闻、敏捷。长久以来,他只有少许尘垢。我先教他佛法如何?他会很快地了悟的。」
此时,有位隐身的天人告诉世尊「世尊!郁陀迦罗摩子昨夜过世了。」世尊心中便浮现这样的知见:「郁陀迦罗摩子的损失惨重,如果让他听闻佛法,他一定会很快地了悟的。」
世尊又思惟:「那么,我应先为谁说法?谁能很快地了悟佛法呢?」之后,他思惟:「在我专心精进时,那五位比丘十分周到地照顾我。我先为他们说法如何呢?」他接着思惟:「这五位比丘现在住在哪里呢?」世尊此时以胜过常人的清净天眼,看到他们正住在仙人住处鹿野苑。
世尊在优楼频罗村随意住上一段时间后,就取道向鹿野苑渐次游行而去。
在世尊觉悟之地与伽耶城之间,沙门优波迦在路上遇到世尊。他对世尊说:「朋友!你诸根清净,肤色皎洁光明,你是依谁出家?谁是你的老师?你奉行谁的教法呢?」
优波伽问完后,世尊以如下的偈作答
「超越一切知一切,不为一切所污染,
我能远离于一切,灭尽渴爱而解脱。
一切因智慧而有,我应传法予何人?
我于世间无有师,也无与我同等者;
包括一切之天人,无人与我堪伦比。
我为世间阿罗汉,亦为世间无上师,
我独为等正觉者,解除饥渴灭欲火。
我今前往咖西城,将转动正法之轮,
于此盲暗之世间,敲响不死之法鼓。」
(优波迦说:)「朋友!如此说来,你是无边之圣者?。」(世尊以偈说:)「若得诸漏悉灭尽,即与我同为胜者。
我已灭除一切恶,为此我名胜利者。」
如是说时,优波迦说:「朋友!但愿如此。」摇摇头,他另取别道离去。
此后,世尊次第游行至仙人住处鹿野苑,找到五比丘。比丘们远远地看到世尊取道而来,便相约说:「朋友啊!沙门乔达摩来了,当初他骄纵自己,放弃精进,返求奢侈。我们不应礼敬他,不起立承迎,不接领他的衣钵。不过,如果他愿意的话,可准备一个座席让他坐下。」但是,当世尊真的走近时,他们发现自己无法遵守约定。其中一位上前迎接世尊并接下他的衣钵;一位准备座席;另一位准备洗足水、脚凳与拭足巾。世尊坐于备好之座上,洗足毕。他们上前问候,直接以名字及「朋友」称呼世尊。
打过招呼,世尊告诉他们:「诸比丘!对如来别直呼其名或以「朋友」相称,如来是阿罗汉、等正觉。谛听!诸比丘!我已证得不死,我应指导你们,我将为你们说法。依循我的教导修行,你们将于现法自证、现证,具足无上梵行而住。这就是你们离家过出家生活的目的。」
此时,五位比丘说:「乔达摩友!你虽修过苦行、贫乏与自我折磨,那些尚且无法达到过人法,而得圣者的知见。而你现在骄纵自己,放弃精进,返求奢侈,你怎么可能达到那些殊胜的成
就呢?」
世尊告诉五比丘:「如来并未骄纵自己或放弃精进,也无返求奢侈。如来是阿罗汉、等正觉。谛听!诸比丘!我已证得不死,我应指导你们,我将为你们说法。依循我的教导修行,你们将于现法自证、现证,具足无上梵行而住。这就是你们离家过出家生活的目的。」
再次,五位比丘对世尊说出同样的话;世尊也再次把同样的答复讲了一遍。当五位比丘第三次对世尊说出同样的话,说完后,世尊问他们:「诸比丘!你们以前可曾听过我这么说?」
「没有,世尊!」
「如来是阿罗汉、等正觉。谛听!诸比丘!我已证得不死,我应指导你们,我将为你们说法。依循我的教导修行,你们将于现法自证、现证,具足无上梵行而住。这就是你们离家过出家生活的目的。」
初转法轮,开示四圣谛世尊就这样说服了他们。他们倾听、聆听,并敞开心胸去了知。世尊于是对五位比丘做如下的开示:
「诸比丘!出家者须避免走入两个极端。哪两个极端呢?一是纵情地追求感官欲乐,那是下劣、粗俗、粗鄙、卑贱与有害的。
另一个是施行各种自我折磨,那是痛苦、卑贱与有害的。如来所发现的中道远离这两个极端,它能带来见、知,并导向寂静、证智、等觉、涅槃。什么是中道呢?即是八正道,也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这就是如来所发现的中道,它能带来见、知,并导向寂静、证智、等觉、涅槃。」
「此是苦圣谛: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悲、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总之,五取蕴是苦。」
「此是苦集圣谛:渴爱是导致轮回之因,伴随它的是喜与贪,随处欢喜。换句话说,即是欲爱、有爱、无有爱。」
「此是苦灭圣谛:无余离灭、舍弃、放舍、放下,以及舍离渴爱。」
「此是苦灭道圣谛:即八正道,也就是:正见、正思惟、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此是苦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应遍知苦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已遍知苦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乃前所未闻之法。」
「『此是苦集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应断苦集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已断苦集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
「『此是苦灭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应证苦灭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已证苦灭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
「『此是苦灭道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应修习苦灭道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已修习苦灭道圣谛』:这是在我心中所生的眼、智、慧、明与光,是前所未闻之法。」
「只要我对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相的如实知见,未达悉皆清净时,我在诸天、魔、梵天的世界,以及沙门、婆罗门、国王与人民的众生界里,便不能宣称已证得无上的正觉。但是,一旦我对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相的如实知见已达悉皆清净时,我在诸天、魔王、梵天的世界,以及沙门、婆罗门、国王与人民的众生界里,便能宣称已证得无上的正觉。」
「我生起如是知见:『我心解脱不动,这是我的最后一生,不会再受后有。』」(Vin.Mv.1: 6 ; S.56:11)
开示「无我」,五比丘成阿罗汉听了以上的开示,憍陈如尊者获得清净无染的法眼:「凡是生法者,即是灭法。」
当世尊转法轮时,地居诸天高声唱道:「在仙人住处鹿野苑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已转动无上法轮了。不论沙门、婆罗门、天、恶魔、梵天或世间的任何人,谁都无法止住它。」听到地居诸天的唱诵,四大天王也高声唱到:「在鹿野苑……」之后, 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兜率天……夜摩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的天人都高声唱道:「在鹿野苑……」
在那一时、那一刻、那一刹那间,这信息迅速地传于梵天界,十千个世界为之摇动、震动与颤动,世间出现了一道无量广大的光,其光明胜过诸天人的身光。
此时,世尊赞叹说:「憍陈如已知法,憍陈如已知法!」所以,这位比丘名为「憍陈如」(Annā-Koṇḍanna)——憍陈如是已知法
的人。
此时憍陈如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⑾并超越疑惑,弃除犹豫,获得不坏的信心,依世尊的教法修行,再不依其它因缘。他对世尊说:「我愿随世尊出家,受具足戒。」
「来!诸比丘!」世尊说:「正法已善说,你应修清净梵行,以灭尽诸苦。」如此,他们便受了具足戒。
之后,世尊说法、教导、教诫其余比丘,在说法时,婆颇尊者与跋提尊者获得清净无染的法眼:「凡是生法⑿者,即是灭法。」
他们于是也要求出家并受具足戒。
之后,世尊食用他们带给他的食物,并说法、教导、教诫其余比丘,六个人就靠着三个人乞回的食物维生。然后,摩诃男尊者与阿说示尊者获得清净无染的法眼:「凡是生法者,即是灭法。」
他们也要求出家并受具足戒。之后,世尊给予比丘们如下的开示:
「诸比丘!色是无我。若色是我,此色便不会导向恼害,且于色应有:『让我的色如此,让我的色不如此』因为色本无我,所以它便会导向恼害,且于色不会有:『让我的色如此,让我的色不如此。』
「受是无我… …
「想是无我… …
「行是无我… …
「识是无我。若识是我,此识便不会导向恼害,且于识应有:
『让我的识如此,让我的识不如此。』因为识本无我,所以它便会导向恼害,且于识不会有:『让我的识如此,让我的识不如此。』
「诸比丘!你们认为色是常或无常?」――「世尊!无常。」
「那么,无常是苦或乐呢?」「世尊!是苦。」「将无常、苦、会变异之法视为:『此是我的,此是我,此是有我』,如此恰当吗?」――「世尊!不恰当。」
「你们认为受是常或… …
「你们认为想是常或… …
「你们认为行是常或… …
「诸比丘!你们认为识是常或无常?」――「世尊!无常。」
「那么,无常是苦或乐呢?」「世尊!是苦。」「将无常、苦、会变异之法视为:『此是我的,此是我,此是有我』,如此恰当
吗?」――「世尊!不恰当。」
「所以,诸比丘!无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色,或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一切色皆应以正见如实观之:『此色非我所有,此色非我,此色非有我。』
「任何受,无论是… …
「任何想,无论是…
「任何行,无论是… …
「任何识,无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色,或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一切识皆应以正见如实观之:『此识非我所有,此识非我,此识非有我。』
「诸比丘!多闻圣弟子,若如此观察,便厌患色,厌患受,厌患想,厌患行,厌患识。若厌患,则离贪;若离贪,则心解脱;当解脱时,即生「此为解脱」之智。同时,他也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
世尊说法毕,五位比丘欢喜、信受世尊所说的法。在世尊宣说此教法时,五位比丘因放下执取而从诸漏中得心解脱。
那时,世间有了六位阿罗汉(arahant)。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