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讲解瑜伽.
瑜伽是抑止心的活动.
这时,见者处在自己的原本状态.
在别处,与活动一致.
活动有五种,痛苦和不痛苦的.
量、颠倒、妄想、睡眠和记忆.
量有现量、比量和圣教量.
颠倒是不依据原本形态的虚假认识.
妄想是依据语言知识,而缺乏事实.
睡眠是依据对非实体的认知活动.
记忆是没有忘却体验过的对象.
依靠修行和离欲抑止它们.
其中,修行是努力保持稳定.
但要经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和真诚的修习,它才牢固确立.
离欲是控制的意识,不贪求可见的和闻听的对象.
最高的离欲是明了原人而不贪求性质.
伴随有思考、观察、欢喜和自我性的形态,则是有智入定.
以修习停止认知为前提,只剩下潜印象,是另一种.
摆脱肉体者和化为原初物质者依靠存在.
另一些以信念、精勤、入定和智慧为前提.
强力者接近.
依据柔弱性、中等性和强烈性,也有程度区别.
或者,依靠敬仰自在天.
自在天是特殊的原人,不受烦恼、业和果报积聚的影响.
在他那里,全知的种子不可超越.
由于不受时间限制,他也是古人的老师.
om音是他的表示者.
念诵它,领悟它的意义.
由此,获知内在意识,也无障碍.
疾病、昏沉、怀疑、懈怠、懒散、欲求、谬见、不进入状态和不稳定,这些心的散乱是障碍.
痛苦、沮丧、肢体摇晃、吸气和呼气伴随心的散乱.
为了克服它们,修习固定于一个实体.
心的清净来自于培养对苦乐善恶的慈悲喜舍.
或者,通过呼气和控制呼吸.
或者,感觉对象的活动出现,引起心的安定.
或者,无忧愁而明亮的.
或者,心以离欲为对象.
或者,依靠对梦和睡眠的认知.
或者,通过沉思符合自己心愿的对象.
他的控制力达到最小和最大的极点.
活动消失,达到等至,如同摩尼宝珠,染有所缘的认知者、认知手段和所认知者的色彩.
混杂有词音、词义和认知的分别,这是有思考等至.
记忆完全净化,只呈现对象,甚至没有自己的特征,这是无思考.
据此,微小对象的有观察和无观察也得到说明.
微小对象的性质以无相为终极.
这些只是有种子入定.
在清澈的无观察中,内心清净.
这里,智慧充满真理.
还有不同于所闻和推理智慧的领域,因为涉及特殊的对象.
由此产生的潜印象阻止其他的潜印象.
在它得到抑止时,由于抑止了一切,成为无种子入定.
苦行、诵习和敬仰自在天是 行动瑜伽.
为了促进入定和为了减少烦恼.
无知、自我性、贪欲、憎恨和执着是烦恼.
无知是其他那些的基础,无论那些是蛰伏的、微弱的、间断的或活跃的.
无知是将无常、不净、苦和非我呈现为常、净、乐和我.
见力和视力这两者仿佛同一,这是自我性.
贪欲是追随快乐.
憎恨是追随痛苦.
甚至智者也会出现自我情感的流动,这是执著.
它们处在微小时,遭到排除而消失.
它们的活动由沉思排除.
业的积聚以烦恼为根基,能由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出生感知.
根基存在,它的果报是出生、寿命和感受.
以善和恶为原因,它们有快乐和痛苦的果实.
由于变化、焦虑和潜印象的痛苦,也由于三性活动的对立,对于有分辨力的人,一切皆苦.
尚未到来的痛苦可以排除.
见者和所见的结合是应该排除的原因.
所见具有明亮、活动和停滞的性质,具有元素和感官的性质,为了感受和解脱.
特殊、非特殊、相唯和无相是三性的关节.
见者是唯见,即使纯洁,但也观看认知.
所见本身只是以他为目的.
即使对实现目的的,它消失,但它并不消亡,因为它对其他的有普遍性.
结合是获知所有物和主人两者能力的性质的原因.
无知是它的原因.
由于它不存在,结合不存在,这种排除便是唯见的独存.
明辨不混乱是排除的方法.
他的智慧的最终阶段有七重.
通过修习瑜伽支,灭除污垢,知识的光芒直达明辨.
自制、遵行、坐姿、调息、制感、专注、沉思和入定是八支.
其中,自制是不杀生、诚实、不偷盗、梵行和不执取.
它们不分种姓、地点、时间和时机,普遍适用,则是大誓言.
遵行是纯洁、知足、苦行、诵习和敬仰自在天.
受到恶念干扰时,修习对治.
杀生等恶念造成行动、引起行动和怂恿行动,伴随贪欲、嗔怒和愚痴,轻度、中度和重度,而后果是无尽的痛苦和无知,因此,应该修习对治.
不杀生得以确立,在他的身边,敌意消失.
诚实得以确立,业和果便有保障.
不偷盗得以确立,一切珍宝便会来到身边.
梵行得以确立,便会获得勇力.
不执取获得确立,觉知生之如何和为何.
由于净化,厌恶自己的肢体,也不接触他人肢体.
本性纯洁、愉悦、专注、控制感官和适合观察自我.
依靠知足,获得无上快乐.
通过苦行消除不纯洁,身体和感官获得成就.
通过诵习,与愿望的天神交流.
通过敬仰自在天,入定获得成就.
坐姿稳定和舒适.
通过放松努力和达到无限.
于是,不受成对的二者阻碍.
在这之后调息,断除吸气和呼气的运动.
外部的、内部的和抑止的方式,依据地点、时间和数量观察,成为延长的和微妙的.
第四种超越外部的和内部的领域.
然后,光明的遮蔽得以消除.
心适合专注.
制感是控制感官,不与他们各自的对象结合,仿佛依随心的性质.
然后,达到对感官的最高控制.
专注是心固定一处.
沉思是专心认知.
入定是沉思唯独闪耀对象的光芒,仿佛失去自己的形态.
这三支合为总御.
掌握了总御,智慧的光芒闪现.
按照阶段实行总御.
这三支是内支,不同于前五支.
而这三支也是无种子的外支.
随同心的抑止的刹那,活跃的潜印象和抑止的潜印象分别抑止和显现,这是抑止的变化.
它的寂静之流源自潜印象.
心入定的变化是分散和专一分别衰落和兴起.
进而,心的专一的变化是止息的和出现的认知相似.
由此,在元素和感官中的性质、特征和状况的变化已经得到说明.
有性质者跟随平息的、出现的和不可名状的性质.
次序的差异是变化的差异的原因.
通过总御这三种变化,获知过去和未来.
词音、词义和认知互相关联而混合,通过总御他们的区别,获知一切众生的声音.
通过亲证潜印象获知前生.
通过亲证观念,获知他心.
通过总御身体形态,抑止它的接受能力,不接触眼光,也就隐而不见.
业果或迅速,或缓慢,通过总御它们,获知死亡,或通过征兆.
通过总御友爱等,获得力量.
通过总御力量,获得大象等的力量.
运用感觉活动的光亮,获知微妙的、受阻碍的和远处的对象.
通过总御太阳,获知宇宙.
通过总御月亮,获知星星的排列.
通过总御北极星,获知它们的行程.
通过总御脐轮,获知身体的结构.
通过总御喉咙穴,抑止饥渴.
通过总御龟脉,获得稳定.
通过总御头中的光,获得悉陀的眼力.
或者,通过想象力,获知一切.
通过总御心脏,获知心的意识.
本性和原人永不混合,由于为他者性,产生对这两者不加区分的感受,通过总御为自己存在者,获知原人.
由此,产生想象力、听觉、触觉、视觉、味觉和嗅觉.
这些对于入定是障碍,而对于活动的心就是成就.
通过削弱束缚的原因,通过心的感知活动,进入他人身体.
通过控制上气,不接触水、泥土和荆棘等,获得上升.
通过控制中气,获得光辉.
通过总御耳和空的联系,获得天耳通.
通过总御身体和空的联系,变得轻如棉絮,能行走空中.
在身外的非人为活动是大无身,由此消除对光明的阻碍.
通过总御粗大、形态、精微、关联和目的,控制元素.
由此,出现变小等,身体完美,不受它们的性质阻碍.
身体完美是有美貌,有魅力,有力量,坚如金刚.
通过总御执取、形态、自我性、关联和目的,控制感官.
由此,快速似思想,达到无需工具的状态,控制原初物质.
唯有明辨本性和原人的差别,才能成为统辖一切者和通晓一切者.
甚至对此产生离欲,由此灭除罪恶种子,达到独存.
受到主神们邀请时,不要接受或感到骄傲,因为会再度与罪恶发生联系.
通过总御刹那及其次序,获得分辨智.
两者相同,依据种类、特征和位置不能区分差别,则运用(分辨智)获知.
分辨智是救主,囊括一切领域,囊括一切状况,而没有次序.
一旦本性和原人两者的纯洁一致,出现独存.
出生、药材、咒语、苦行和入定产生的成就.
由于原初物质流动,转变成另一种生命形态.
助因不是动因,但它破除原初物质的障碍,如同农夫.
种种创造的心产生于唯自我性.
依据活动的差别,一个心成为许多心的驱动者.
其中,沉思产生的心没有积聚.
瑜伽行者的业不白不黑,其他人的业有三种.
由此,展现唯独符合他们的果报的熏习.
由于记忆和潜印象两者形态一致,它们即使存在出生、地点和时间的区分,也不会中断.
由于愿望永恒,它们无有起始.
依靠原因、目的、基础和所缘的结合,缺少这些,它们不存在.
由于性质的不同时态,过去和未来是实际存在的.
它们是展示的,微妙的,本质是三性.
事物的真实性在于变化的一致性.
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心,因此,两者的方式不同.
如果事物不依靠一种心,那么,对它的认知还能存在吗?
因此,事物被认知或不被认知依靠心受感染.
原人是心的主人,由于不变化,始终知道心的活动.
由于可感知性,它不是自我照明者.
不能同时确定两者.
如果被其他的心感知,那么会陷入无穷的知觉感知知觉中,记忆也会混乱.
智能不移动,通过变成知觉的形态感知自己的知觉.
心受能见和所见两者感染,成为全对象.
心即使具有无数的熏习,也是为他者,因为具有聚合作用.
见到差别者停止对自我存在性的思考.
这时,心倾向分辨,倾向独存.
在心的那些间隙中,出现来自潜印象的其他认知.
消除它们,如同前面所说的烦恼.
甚至对沉思也不再计著,彻底明了分辨,达到法云入定.
于是,烦恼和业消除.
这时,消除了一切障碍污垢,知识变得无限,所知就变得微小.
于是,三性实现的目的,它们的变化次序结束.
次序与刹那相关,在变化停止时确定.
三性不再成为原人的对象而消失,独存出现,或者智能自身确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