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经02

观人经02

00:00
20:53

体别第二



具备中庸品德的人,其实质难以用语言表达。因此是虽咸却不苦涩,清淡却并非无味;质朴而非无纹饰,有文采而不炫耀刺目;既具有威严且能怀柔,即善于言谈又能沉默;处事可变化而无定规,以通达成功为准则。因此高亢的人则过分,而拘谨的人则能力不及。


拘谨与高亢都背离了中庸之道,因此虽其优势显露在外,但丧失了应遵循的基本道理。因此严厉而直率、刚强而坚毅之人,其才能在于能矫正颓俗,纠正错误;失误在于不讲策略的言行过激的揭人所短;柔韧而顺从、安宁而宽容之人,其美德之处在于能宽容忍让,失误在于优柔寡断;雄武而强悍、杰出而刚健之人,其任用之处是做事够胆量、有魄力,失误在于过多忌恨;精明而善良,知惧而谨慎之人,其善在于谦恭谨慎,失误在于疑虑太多;强硬刚直,坚定而刚劲之人,其可用之处在于成为栋梁而独挡一面,失误在于固执己见;能言善辩,思路能清晰之人,其擅长于解决疑难问题,失误在于言过其实而无原则;普济而博爱、周给而广泛之人,其弘大之处在于胸襟恢宏、覆盖宽广,失误在于良莠不分而过于混杂;清正而耿介、廉洁而自守之人,其可敬的节操在于节俭、朴素,失误在于过于拘谨内敛;好动而有为,光明而磊落之人,其可成之业绩在于开拓进取,失误在于处事不够严谨;能深沉宁静、知玄机奥秘之人,其精妙之处在于精思远虑,失误在于反应迟缓;质朴而爽快、径直而不隐之人,其可取之特质在于忠厚诚恳,失误在于不能见微知著;足智而多谋、情感可藏敛之人,其可取的权变在于权术谋略,缺点是立场不坚定,趋炎附势。


在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才能之时,若不以中庸的美德为准则,纠正其拘谨或亢奋的偏向,却不断指责他人的短处,只会使自己的过失更突出,就像晋人与楚人(晋人笑楚人佩剑于左,楚人笑晋佩剑于右)彼此互相嘲笑对方佩剑的方向相反一样,彼此互相反驳论议。


因此刚强而坚毅之人,刚烈好争而不能平和,若不注意其争强而冒犯他人,反而认为顺从是屈服与懦弱的表现,则刚性更加厉害;那么这种人可以参与制定法规,而难以与之谋划细致入微之事。柔韧而顺从之人,心思缓慢而优柔寡断,若不注意其做事时无法统摄之弊,反而认为手法强硬会伤及无辜,则使其安于舒缓;那么这种人可以与其按常规处理一般事务,而难以与之权衡疑难之事。雄武而强悍之人,气势亢奋而勇猛决绝,若不注意其勇猛冲动所产生毁伤、跌荡的危险,反而认为顺从是胆小怕事,则会完全耗尽其气势;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共赴危难,而难以与之遵守约定。多惧而谨慎之人,畏惧祸患而顾忌重重,若不注意其因为懦弱而不敢伸张正义,反而认为武力是表示亲近或拉拢,则会增加其畏首畏尾的毛病;那么这种人可以保全自己,难以树立正气。


凌历刚强之人,立场坚定而刚劲特行,若不注意改正其固执己见的缺点,反而将广采博引视为浮夸虚伪,则会使其一意孤行;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守持正道,而难以使众人心服口服。善辩而博识之人,论事说理能丰富周延,若不注意其言辞空泛而无遮拦,反而认为持正守节是束缚牵制,则促使其对言论不加节制;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泛泛而谈,而难以与之确立规约之条。宽弘而结交广泛之人,意在追求与人周全和相处融恰,若不注意其交往之人鱼龙混杂,反而认为耿直有节为拘谨保守,则会使其交友不慎;那么这种人可以用于安抚众人,而难以与之整饬风俗。耿直而廉政之人,讥刺清流而荡击浊恶,若不注意其处世交游常有狭隘,反而认为结交广泛是同流合污,则会使其心胸更加狭窄;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守持节操,而难以与之谋划变通之事。


好动而知变之人,有崇高而远大的志向,若不注意其心意贪大求多,反而认为沉稳是保守滞后,则坚定其超越之锐意;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共趋于前,而难以与之论谦居人后。沉著而宁静之人,循规蹈矩而思虑再三,若不注意其沉静易成迟滞淹留,反而认为行动迅速必然导致疏漏不密,则会使其以懦弱为美德;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深谋远虑,而难以与之速战速决。质朴而率直之人,见解可疑而固执己见,若不注意其表现会有鄙野粗直,反而认为计谋视为怪诞不经之论,则会使其暴露了真实的内心;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诚信相守,而难以与之与时进退。谋深而多计之人,探究揣度实际情况来确立形象,若不注意其权术可能偏离正道,反而认为胸无计谋为愚拙无用,则会使其以虚浮为可贵;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共成善事,而难以与之矫正偏邪之谋。


不断求学可以使人成为有用之才;宽恕是推己及人的前提。“偏材”类人才的本性,不可强求其转变。即使以不断教他学习各种知识,专项学有所成而所学之道的缺陷随之形成;即使以宽恕的道理训导,然而仍存在从自己的角度衡量别人的习惯。因为自己诚信就推测人人都诚信,因为自己奸诈就推测人人都奸诈不实;因此虽有学习却不能掌握道理与方法,宽恕之心也不能了解事物的本性,此是 “偏材”类人才固有的缺陷。


【总结】人的本性不可改变,若要改变它,非但无益反而有害。领导者不要有改变人的本性的幻想,对“偏材”类12种性格人才的长处和短处要有清醒的认识,用人之长处,忽略其短处,“用人之仁去其贪,用人之智去其诈”,这样才能合理使用人才,使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发挥其所长。


流业第三



适宜从事重要职务的人才,大概有十二种:有品德高尚且其行为可以作为楷模的清节家;有擅长制定法规的法家;有胸藏谋略的术家;有德、术、法兼备的国体之人;有通权达变,善于解决问题的器能之人;有德高望重但不能宽宏大量地对待别人的臧否之人;有手段灵活但没有长远眼光的伎俩之人;有足智多谋但不够公正的智意之人;有下笔千言的文学人才;有能传播圣人学说的儒学之士;有口才一流的口辩之士;有胆识过人的雄杰之士。


【说明】延陵:指春秋时期吴国的贤人王季札,季札为人谦让,曾两次把王位让给哥哥王诸樊与侄子王僚。因他被封于延陵,所以时人称他为延陵季子。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历事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并任齐景公的宰相达四十年。晏婴足智多谋,勤政爱民,对上忠心耿耿,对下以身作则,由于晏婴的存在,齐国强盛一时。

管仲: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相国,他主张鼓励生产,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他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商鞅:战国时卫人,姓公孙,名鞅,因战功所得封地在商,所以又称为商鞅或商君。他在秦国当了十几年的相国,辅佐秦孝公富国强兵,他提出变法的主张,在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修战守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秦国日益强大。秦孝公死后,被贵族陷害,车裂而死。

范蠡:春秋时楚国人,他在越国担任大夫,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辅佐越王勾践发愤图强,最终灭了吴国。他深知越王勾践可与共患难,不能共享乐,于是离开越国,在其他国家经商,在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因曾在陶地自称朱公,后人称他为陶朱公。

张良:汉初大臣,祖与父在韩国五世为相,秦灭韩后曾图谋恢复韩国,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行刺秦始皇未果,逃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大乱归顺刘邦,成为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重要谋臣。


兼有三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伊尹、吕望是也。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国,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能,子产、西门豹是也。兼有德、法、术三种才华,且三种才华都能达到很高水平,其品德的感召力足以正肃风俗,其法律、法令足以匡正天下,其施展权谋、运筹帷幄足以决胜千里,称为国体之人,如伊尹、吕望。兼有德、法、术三种才华,但三种才华水平不高,其品德的感召力足以统率一方,其法律、法令足以端正一乡,其谋略足以权衡一事之利弊,称为器能之人,如子产、西门豹。


【说明】伊尹:辅佐成汤建立商朝的功臣。他原是有莘国的奴隶,成汤娶有莘国君女儿为妻,伊尹作为陪嫁奴来到成汤的部落。伊尹善烹调,他用做菜的道理比喻治国之道,成汤便把他提拔为自己的助手,任以国政,后来伊尹辅助成汤伐夏取得天下。

吕望:周朝的开国功臣。本姓姜,名尚,字子牙,因其先祖受封于吕地而改姓吕。吕望年轻时穷困潦倒,怀才不遇,年老时在渭水边钓鱼遇见周文王,两人相见恨晚,周文王任命他为军师。周武王即位后,尊他为师尚父,他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因功封于齐,为齐国始祖。

子产:春秋时郑国人,历事郑简公、定公、献公、声公四朝。当时诸侯争霸,弱小的郑国处于强国之间,岌岌可危,因子产善于化解矛盾,才使郑国平安无事。

西门豹:战国魏人,魏文侯时担任邺县的县令。当时邺县的三老勾结女巫骗取百姓钱财,每年择民女投入漳河,谓之为河伯娶妇。西门豹上任后,把三老与女巫投入河中,为当地除害。并动员民力开辟十二道水渠,引漳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把邺县治理得很好。



与兼有德、法、术三种才华有区别,各自专精一项而成一流派。类似清节家之流,不能宽容弘大,喜欢求全责备,明辨是非,称为臧否之人,如子夏之类人物。类似法家之流,不能开创思路而深谋远虑,只能接受地方官职,运用心智而施展巧计,称为伎俩之人,如张敞、赵广汉之类。与术家类似,但不能创立制度及确立定则,遇事能随机应变,智谋有余,但公正不足,称为智意之人,如陈平、韩安国之类。所论八种人才,皆以德、法、术为基础。虽分别为不同之流,全部是能成就事业的人才。

【说明】子夏:春秋时卫国人,为孔子之弟子,孔子曾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擅长文学,魏文侯拜他为师。孔子死后,子夏在河南西河讲学,对传播孔子学说颇有贡献。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是由他传授下来的。

张敞:汉宣帝时担任太中大夫、京兆尹、冀州刺史等职务,敢直言,明赏罚。

赵广汉:汉宣帝时担任颍州太守、后迁京兆尹,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执法不避权贵名震一时。陈平:汉初阳武人(今河南原阳县),先随项羽,后归刘邦。好读书,精于谋略,用反间计令项羽除去谋士范增,用爵位笼络大将韩信。惠帝、吕后时任丞相,因吕后专政而不问政事,吕后死后,与周勃定计杀诸吕,迎立文帝后任丞相。

韩安国:汉朝成安人。汉景帝三年,吴楚七国起兵,他率兵击退吴兵于梁国东界,因此事而扬名。汉武帝元光六年,匈奴大举入侵,他担任材官将军,屯军于渔阳,因兵败受谴责,悲愤而死。

能属文著述,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囗辩,乐毅、曹丘生是也。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善写文章、能够著书立说的人,称为文章之人,如司马迁、班固。能够传播圣人的业绩,而不能从政做事,称为儒学之人,如毛公、贯公。善于辩论未必符合真正道理,却能应对巧妙、自圆其说,称为口辩之人,如乐毅、曹丘生。胆识武力超越众人,才能谋略不同凡响,称为骁雄之人,如白起、韩信。

【说明】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太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元封年间任太史令,后因李陵案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完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初因修国史被人告发下狱,出狱后任兰台令史,后为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史书,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毛公有大小毛公两人:大毛公是毛亨,著有《训诂传》,小毛公是毛苌,治《诗经》。

贯公:西汉学者,是研究《左传》的学者。

乐毅:战国时魏人,精通兵法,燕昭王拜他为上将军,五年间联合赵、楚、韩、燕、魏五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

曹丘生是楚地辩士,当时季布行侠仗义的事迹经他宣扬之后,声名大噪。

白起是战国时秦国名将,曾攻陷七十余城,因功封武安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并坑杀赵之降兵四十余万人。

曹丘生:西汉楚人,以辨才著称,是名将季布的座上宾。

白起:战国是秦国名将。曾屡建战功,夺得山东六国七十余城,应功封为武安君。长平之战大胜赵军,坑杀赵军俘虏四十余万。后被相国范睢所迫自杀。

韩信:汉初诸侯王。初随项羽,后归刘邦,拜为大将。精于用兵,封为楚王。因告发谋反而降为淮阴侯,后又被告与人勾结在长安谋反,为吕后所杀。


以上所论十二种才能的人,都适合担任朝廷大臣,而做明君的德性不包括在内。明君,应是聪明平淡,让各种有才能的人各司其职、各尽其才而不会事必躬亲。因此,明君应遵循的原则确立了,则十二种人才都有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德高望重的清节家,可担任道德教化的师氏职务;法家类型的人,可担任主管刑狱的司寇职务;术家类型的人,可担任“三孤”(少师、少傅、少保)职务辅佐王公;具备德、法、术三材的国体之才可担任“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兼有三材但不够完备的器能之才,可担任统领百官的冢宰(后称为宰相)职务;臧否类型的人,可担任师氏的助手;智意类型的人,可担任冢宰的助手;伎俩类型的人,可担任主管制器、工程的司空(掌管工程)职务;儒学类型的人,可担任教育安民的职务;文章类型的人,可担任国家的史官;口辩类型的人,可担任主管礼议和外交、接待的职务;骁雄类型的人,可担任将帅。这就是明君之道能确立则臣子之道即可按部就班,各种人才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那么太平盛世就会出现。如果君王不甘心平淡无为(大事小事都抓),只对某一类型的人才感兴趣,则此一类型的人才容易掌握权势,会出现其他各种才能的人失去发挥才能的混乱局面。

【总结】“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君王应该“劳于求贤,逸于治事”,把“求贤”和合理用人作为第一要务,切忌事必躬亲,把精力消耗在处理各种事务上面。只有君王正确把握“君道”,十二种人才才能施展各自的才华,把国家管理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