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不管是在低空,还是在海洋,一大批高效能高质量的硬科技、新应用相继涌现。当企业和资本双向奔赴,当看到自己投入的资本、时间和精力开花结果之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壮大耐心资本》第二集
耐心资本:云开雾散终有时 做科技创新路上的“陪跑者”
真成投资创始合伙人 李剑威:上一次坐这架飞机还是2020年,时隔四年他们已经拿到了适航证,挺令人激动的。
四年之后,李剑威再次搭乘这款航空器试飞。如今,它已经是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飞行器,这意味着,它不仅已经拿到了“准飞证”,还可以进入规模化生产。对于企业来说,曾经的蓝图终于变成了现实。
真成投资创始合伙人 李剑威:我们当时决定投,就是看了这个照片,它展示出未来飞行汽车的形态。
对产品技术方向的认可,以及对行业空间的看好,让李剑威对这家企业充满了兴趣。2015年,在和公司创始人只见了几面后,李剑威就代表他彼时所在的机构,正式对这家公司投资。而在当时,企业才成立了一年多,正式员工只有6人。
真成投资创始合伙人 李剑威:低空经济的好处是,把整个经济从二维变成三维了,就是拓展了空间,变成立体了。本质上用无人系统,能做到有人系统做不到的事,同时成本大幅降低,这是我们底层的投资主题。总共投了大概700多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启动起来了。
广东广州某无人机企业联席首席运营官 王钊:资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时体量小,我们就要考虑一是挣钱,公司得挣钱才能活,第二就是融资,让大家对我们产生信心,有信心以后愿意给我们投资,然后愿意“伴飞”。前面我们一直在很小心地呵护它,栽培它,今年开花了还没有结果,但是花已经开了。
截至目前,企业的市值已超过70亿元人民币,曾经陪伴企业一起成长的不少投资机构,也收获了几十倍的财务收益。
深耕“无人”领域 自主研发抢占先机
广东珠海某无人船企业总经理 成亮:这就是我们L25C,现在海上风电,还有海上油气运维,可以用它来做水下管线的一些巡检。它只有2.5吨,但替代的都是500吨到1000吨的测绘船,燃油成本可以降低百分之九十几。基本上,我们整个硬件包括结构都可以做到百分百国产化,软件更是自主研发的。
2010年,公司成立之初,我国的无人船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全球范围内也只有不到10家企业开展布局。
广东珠海某无人船企业总经理 成亮:第一个10年都是在研发,第二个10年开始面向产业,规模化应用,所以我觉得中国应该需要更多这样的耐心资本。
真成投资创始合伙人 李剑威:有些项目我觉得已经证明自己了,虽然时间很长,但是回报还是挺不错的。所以对于这些真正手里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无论得到的关注,还是面对的资本市场,我觉得都还有更多的机会,耐心是有回报的。
耐心资本 用“今天的资金”锻造“明天的产业”
“耐心资本”投什么?怎么投?有三个关键词可以关注——“投早、投小、投硬”。
关键词一:投“早”。
科技创新项目往往聚焦于未来产业,在创新成果出现之前,要走过艰苦、寂寞的长路。以科创板为例,目前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共有570余家。而完整地走完 “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全生命周期,则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这就要求资本持久的耐心。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据最新数据,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近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3%和24.4%。
关键词二:投“小”。
近年来,中国的科创企业正竞相涌现。仅在北京,2023年新设科技型企业就有12.3万家,相当于平均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型企业诞生。这些初创期的企业,一旦资金供给难以撑过前期的技术研发和积累阶段,极易陷入发展困境。这就需要耐心资本作为“长跑搭档”,提供稳定的金融活水。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例,截至2023年末,基金认缴总规模已超过98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项目超1400个,其中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金额占比达到70%以上。
关键词三:投“硬”。
硬,就是硬科技。比起其他传统赛道,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等,这些硬科技难以被复制和模仿,门槛更高、更需要资本关注。以 “低空经济”产业为例,仅在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就达到了25起,涉及金额39.94亿元。在此带动下,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33.8%。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