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社会06】财政难:泡沫后新穷人阶层是怎样创造的?| 南开教授精讲

【低欲望社会06】财政难:泡沫后新穷人阶层是怎样创造的?| 南开教授精讲

00:00
13:18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展,欢迎收听《透视日本》,继续为你解读《低欲望社会》。


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测试,想一想你近期的支出,有没有大额消费,还是基本上都是小额支出。如果属于后者,那就和现代日本人的消费习惯有点类似。大前研一发现,日本人精打细算,算着小钱过日子的,越来越多


比如他去加油站加油,一句:加满!居然让加油站员工特别惊奇,说,现在很少有人一次加满了,很多人只加几升油,或者一千日元,也就相当于四十多人民币。还有就是一万日元面额的大钞,使用频率越来越少,一千日元和硬币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多。高档百货人流越来越少,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在日本算廉价的品牌,人气越来越高。


这背后都是泡沫崩溃后,日本社会的新现象,消费降级,穷人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日本的主流。那泡沫后,是怎么制造新穷人阶层的?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


日本泡沫经济时期,资产迅速升值,有股票的,有房产的人发了大财,成了上流;相对应的,更多的要买房成家的人,欠了一屁股债,去了下流,贫富差距快速拉大。


但在泡沫崩溃后,贫富差距会自动缩小吗?当然不会,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野口悠纪雄说,政府为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兜底,就得大量投入来救市,大额减税来刺激经济,这些成本都由国民来负担。福利开销能省就省,税收负担能增就增,这本质上在在让穷人补贴富人,日本的贫富差距继续扩大


学者橘木俊诏写了书叫《格差社会》,意思是日本成为贫富差距社会。雨宫处凛的书名直接就叫,《一亿总贫困时代》。你可能要问,就算泡沫崩溃了,日本毕竟是富裕的发达国家,人均GDP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怎么会陷入贫困呢?


其实,在日本,一无所有的绝对贫困,确实不多。贫困主要是基本需求难以兼顾,需要丢车保帅的相对贫困


我给你举个例子,应该就明白了。


十年前,我在东京大学的时候,学校食堂吃饭很便宜。一碗日式拉面,一份咖喱饭,差不多都是300日元左右,人民币十四五块钱,相当于外面市价的三分之一,当然,品质比不上外面的,总比方便面强啊。


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日本学生不去食堂,去旁边的便利店,买了泡面站在门口吃。我去问了日本的老师和同学,他们都认为,原因是可以节约时间,但关键还是便宜,一碗就一百多日元,很多人就天天都在吃方便面。


说实话,我当时也以方便面为主粮,也是为了省钱。但我当时以为,日本人应该都很有钱啊!尤其是东京大学,在大部分日本人心目中,相当于北大加上清华,是成功人生的保证,东大学子也都是天之骄子,人中精英,怎么也会为了省钱,以方便面为生呢?


后来,随着更深入的了解,发现背后原因,有两条:


一方面,应试教育毕竟还是相对公平,所以就算是东京大学,也有苦出身的孩子。相反很多家庭有钱、有权,连安倍晋三、小泉进次郎这样,出身于代代传承的顶级权贵家族,他们能轻轻松松当大臣、当首相,但照样去不了顶级国立大学,都只上了三流的私立大学。


但另一方面,财政对教育的补贴在减少。日本在高速发展时期,读大学,是能享受大量国家补贴的。大学不靠学费过日子,学生一年的学费,也就相当于应届生平均半个月的工资,私立大学比国立大学学费高一点,但相差也不大。石油危机后日本物价在涨,国家补贴也在涨。1979年,日本教育补贴达到最高值,平均每个学生每年可以得到79万日元。


80年代后,美国搞新自由主义改革,日本随之跟进。这一思路的根本逻辑,是减少国家干预,把更多领域交给市场。随后,但国家对大学的补贴开始下降,到了泡沫崩溃后,国家没钱了,降幅就更大了。在三十年时间里,平均每个学生的国家补贴,几乎减少了一半。大学经费不够,得靠收学费来补缺口,学费就翻了一番,教育压力也当然快速拉大,上不起大学的人越来越多。


我查了下2023年的数据,现在国立大学平均每年学费是53万多日元,私立大学平均是97万多,折合人民币是二万多到四五万,这和英美的学费当然还是不能比,但拿日本的情况来看,从相当于应届生半个月工资,涨到了相当于35个月的工资。在学费之外,入学时还要单独交30万日元左右的杂费。当时我住的东大留学生宿舍,从每月一万跳涨到七万。日本学生大部分在外租房,学校附近的租金也是八万起跳,再加上各种必须支出,不少人就只能吃泡面了。就算毕业了,年轻人也普遍工资低,开销大。所以根据橘木俊诏引用的统计数据,年轻人,是日本新穷人的主力


除年轻人外,老年人的贫困率也很高。日本的平均养老金虽然高,但如果你年轻时没有稳定工作,或者当的家庭主妇,没交过养老保险,就只能领下类似于低保的基本年金,很容易穷困,要生了病或者小孩啃老,那就更惨了。


但对当代日本人来说,被啃老几乎是命运的必然。这代人本来压力就大,普遍背着房贷,就算是结婚时买的房,很多人等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房贷还没还完,但还得帮孩子出学费,孩子刚毕业挣得少活不下去,还得补贴他生活。想要压力小一点,就得指望孩子出息一点,考上东京大学之类的名校,毕业工资高点。但这就得从小给孩子撒钱上补习班,冲刺优质的私立学校,走的每一步都要用钱铺路。结果就如同橘木俊诏说的,阶层固化,穷人失去出人头地的机会,贫穷世代传承


教育投入减少,扼杀的是日本的未来。日本要发展,文科和基础学科姑且不论,就算是急功近利,也应该给科技创新多投钱,给大学理工科多拨经费啊!毕竟这和国家科技发展、产业竞争力直接相关。日本曾经大力推动理工科发展,还提出了批量生产理科的诺贝尔奖的宏伟目标。但从实际投给理工科的经费来看,90年代后就丧失了增长性,长期横着不动,不光被美国远远抛在后面,也被我们中国快速超过。在背后,还是因为财政资金不足。


财政资金去哪儿了呢?一方面是经济不好,税源减少。但更重要的是,政府透支了全体国民的收入,来为大到不能倒的企业托底。国民从报纸上看到,国家强力救市,刺激经济,每次都起个雷霆万钧的名字,几十万亿地往里面投,让人感到安心感、力量感,但一般人想不到,是自己的生活在为此买单


除了大学学费之外,和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领域,价格都在持续上涨。三十年来,日本人平均收入减少了五分之一,水费涨了一半,电费虽然涨幅不大,但各种新电器的增加,导致用电总量快速增长,支出也就增加了。地铁费这样的交通费,价格也在缓慢上涨。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也能理解日本泡沫崩溃后的改革方向。虽然打的招牌都是提升效率,刺激经济,但本质上都是在减轻财政压力。比如,小泉纯一郎的改革就是要把公务员裁员三分之一到一半,把政府运营成本降下来,相对应的提供的公共服务,尤其是赔钱太多的公共服务,就得减少。比如向偏远地区送邮件的邮政、向偏远地区开交通的铁路,那就转成民营,让市场来调节价格,甩掉政府的负担。


你可能要问,住在偏远地区,本来就没钱,现在政府减少补贴和服务了,那住在那里的人怎么办啊?当然能跑路就跑路呗!


日本本来有类似于转移支付的地方交付金制度,但偏远地区转移支付的需求增加了,财政拨款却相反减少了,那就只好大幅度削减公共服务。当地人过不下去,能跑路的就跑路了,出现了地方空洞化,日本人口加速向大城市集中。没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就加速恶化,形成恶性循环,纷纷宣布破产,赖账不还,政府权威大幅降低,各地纷纷出现鬼城。这完全偏离了日本政府原本的规划,他们本来是想学习美国,发展地方经济,让人口为追求更好生活,从大城市向郊区和地方移动的,但地方经济没发展起来,财政又没钱了,当然也就没戏唱了。


涌进大城市的人会发现,来的人多了,房租就涨了,但找工作的人多了,工资就降了。融不进去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出来打拼,还是避免不了成为新穷人。


泡沫崩溃,让所有人都走向新穷人之路吗?当然不是,富人财富虽然也缩水了,但日本出现的是,穷通胀,富通缩


日本以刺激经济为名,大幅降低了高收入群体的累进税率。原本最高90%的所得税,已经降低到40%左右,但关系穷人生活的,面向所有商品征收的消费税,却不断提高。


能接得住救市政策撒钱的,是富人;萧条时代能大胆消费的,是富人;大家拼命争抢的宝贵客户,还是富人。日本的经济观察家普遍发现,日本的消费导向,在逐渐向富人转移。对富人来说,泡沫后,优质资产的价格更便宜了,社会服务也更廉价了,说难听点就是,普通人不值钱了,富人花同样的钱,可以享受更好的服务。


近十多年来,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加速促进金钱向富人流动。到现在,日本股市创了新高,东京高档公寓销售火热,平均房价也超过了泡沫时期的高峰。但普通人的生活,被甩在了后面。连主张分配要继续偏向于富人的大前研一都主张,需要把老年人的多余的金融资产,想办法分给年轻人。


但这种事,谁能有魄力,有能力,真的去实现呢?


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下节为你讲述,日本怎样毁掉了自己的产业。谢谢你,下节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