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社会01】低欲望:泡沫后日本年轻人为什么陷入萎靡?| 南开教授精讲

【低欲望社会01】低欲望:泡沫后日本年轻人为什么陷入萎靡?| 南开教授精讲

00:00
13:27

低欲望:泡沫后日本年轻人为什么陷入萎靡?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展,欢迎收听《透视日本》,今天开始,我将为你解读《低欲望社会》。


说到低欲望,你会想起谁?正常情况下,当然是无欲无求的修行人,或者看开世事的中老年人。但这本书说的低欲望,恰恰相反,主要指年轻人。当然,不是说年轻人没了七情六欲、荷尔蒙什么的,这里主要说的,是消费欲望


作者说,日本年轻人的DNA发生了变异,欲望渐渐衰退,不管政府出台什么经济刺激政策,消费都不会增长。


小孩子才讲选择,年轻人什么都不要。


为什么按道理说欲望最强的年轻人,会低欲望呢?不少老年人认为,因为这代年轻人不行呗!我在日本时,不止一位老教授和我说,日本要完,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啊!没理想,不认真,萎靡不振,死气沉沉,整天拿了个手机,好不容易一开口,就是抱怨父母和社会,没一点责任心!哪像我们年轻的时候,积极向上,努力奋斗!


但我仔细一寻思,把什么锅都甩到年轻人身上,不合适吧!社会上有几条规矩,是年轻人定的?年轻人塑造不了社会,是社会在塑造年轻人啊!如果年轻人出了问题,那一定是日本社会出了问题


有好多种说法,有人说是文化因素,日本传统家族主义退潮,西方个人主义泛滥,年轻人只求自己过得快活,不管家族传承,不管社会责任。但日本就算西方思想再泛滥,还能有西方泛滥吗?


有人说是教育因素,日本人从小在考试地狱里面,单打独斗,累死累活,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导致成年了也内向孤僻,不关心他人,不拥抱社会。但考试竞争哪儿都有,印度113万人考公,933个人上岸,也没见印度人低欲望啊!


还有人说是日本企业体制的因素,在年轻人生育的黄金时间,要拼命加班,打拼事业,求赚钱,求发展,没心思享受生活。但五十年代日本人都工作十几个小时,更累,相反创下了日本历史上最高的出生率。


还有人说,要怪科技因素,让年轻人沉迷于动漫、游戏,二次元,有了更多消遣的方式,就对活生生的真实世界没兴趣了,欲望降低了。但我不觉得,电玩和现实有什么矛盾,我就算爱打游戏,也不影响我爱旅游,爱吃大餐啊!


要解释日本年轻人为什么低欲望,其实完全不用写一本书,我查了几个数据,咱们花三分多钟,算算账就清楚了


首先,算算日本年轻人的收入。根据厚生劳动省的调查,2022年,日本应届生的平均工资,扣掉社会保险什么的,高中毕业的,每月净到手平均13到1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是六千块左右。为了方便你理解,我们下面的数据,都换算成人民币。大专生平均每月到手七千,本科生是八千。


虽然最近日元汇率低,但日本人挣日元、花日元,相对影响没那么大。


我们接下来算年轻人的支出,同样也折合为人民币。根据日本总务省的统计,单身生活的人,平均每月需要支出17万8000日元,差不多折合人民币是八千。其中大头是房租,达到了总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平均约人民币2400,其次是食物,平均约人民币1600,这四千就没了。


但还有生活用品、水电燃气、交通通信、娱乐、社交、保健医疗、服装等,基本都是很难减少的生活刚需,加起来一共是八千,比应届生挣得还多。


就这份工资,不管是谈对象,还是生孩子,都得从里面出。支出里面唯一似乎可以压一压的,娱乐费,其实也就占了总支出的10%,不到一千,就算压得一分不剩,也于事无补啊!不去低欲望少消费,还能怎么办呢?


我们要讲的这本《低欲望社会》,其实评分并不高,但我觉得,这本书好就好在,它突破了抽象的文化分析,实打实地从普通人过日子的角度,分析日本社会出现的问题


作者是大前研一是著名的管理学家,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在日本日立公司当过工程师,在美国麦肯锡公司当过资深合伙人,还在日本搞过选举,给马来西亚首相当过顾问。作为一个游走在政商界的生意人,他的书,显示了极端敏锐的问题意识,但为什么评分不高呢?因为他没有沉下来,好好回答啊!大前毕竟不是真正搞研究的学者,写东西泛泛而谈,到现在出的书都有了近百本,说不好听的,就是有点水。


大前研一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他自己说,是“让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对基于古典经济理论的安倍经济学,大声说个不字”。也是在对时任日本首相,现在已经没了的安倍晋三在骂街,什么懦夫、无知、精神不正常、向着破产突飞猛进等等。他提的问题很多,几十上百个,但好好回答不多,每部分差不多就千八百字,敷衍了事,被大家评低分。也正常。


但他说的有一点,倒非常精准和现实,就是日本年轻人,没钱。日本的问题不完全出在年轻人身上,更出在那些善于批判日本年轻人的,老年人身上。大前在书中承认,自己也70多岁了,但还是在书中骂,说老人是“公害”,是日本难以变革的最大元凶。


我又去找了一些数据,发现他说的有道理,日本社会的资源在向老年人倾斜,尊老,但不爱幼。


工资收入来说,日本应届生的收入,到手平均是13到19万,取个中间数,16万。除了这几年日元贬值,物价提升,工资才涨了一些外,应届生的工资有多少年没涨了呢?答案,30年,从泡沫崩溃的1993年之后就停止了增长。按照统计学家久保哲朗的说法,从购买力的角度,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那是50年没涨。也就是说,日本应届生的工资的购买力,和他们的爷爷毕业时一样多


应届生工资不高,以后涨工资呢?如果你运气好,找工作找到了所谓的正社员,也就是正式工,那工资会随着工龄涨,但涨得特别慢,四十岁之前,都得活得捉襟见肘。如果你倒霉,没抢到正社员的编,当了劳务派遣工,那完了,以后既入不了编,工资也不会涨。


收入不涨,但这么多年来,支出肯定是快速增长啊!就算没有通货膨胀,考虑到科技的进步,消费社会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消费需求,哪个年轻人不用手机,没有虚拟消费啊?消费增加,年轻人当然越来越穷。


你可能要问,不对啊,泡沫崩溃,房价应该大降,年轻人压力小了才对。我也是抱着这个念头,查了一下,结果你猜怎么着?


泡沫崩溃后,年轻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比例,下降了超过一倍。没房子,只能租房住。但房价下降,房租没降啊!房租稳中有升,但年轻人工资稳中有降,生活压力当然更大了!


日本年轻人工资为什么低?我们之前讲,年功序列体制,工龄越长,工资越高,应届生,统一都是低收入。日本平均工资是每月接近40万日元,几乎是应届生工资的两倍,老年人的工资更高。最有意思的是,日本人退休了后,不工作了,收入当然大幅下降,但可能也比年轻人高。


我查了一下,被数据震撼了,泡沫经济崩溃,应届生的工资立即降低,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退休金相反在上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不算失能补助等,光是平均退休金,就涨到了接近18万,比应届生到手的工资还高。支撑养老金上涨的,除了财政补助,主要是日本年轻人要交的养老保险,在逐渐上升。从8.5%一路涨到了18%以上。日本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不断提升,但经过养老金调节后,居然能和之前比几乎不变,在背后,是社会财富在从财富的创造者,加速流向已经不能创造财富的老年人


大前研一说,老人中确实有不少穷人,但媒体过度渲染少数底层老人的惨状,忽略了多数老人其实是有钱人,平均下来,日本老年人临终的时候,每人拥有3500万日元,差不多等于160万人民币的金融资产。这笔钱,相当于年轻人不吃不喝挣15年。同样算金融资产,20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平均只有100万出头,折合人民币不到5万,反映大多数人水平的中位数,更是只有9万,人民币四千多,连老人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这种情况下,日本年轻人拿什么有消费欲望呢?


那问题来了,日本社会,为什么偏向于老年人呢


大前研一说,因为日本人国民性太爱干活,就算老了,也要像小白鼠一样来回忙碌个不停,不给年轻人让路。


有人说,是因为老年人有时间去投票,又都是执政的保守党——自民党的支持者,自民党当然要考虑他们的利益。但实际上我觉得,各种政策之所以倾向于老年人,因为制定政策的人,不可能重返青春,当一个应届生重新奋斗,但他们都即将退休啊!为什么不给自己谋福利呢?


日本社会的各种问题,也正是在这个地方,对年轻人不友好的方方面面,压垮了年轻人,也压垮了日本的未来。


按照大前研一的说法,日本的七零后,八零后,还想着闷头死拼,低欲望社会,主要90后以后的年轻人。我觉得,这和日本泡沫崩溃后,试图重振经济的改革有关,下节我将为你讲述,引入竞争,刺激胜负欲的改革,为什么相反导致了低欲望。


今天我们就到这里,谢谢你,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滨江黑心王淞

    别说别人了 我们自己呢

  • 听友186550686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