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刚观察 | 纷纷降低引才门槛,特大城市也坐不住了

大刚观察 | 纷纷降低引才门槛,特大城市也坐不住了

00:00
11:15

毕业季,留人季。春招启动以来,各地纷纷更新引才政策。

不少城市降低了政策门槛,并创下“首次”的纪录:厦门首次针对未在厦就业毕业生发放补贴,承包来厦求职和见习大学生一年住宿;杭州对应届研究生的补贴范围首次覆盖非全日制研究生;济南首次举办高层次人才引招大会。

这些行为背后,既有大城市人口增长的焦虑,也有产业转型带来的急切人才需求。

为了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部分城市今年更聚焦“为产引才”。如,济南在引招大会上便面向四大支柱产业设置专区和岗位。人口增量可观如杭州,亦有高素质人才的焦虑,将研究生补贴标准再提高。

[1]

上月,厦门市住建局发布了《关于为来厦求职和见习实习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保障实施方案》,为毕业三年内到厦求职、见习的毕业生,提供累计不超过12个月的免费住宿。

相较厦门已有的人才政策,这一政策的补贴力度明显提高。

针对就业大学生住房保障,厦门市曾于2023年修订《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租赁住房保障业务办事指南》,符合资格的新就业大学生,可以申请“五折租房”,即租房半价补贴。

最新发布的方案中,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享受累计达12个月的免费住宿,力度翻倍。

申请对象也有所变化。大刚观察发现,这是厦门市首次针对未在厦落实就业的毕业生提供补贴。

2021年,厦门曾推出“厦六条”,在提高补贴、安置配偶、子女入学、人才安居、个税奖励、医疗保健等方面给予人才优质补贴。指南中,对申请对象提出了至少两个要求:一是年龄要在30周岁以下;二是在厦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满3个月。

上述两者,都针对的是已在厦门就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从人才生态和公共服务上把人才“留下来”。而上月发布的“方案”,目标任务是鼓励更多大学生来厦求职就业,解决群体在稳定就业前的过渡性居住需求,更倾向把人“引过来”。

为了吸引外地的人口,方案还解除了“应届生”的身份限制,将申请人范围放宽:申请人只要3年内在厦门没有就业、社保缴纳记录,在厦门没有住房和户籍,就符合申请要求。

我们之前看到的引才政策,普遍要求毕业生具备应届生身份,即毕业两年内无社保缴纳记录。但根据“方案”,哪怕毕业生3年内曾在厦门以外的城市就业或缴纳社保,也可以享受此补贴。

除应届毕业生之外,方案或将吸引这样一批潜在就业人群:有意向到厦门发展,但已有就业经历,或待业超过两年的大学生。

[2]

降低门槛留人的,不止厦门,还有不少超大、特大城市,如沈阳、南京、重庆、杭州。

5月中旬,沈阳发布《进一步促进外来人口落户若干政策措施》,宣布取消积分落户名额限制,到沈投靠近亲属、租房、务工、就学均可落户,大有“来了就是沈阳人”的趋势。

位列中国城市GDP前十强的南京,也将落户条件放宽至“有房可落户”。

早在上月,重庆已经放开了落户制度。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的《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中提到,在渝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就业、买房、投靠近亲属等方式登记户口。

另外,针对在渝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重庆推出住房公积金试点制度,高校毕业生购买前两套自住住房,均可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

多地降低引入门槛的背后,是人口增长的困局。2023年,重庆市常住人口减少22万人次,出现了十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事实上,自2020年起,重庆的人口增速便呈下降趋势。

厦门人口增长的拐点也发生在2020年。

这一年,厦门的人口增长4万人次,这是2009年以后,厦门人口增长首次跌破个位数。近两年,厦门的人口增速持续下降。到2023年,厦门常住人口增量只有1.9万人。

对于人口增量常年居福建第一位的厦门来说,这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引人留人也更显急迫。

不过,也有城市是例外。

比如杭州。上周,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发布最新版本的《杭州市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申请指南》,按本科1万元、硕士5万元、博士10万元的标准补贴在杭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其中,2021年10月14日之前的博士,补贴标准为5万元。

其中还明确:2017年1月1日及以后入学、2021年7月5日及之后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参照全日制研究生享受生活补贴。相较2月发布的旧版本,杭州对应届研究生的补贴范围首次覆盖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

降低引入门槛的各城市中,杭州之所以显得特别,是因为它的人口增量十分可观。2023年,杭州常住人口1252.2万人,较2022年增长14.6万人,居全国第四位。也是这一年,杭州晋级超大城市。

如此看来,杭州并不缺人,为什么还积极投身引人留人热潮?

[3]

时间回到2019年。杭州市印发了《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申请指南》。将硕士研究生的补贴标准从2万元提升至3万元,博士研究生的补贴标准从3万元提升至10万元,并持续至今。

这一举动,明显是将目光锁定了高学历人才。杭州重金求才背后,其实是产业转型的需要。

一直以来,杭州的发展重心都集中在数字经济。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了28.3%。

但数字经济的强悍,意味着其它产业的失衡。2023年,杭州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17位,在全国GDP十强城市中处于末位。

反观深圳、上海、广州,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均在全国前五名。深圳和上海的增加值更是杭州的2倍有余。

杭州要想在GDP前10强中再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工业,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十分必要。

对此,杭州已经有所行动。2022年5月,杭州市举办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推进会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发布《杭州市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

“方案”围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五大产业展开。每一个产业由一位市领导担任链长,透露出杭州建设高质量的制造业的决心。

以上五个产业都对技术和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产业需要新型人才,杭州重金求高学历人才的原因,正在于此。

另一座GDP十强城市重庆,也聚焦产业引才。

《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中提到,对市内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重庆市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紧缺岗位,就业并参保1年以上的,按照每人6000元给予就业补贴。

同时,围绕产业紧缺的用工需求,重庆每年募集见习岗位数量不少于12万个。通过就业见习,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实践能力,培育产业对口的人才。

▲5月11日,济南首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图源:济南报业全媒体

针对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济南的发力更为明显。

本月中旬,济南举办了首届高层次人才引招大会。近年,为引才留才,济南动作频频。

2020年,济南出台“零门槛”落户政策;2022年,济南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筑黄河流域人才聚集高地和创新高地;2023年,济南举办首届海右人才节,涵盖206场活动。

2022年9月,济南人口突破1000万,人口聚集成效显著。到了今年,济南的引招更侧重“高层次”。

人才招引大会根据济南市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推出2.6万个岗位,设置了12个招聘专区,覆盖济南的四大支柱产业: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这与杭州和重庆不谋而合。产业要升级、经济要提速,高质量的发展需求下,城市的人口竞争也必将转向人才的竞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