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公摊面积计算“规则化”,让住宅透明合理|九派时评

将公摊面积计算“规则化”,让住宅透明合理|九派时评

00:00
04:46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2024版《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将于近日正式发布,修订内容包括备受市民关注的减少住宅公摊面积,有效提高得房率。过去计入公摊面积的两大部分,设计规则修订后将把避难层、机房等公共空间列为“不计容面积”。

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超高公摊伤民太甚之类的报道,此前曾经引爆多轮舆情。期房买卖中,业主交出真金白银,交房时却经常遭遇超出意外的面积缩水,大把购房款都被公摊面积给“吃掉”了。购房者很难对此进行维权,因为测算公摊面积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公摊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等,涉及专业的测绘知识和精确的数据测量。而测绘单位拿着开发商的钱,自然只对开发商负责,公摊面积往往只会多算不会少算。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商品住房公摊面积普遍在20%—30%左右。某些公摊面积计算不合理,让部分打政策擦边球卖低得房率房子的开发商占了大便宜。一套房子公摊即便只差一两平方米,但一个楼盘差的可就多了,再乘以高企的房价,开发商的不当得利就会是非常庞大的数字。除此之外,我们缴纳的物业费、取暖费等,都是根据含有公摊的面积计算缴纳,公摊面积因此会带来很多莫须有的费用——这被认为是公摊面积的一种“持续伤害”。公摊面积不透明,公摊面积计算规则不明确、不合理,甚至根本没有统一标准,加之相关管理混乱、测绘单位不负责,让公摊面积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

对公摊面积出手,统一计算标准,让购房者明明白白消费;减少不合理的公摊面积,提高得房率,让房价真正透明,是促进楼市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当前楼市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得房率高的项目往往更受购房者青睐。将减少和规范公摊面积作为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维护购房者权益,规范行业竞争秩序,促进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利于当下,更有利于长远。

事实上,不只是深圳,近期佛山、惠州等地也都相继出台了楼市新政,涉及套内面积和赠送面积计算等。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公摊面积计算“规则化”,想办法减少公摊面积,引导房企提高得房率,对购房者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套内面积完全可以做到建筑面积的90%以上,如此一来,原来只能做到两房的建筑面积90平米的房子一样可以做到三房,在控制总价的情况下,有利于助力改善型需求。通过增加实际使用面积,事实上降低了单位面积的购房成本,变相降低了房价,有利于提升购房积极性。

当然,公摊面积并不是越少越好,太少的公摊可能意味着舒适性降低。关键是要让公摊面积的计算能够规则明确、透明合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该要求房企按照套内面积进行计价宣传和销售。我们按公摊面积进行计价销售,是学习香港的经验;而香港早在2013年就已经告别了按公摊面积计价销售的规则。既然是不能住的面积,就不应该出现在房本上,不应该作为计价依据和收费依据,这样才能避免信息不对称。除此之外,房企在售楼时应该明确公示公摊面积的比率和用途,真正让购房者做到明白消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