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最近内蒙古包头12345晒出一批市民不合理不合规诉求,引起舆论的关注和争议。这些诉求包括“孩子的高考成绩不理想导致心情郁闷,希望包头市可以重新组织一次高考”“因酒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自己依靠开货车养家糊口,希望通过热线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可以缴纳罚款,但请不要禁驾”等等,简直是把12345当成“许愿池”了。
12345是便民热线,是政府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的重要途径,但它不是全知全能的,也不负责解决民众的一切诉求。一些市民遇到生活、工作里的任何困难,就想找12345来帮忙,这恐怕也是不合理的。而那些不合理的诉求,也有占用、浪费公共资源之嫌。
从媒体曝光的信息来看,有些市民的不合理诉求,有些是将个人问题“提升”到了公共利益的层面,比如有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引导不好好写作业的孩子,也想让12345来帮忙。还有一些不合理诉求,背后是个别人对于公共事务和法律法规的不了解,甚至是常识的匮乏。
这些诉求显然是不合理的,且有满足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的危险。12345对这类诉求,完全可以做到不理会,但为了安抚来电者的情绪,有些12345的工作人员还是会尽量开导、引导对方,为其提供情绪价值和法律建议。这说明12345在解决民众现实困难等方面,依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如有12345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12345热线除了可以解决群众和企业的诉求,也可以作为收集社情民意的桥梁,是反映问题建议、推动政务服务的重要渠道。”
正因为12345是重要的桥梁和渠道,市民在打电话反映问题时,就更应该珍惜公共资源。与此同时,12345如何向那些不合理的诉求说“不”,值得思考。
对不合理诉求说“不”,并非拒绝群众诉求。比如,有些个性化的、比较复杂的诉求,当然是应该尽量耐心倾听的,并做到详尽记录,然后则需要交由相关部门的责任人来解决问题。而那些明显不在12345服务范畴内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虽然没必要无条件接受,但少不了解释工作。而对于那些关乎民情民意的迫切诉求,自然应该及时解决。
对不合理诉求说“不”,需要方法、态度。有些投诉者把12345当成了“许愿池”,但自己并没意识到,这就需要一定的引导工作。群众无小事,但投诉来的问题,有个性问题,有共性问题;有简单问题,有复杂问题;有合理问题,有不合理问题;甚至有的是在极端情绪之下拨通了电话。对问题分类处理,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说明原因,对不合理诉求进行纾解引导,这都是方法、态度所要考虑的。
通过12345,政府和市民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通畅,有助于解决很多民生问题,也能将很多潜在的社会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管理部门和市民,都应该善用12345,在最大程度上发挥12345的积极作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