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4月CPI同比上涨0.3%,PPI同比下降2.5%,如何解读?

我国4月CPI同比上涨0.3%,PPI同比下降2.5%,如何解读?

00:00
04:19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下降2.7%,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8%。与此同时,数据还显示:4月份PPI同比下降2.5% 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0.3、0.5个百分点。那么,针对这一数据,我们该如何来解读呢?

可以看出,这基本和第一季度的名义GDP和实际GDP表现相当。cpi计算的是生活基本消费品高权重的一揽子商品价变动,这也是为什么cpi非常受猪肉价格的影响,猪肉价格上升以后,会带动其它可替代肉类的价格上涨,食品类价格就会上升,本身这类商品的权重又高,所以cpi周期一般情况下是与猪肉价格周期高度关联,而猪肉价格在这个周期内刚好处于相对低位。

而名义GDP和实际GDP则更能反应整个经济体产出的物价指数变化,比如去年的名义GDP是低于实际GDP的,出现了罕见的物价指数下降的情况,当然这里面包含的就不止是生活相关度极高的高权重商品,我国作为最大的工业国制造业商品价格变动影响很大。其实今年的一季度也是同理,名义增速大概是4%,实际增速是5.3%。

所以每月看物价指数,为了更全面一些,其实要同时看cpi和GDP,尤其是猪肉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会导致cpi略有失真,一个是生活高相关的消费品价格浮动,一个是经济体的产出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两个一起看或许更合理一些。

再看ppi,一般人认为PPI是cpi的先导,4月依旧延续去年的趋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作为工业大国,这个指标非常反应产出和消费关系走势,结合一到四月的亮眼的出口数据,至少说明不是外需不足,更多的可能是内需疲软,这也和这几年经济会议每次都会提的扩大内需一致,扩大内需一直都是政策的重心,今年的汽车消费政策也是经济重心。

如何转出消费不足螺旋,历史上有很多的经验,比如增加劳动保护和假期福利,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支出,改善财富结构,工业国往往需要释放的三产和消费,物价不涨工资也不涨并非最差的组合,如果基础物资大涨而工资不涨,那才是悲剧,简单的提高生活消费品和能源价格虽然会增加cpi的数值,但一定会削弱其他消费品的价格,因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有限的,从而进一步加剧实际的消费不足问题,这其实并不矛盾。

当然工业国出现需求相对产能不足是很正常的,远比现在西方的滞胀风险要好处理的多,无非就是对内增加劳动者保护,有产品提高消费能力相对简单一些,没产品去工业化还大搞金融泡沫,维持长期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才是风险更大的一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