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话老郑州|祭城的“祭”为什么不读jì,读zhà

今话老郑州|祭城的“祭”为什么不读jì,读zhà

00:00
07:08

在郑州地铁5号线,有一个祭城站。每次听到这里的播报,对郑州不熟悉的人可能会有些疑惑:祭城站?祭祀的祭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读音?

在普通话中,祭这个字只有“jì”和用作姓的“zhài”两个读音。但在郑州,当祭出现在“祭城”这个地名中时,人们将其读作“zhà”。这个字的读音,大有渊源。

图源网络,下同

三千年前的国家——祭国

现代汉语中,除了作为姓氏,祭这个字一般是祭奠神灵或者追悼逝者的意思,人们在使用这个字时,大多较为谨慎,有着诸多避讳。

在甲骨文中,“祭”最初是一个神秘、庄重的词。

甲骨文字形分左右两部,左边是一个看上去像是滴着血的肉块,右边是一只“手”,意为“以手持肉”。后来加了个“示”字表意,“示”指祭台或牌位,跟祭祀、礼仪有关,“祭”的意思就是“拿着肉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

根据《祭城镇志》记载,商朝时期,一位负责祭祀的官员因忠于商王,便被封赏建国,因受封者为主管祭祀的官员,国名被称为祭国。《史记》记载,西周“三监之乱”后,因周公旦平乱有功,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八子于祭,爵位为伯爵,因此祭国的都城也叫“祭伯城”。

“祭伯城”具体在哪呢?

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公曾来过祭伯国,泛舟于蒲田泽。1984年,河南省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掩埋于地下的祭伯城遗址,并探出城圈、护城河、夯土基址等文物遗迹。有关专家根据现在的祭城镇地名、地理位置及取得的钻探资料分析,这里就是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祭伯城。

前722年,郑国崛起,灭亡了祭国,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故国,便以国为姓,也许是考虑到“祭”有“祭祀”的意思,他们便将读音改为“祭”。因此,春秋时期,当地便逐渐被称为祭伯城。此后当地一直沿用这个称谓。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侵,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人员交流也较为频繁,不少外地的民众迁来定居。新居民来后,由于口音的不同,祭伯城的读音逐渐演变为祭伯城,简称为祭城,这个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祭城餐饮文化街

历史中的人情味

沧桑岁月中,祭城从乡变镇,又撤镇重分。

《郑县志》记载,从清宣统二年起,祭城就有了区一级当局的建制。1987年,郑州市进行区划变革,那时的祭城乡被划归金水区;1996年,祭城撤乡建镇,因祭城镇所在地舆地位,划归郑东新区。2006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郑州市撤销祭城镇,将其所辖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设立祭城路、凤凰台两个街道办事处,实行城市管理体制。

2015年,原郑东新区祭城路被改名为“平安大道”,随着祭城镇的消失,关于祭城的历史似乎也在被慢慢遗忘。

然而,祭城不仅承载着历史,也承载着历年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的认知和感情。久远的时间不曾磨灭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记忆,却因积累了更多情感而联系得更加紧密。

1984年,祭伯城遗址被发现,此后,这里先后发现了明清城址和两周时期城址;2015年10月,为纪念祭伯城古老的历史,兼具历史文化内涵与自然风光的郑州郑东新区祭伯城遗址公园正式开工奠基;2019年开通的郑州地铁5号线,考虑到当地市民的情感和历史,设立了“祭城站”……

三千多年的祭城消失在历史长河,却又奇异地保留在郑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其实像“祭城”这样兼具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例子并不少,最出名的可能是“北京大栅栏”。“栅栏”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词,但在“北京大栅栏”这个商业街的名字中,就不读“zha lan”,而是“da shi lanr”。

网友发现的北京公交“大栅栏”拼音

这样独特有趣的叫法,不仅对深厚的历史文化有独特的纪念意义,也通过这种方式,给久远的历史留下一点人情味。

山河流转,旧城焕新颜。

祭城改造以后,之前传统仍旧保留了下来,每逢农历的重要日子,心怡路、盛和街、畅和街、庙张街就是主会场,来赶会的大爷大妈热热闹闹地挑选着商品,充满了烟花气。从祭城镇到祭城社区,现在的祭城一片工整的楼房,繁荣的街铺、整洁的环境、完善的设施、安逸的市民……都在展示着这个千年古村镇的新风貌。

《祭伯城记》

正如祭伯城遗址公园中巨石上雕刻的《祭伯城记》写道:“今日祭伯之城,地处郑州中兴之地,一座新城矗然而立,展古老王都之新颜,挚未来中原之旗帜,楼宇入云,纵横天衡,水清气爽,花红树绿,一派万千气象。西周古城涅槃重生,灿烂文明再谱华章,民族传承根深叶茂,激励后辈再创辉煌。”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