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为什么说无用才是大用?

019:为什么说无用才是大用?

00:00
13:36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对看上去非常般配的恋人结婚生子后最终还是选择离婚;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合伙开了公司发展顺利越做越大但最后还是分道扬镳;有的人在学校学习时成绩一般但走向社会后却顺风顺水事业红红火火;有的人在学校学习时成绩拔尖但在社会上却总是吃不开最终庸庸碌碌。这些奇怪的现象背后究竟是什么东西在起决定作用呢?老子在第十一章中做了形象回答。我先读一下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马王堆帛书本文字和通行本基本相同。老子在这一章举了三个例子,用了三个比喻,说明什么是“无”,“有”和“无”有什么关系。

第一个例子,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意思是:三十根辐条凑到一个车毂上,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车的作用。古代的车轮是用木头做的,由四部分组成,轮、辐、毂、轴。这四个字都是“车”字旁,其中“轮”是最外面的部分,“轴”是最里面的部分,就是车轴、轴心。“毂”是套在车轴上的部分。“辐”是连接轮和毂的木条。《诗经》里面有一首著名的诗叫《伐檀》,很多人都学过吧?里面说:“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就是砍伐檀木,削成辐条,做成轮子。三十根辐条共同凑合到毂上。在“毂”和“轴”中间必须是空的,如果“毂”和“轴”中间是实的,是紧紧连在一起的,那么车轮就无法转动了。这个中间空的部分,就是“无”,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这个车轮子才可以转起来,如果中间不空,是实的,那么车轮怎么动啊?所以“当其无,有车之用”。这中间的“无”——空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无”才有了车子的用处。

第二个例子,是“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糅合黏土做成器具,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器具的作用。“埏埴”这两个字都是土字旁,“埏”是一个动词,和土的意思。“埴”是一个名词,一种黏土。“埏埴”就是糅合黏土。去过“陶吧”玩过的人都知道,製一个陶具,比如说做成一个杯子,要把泥和一和,然后要把中间掏空。杯子的作用在哪里?就在于中间空的部分。所以“当其无,有器之用”。否则的话,中间全是实的,那这个东西还有什么用啊?

第三个例子,是“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意思是凿了门窗盖成一个房子,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房子的作用。“户”是门,“牖”是窗户,我们盖好房子必须要凿开门和窗,古时候建造房子是用土砌墙,整体砌完后才开窗和门,这个房子最大的作用就是中间是空的部分,窗和门也要空。所以“当其无,有室之用”。试想如果这个房子中间用泥巴石头塞得严严实实的,或者中间是空的,但没有门和窗,那这个房子还有什么用啊?

最后,老子总结:“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此“有”带给人们便利,“无”才是最大的作用。究竟什么是“无”呢?“无”是无形的,虚空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有”是有形的,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无”和“有”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无”和“有”是相对的,好比阴和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看起来没有用,其实才是最大的作用,“有”能带来直接的利益,看起来很有用,可是离开“无”就不能发挥作用了。因为“无”——无形的东西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所以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无用”才是大用。我曾说过学国学、学哲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无用”,正因为是无用,所以是最大的作用。哲学、国学它不能告知你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哲学、国学告诉你无形的东西,比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这些东西不是一招一式的有形的东西,也不是学了以后就马上可以操作的,它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东西。再来回答开头提的问题,当代社会为什么有那么多夫妻离婚?为什么有那么多合伙人分道扬镳?分析一下根本原因还是三观不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上去是虚无的东西,房子、车子、金钱、财富都是有形的东西,在结婚之前、在创业之始,人们往往更看重这些有形的东西,而忽略了那些无形的东西,久而久之,因三观不合导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只能选择分离。为什么有的学习成绩差的人反而风生水起,有的学习成绩好的人反而庸庸碌碌?说到底是志向信念、道德修养的问题,有的人是以学习成绩为志向信念,一心为了成绩,忽略了人格教育,走向社会后自私自利、一心向上爬,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结果庸庸碌碌。有的人是以干一番事业为志向信念,不看重成绩,而看重与人相处,乐意助人,走向社会后顾及他人利益,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结果事业大成。所以说归根结底无形的东西才是起着主导的、根本性的、决定性的作用,“无用”才是最大的用。

关于“有用”与“无用”这个话题,庄子有过精妙的阐述。《庄子•山木》有一个寓言故事: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工人打量了这棵树,但停在它的旁边不动手砍它。庄子就问他其中的原因,伐木工人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感慨道:“这棵树正因为它对人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却反而得以享尽天年。”

庄子从山里出来,去看望一个朋友,住在这个朋友的家里,朋友非常高兴,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杀一只鹅来招待庄子。儿子问他爸说:“家里有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更好呢?”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吧。”

第二天,跟随庄子出行的一位弟子有点纳闷地问庄子说:“昨天山里面的那棵大树,因为没有用处所以能够享尽天年,现在主人的鹅,却又因为没有用处而被杀掉。请问先生我们做人应该是做一个有用的人,还是应该做一个无用的人呢?”庄子听后笑着说:“我将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不过,有用与无用之间这种说法却并不符合真正的大道,还会受世俗的拖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

庄子认为按有用、无用以及有无之间的标准去处世,实际上都摆脱不了尘俗的拖累,说明无用和有用是相对的,也是相互转化的,无用的东西有时候反而有大用,有用的东西有时候反而毫无用处,这都是人为的判断,都不符合自然大道。同样无和有也是相对的,是相互转化的,老子强调“无”才是宇宙自然的本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只有保持一种虚无的心,保持心灵的“无”,顺应虚无的天道,才能真正地拥有一切,获得因为虚无而带来的巨大利益。要把一切放“空”,越把自己放“空”,心量就越大,作用也就越大,人生就越富有。

那么,五色、五味、五音这些有用的东西难道没有用吗?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谦谦君子92

    “有”可能带来直接的利益,看起来很有用,可离开“无”就不能发挥作用了,因为“无”—无形的东西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所以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无用”才是大用。只有保持一种虚无的心,保持心灵的无,顺应虚无的天道,才能真正拥有一切,获得因为虚无而带来的利益。

  • 易知姐姐_安徽典读会

    个别不常见的字增加了注音,点赞👍为教授文本的不停完善和顾念听众的读者的用心,体现了教授的严谨性和为听众着想的父母心,非常的感恩🙏🙏🙏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_ao

    里面的很多解读,不敢苟同,

  • _风行_

    请问老师,佛家讲因果,“因果终有报,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这个“因果”是不是就是老子说的“无”呢?或者叫“妙有”?如果有“因果”,那是不是也一定就有“六道轮回”了?现在看“天道轮回”也是无啊!那相对的“有”又是什么呢?感恩老师!

    AI小助理 回复 @_风行_: 小助理也有相同的困惑呢,因果轮回说的似乎有些矛盾,不过我会虚心学习,谨遵老师的点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