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魂和魄怎样才能不分离?

018:魂和魄怎样才能不分离?

00:00
13:59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们常常听到“失魂落魄”“魂飞魄散”,有人可能还听说过“三魂七魄”,那么魂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学习《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郭店战国楚简本没有这一章,马王堆汉初帛书本有这一章,但甲本缺字太多,乙本个别字不同,其他基本相同。帛书乙本和通行本开头一连用了六个“乎”、六个反问句。

第一句“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载”是个发语词,没有意义。“营”就是魂,“营魄”就是魂魄,“抱一”就是合一。这句意思是魂魄合一,能不离开吗?魂魄是人体中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精神灵气,但“魂”和“魄”功能不太一样,我在讲《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时说过:“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伴随着神气往来存在的精神灵气,叫做魂;伴随着精气出入流动的精神灵气,叫做魄。魂主宰着人的精神,魄主宰着人的物质。肝藏魂,肺藏魄。魂是在外,为阳,魄在内,为阴,魂魄是阴阳合体的,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两者是合在一起的,中间是不阻断的。道教把人的魂魄分作“三魂”和“七魄”。魂魄在后天逐渐分离了,所以老子主张要“抱一”“能无离乎?”什么是“一”?河上公解释是“道始所生,大和之精气也”,严遵解释是“去华离末,归初反始”,王弼解释:“一,人之真也。”总之是要回到生命初始、本真状态。要回到魂魄合一的初始状态。魂魄合一是天人合一、阴阳和合的整体思维的反映。

第二句:“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抟”通“团”,就是聚合的意思,婴儿的阴阳二气,即元精元神是最纯真的,两者一定不能分离,只有合起来,才能至柔。聚合精气达到柔和,能像婴儿那样吗?老子是要我们像婴儿一样把生命之精气团起来,内收,不让它发散掉。这样人体才变得柔软、柔弱。俗话说“一把老骨头”,人越老骨头越硬,越容易骨折,身体也越僵硬,预示着真气越来越耗散了,所以要像婴儿那样聚气柔软。婴儿的柔软、柔弱正是生命力强大的表现。第五十五章老子发现婴儿的四大秘密,十分精彩,我后面会讲到。

第三句:“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洗除杂念静心内观,能没有瑕疵吗?“涤除”就是用水洗涤。“疵”就是瑕疵、污垢。水是最纯净的,可以洗掉一切污垢,我们要经常用水来清洗我们自己的心灵。就像禅宗北宗神秀大师作的偈子:“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周易》中也说要“洗心”,当然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洗心就是老子说的“玄览”,“玄览”马王堆帛书本写作“玄监(鉴)”,“玄”是幽深、黑色的意思,“览”就是看,幽黑地看。当然不是睁开眼睛往外看,而是闭着眼睛往里看,就是内视、返观。李时珍说过,中医的脏腑经络是“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往里看,气血的通道就是经络,这就是玄览的方法。玄览,是一种道家内修的功夫,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只有通过玄览,才能使自我内心纯净,不染上一丝灰尘,不着一点瑕疵,进入无思无为、清明虚空的境界。

第四句:“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做到无为吗?你要治理这个国家,要爱护你的老百姓,那一定要无为而治,“无为”是老子治国的最高理念,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要违背自然去妄为,这一点我将会在后面相关章节详细解释。

第五句:“天门开阖,能为雌乎?”马王堆帛书乙本写作“天门启阖,能为雌乎?”“启”就是开,开启。天门一开一合,能保持安静吗?雌和雄是相对的,雌为阴,主安静;雄为阳,主活动。“为雌”就是守雌,守住雌性的东西、阴柔的东西,意思就是要守静。那么“天门”究竟是指什么呢?各家解释不一,河上公解释为“天门谓北极紫微宫,开阖谓终始五际也。”什么是“五际”?五际是汉儒阴阳五行说中的一个说法,是说每逢卯、酉、午、戌、亥这五年,是阴阳终始交会之年,政治上一定会发生重大变动。王弼解释“天门谓天下之所由从也,开阖治乱之际也。”河上公和王弼的意思是说天象运行阴阳交会治乱更替,能尽量守静不要剧烈变动吗?这是借天地运行说治国,如果用于治身,河上公说:“治身天门,谓鼻孔,开谓喘息,阖谓呼吸也。”我认为在自然界天门就是天地之门,天门开合就是天地运行,天地运行要守雌守静,正常运转。否则,就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飞沙走石,沙尘暴、雾霾、地震海啸、洪水泛滥、地动山摇……这肯定是老天发威,天怒人怨。如果用在人身上,天门就是人的天门盖,也就是头顶盖骨,也叫囟门。小孩子出生时前后囟门都很软,好像打开;出生后3个月左右后囟门慢慢闭合,1岁半左右前囟门慢慢闭合,变硬。通过道教内丹功修炼天门会慢慢变软,这就是“能为雌乎”,雌就是柔软,天门好像重新打开,接受天地日月的精气能量。

第六句:“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知”通“智”,这里是指机巧、心机,这句意思是明白事理通晓四方,能够不用心机吗?老子反对利用心机、挖空心思去追求所谓的知识、通晓所谓的事理。主张无知无虑地明白四达。老子看到人们的机心太重了,人的清静的本心就丧失了,所以主张要回归到人的本心、本性上去,这样社会才安宁。从人体修炼的视角,“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只有在无知无虑、虚无入定的境界,才能出现头脑极度灵明、明白事理、通达四方。

这六句既是在说宇宙自然的正常运行的状态,也是在讲治国理政无为而治的要求,还是在讲修身养性的方法、真气修炼的过程。既是天道,又是人道。

最后老子总结:“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之畜之”的“之”是指万物,“畜”通“蓄养”的蓄。生万物养万物,“生而不有”,生养了万物但不占有,“为而不恃”让万物作为但不自恃己功、不居功、不强求,“长而不宰”让万物成长但不去主宰,这就叫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三个“不”,《道德经》多次提到,比如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玄德”是老子提出的重要概念。我在讲五十一章时再详细解释。

第九章老子提到“无离”“无疵”“无为”“无知”,那么究竟什么是“无”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风行_

    请问老师,具体怎样做才能让身体变的越来越柔软呢?怎样做才能让眼袋消失呢?

  • 髙豫之

    听到这一期,才想起,罗大伦老师经常提到的领导者法则,谢谢张老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