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扇丹青——团扇

绣扇丹青——团扇

00:00
06:21
团扇
我曾偶然间读到苏轼的一首《贺新郎》,“手弄红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暮色已深,蝉息蛙鸣,手执洁白团扇的美人斜倚床榻,渐渐生出了睡意,扇尾红丝绸垂在手边,让本就白皙的皮肤显得如玉一般。为什么古代的姑娘小姐手边总是拿着这么一把团扇,只将这扇子半掩芙蓉面,便说不尽的万般风情?为什么一把扇子会有这样的魔力。 在中国扇子上千年的流传和发展中,其种类自然是多到数不胜数,其中有的十分廉价,有的可值千金,有的端庄大气,有的小巧精致,针对人群,需求不同,款式也不同。因此就像很多相声作品中提道的“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扇肩”,一把扇子的背后就是一个活灵活现的角色,这把小小的扇子便拥有了更深层的意义,成了不同群体的代表,一个角色的特点和灵魂。而诗句提到的团扇是不得不讲的,这团扇又称作“宫扇”,其形以圆为主,象征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最早的扇是用五颜六色的野鸡毛制成的“障扇”,用以抵挡出行时的风沙,随后才发展成乘凉的工具。而到了东汉,羽扇开始被丝绢绫罗代替;直到唐朝,团扇迎来了其第一次的高光时刻。在唐朝,团扇可谓成了女性随身携带的“时尚单品”,我们现在看到的唐朝仕女图大多都手执团扇,唐代王建的《调笑令》中写到:“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这团扇不仅为女子所爱,文人墨客也对其情有独钟,于扇上题诗作画一时在他们之间兴盛至极。到最后仕女手执团扇,而团扇上又画的仕女,人与扇相衬托,画与人相呼应。这样的搭配在唐代可谓独一无二,以至于宋代之前,人们所说的扇子皆默认为团扇。风靡全国的团扇也在此时流传到了日本,还一度被皇室专用,成为权利的象征。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写的正是一名宫女在孤寂的夜晚举目无亲,唯有坐看星河,百无聊赖,只得追捕流萤。诗中的“轻罗”说的是扇子的材质轻薄。在团扇的后期发展中,不仅材质出现了各种变化,扇子的形状也由圆形变成了圆形为主的花瓣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等。经过了唐宋的鼎盛时期,团扇也经过了漫长的低谷期,虽也不没有淡出大众视野,但远不及之前的风光。如今我们再见到团扇,大多是在晚清和民国的影视作品中,窈窕美人身着旗袍,一支发簪将青丝挽起,细葱般的手指捏着一把团扇,走起路来似风摆荷叶,如雨润芭蕉,步步款款,婷婷玉立。一把团扇,轻遮朱唇是尽显娇羞;执扇抱怀是温婉动人;半掩眉目是明艳可爱。 虽然经历了盛兴与落寞,一把小小的团扇却蕴含了中华文化独有的柔情似水,创造了其独有的温婉韵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山东科技大学

    作者:管允忠 录制:商钊熙 后期:商钊熙 发布:李朔 封面制作:李朔 审核:谢帅 李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