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雅“唐伞”——油纸伞

古雅“唐伞”——油纸伞

00:00
08:36
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日用品,已有一千多年制作历史,可谓世界上最早的雨伞。油纸伞工艺细腻、美观轻便、典雅别致、晴雨兼用,传承了我国传统制伞工艺,取材于天然之物,纯手工制作,伞面为传统棉纸,伞骨为楠竹,刷純天然桐油,伞柄和伞骨均保留素材原来的颜色,带有古朴的韵味。油纸伞起源于纸制伞,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自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便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们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宋人杨万里《晚归遇雨》诗曰:“略略烟痕草许低,初初雨影伞先知。”一把把如诗若梦的油纸伞,倾注了文人雅士无限情思与眷恋。唐朝时,油纸伞传至日本、朝鲜等国,故而日本早期的油纸伞称为“唐伞”。在日本,无论是传统婚礼,或是歌舞宴会,亦或是茶道表演,均可见到它妩媚的身影。后来,油纸伞又被传至亚洲的其他地区,如朝鲜、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并结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形成各自的风格与名称。油纸伞工艺复杂繁琐,制作周期较长,全部依赖手工完成。一把油纸伞,从号竹(选竹)到泡竹(水浸)、蒸竹(水煮)、晒竹、刨竹、刻竹、钻孔、拼架、穿线、串联、裱伞(把裁好的纸黏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翰花(于伞面绘上图案,晒干)、修卷伞页、油伞(在伞面刷上熟桐油)、穿饰线、套柄锤、结伞顶、晒伞等数十道工序才可完成,民谚称:“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据制伞艺人介绍,这门手艺技术要求高,其技艺主要通过师徒相承和师傅言传身教,依靠学艺人的悟性及长期实践来掌握。以往,人们一提到油纸伞,言必称“苏杭”,好像苏州、杭州才应该有油纸伞。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油纸伞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雨具,制作油纸伞是一项传统的手工业,就像从前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随处可见。颇有名气的如北京的秦风汉月油纸伞、四川的泸州油纸伞、江西的甲路油纸伞、浙江的余杭油纸伞、湖北的汉口油纸伞、湖南的长沙油纸伞、福建的福州及洋口油纸伞、云南的荥阳油纸伞等等,皆传承着千年的制伞古法,雕琢着千年的油纸伞佳话。古往今来,油纸伞不仅用于遮阳避雨,还是中华传统民艺的典范,代表着中国民俗文化的经典。旧时,民间嫁娶婚俗礼仪中,油纸伞是陪嫁妆奁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纸”与“子”谐音,有“早生贵子”之意,繁写的“伞”字包含5个人字,寓意“多子多孙”“五子登科”。油纸伞的伞轴意取中空正直,无私无邪。圆形的伞面则取其“圆满”之兆,象征婚姻圆满成就。在民间,传说桐油可以消灾、避邪、驱鬼,故而送伞陪嫁亦有表示用来保平安吉祥,消灾避邪之意。在古代,凡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背上包袱里除书本、文房四宝外,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它象征了“路途平安、高中状元”之意,表达了金榜题名的祝福。男子16岁成年礼时,父母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之意。“故乡系情意,伞缘传千里”。“油纸”谐音“游子”,革命战争时期,仁人志士游历四海,寻求真理,身边常有油纸伞相伴。当年毛泽东去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发动工人运动时,身无长物,随身只带了一把红油纸伞。红军长征在泸州叙永、古蔺、赤水等地转战,红军后勤总部曾专程赴泸州购买大红伞做雨具。古典怀旧的油纸伞,还是夫妻恩爱百年的象征。伞下演绎着那些经典的爱情,不知引起多少痴情人的共鸣。诸如,以红纸伞为媒的许仙与白娘子,曾在西湖断桥上诉说着千古奇缘的佳话。日月如梭,如今的油纸伞已然成为一种订婚的信物。因此,在我国很多地区的习俗中,订婚时男子要送女子一把红纸伞,结婚时新郎新娘要同撑一把红纸伞,取吉祥之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油纸伞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与妩媚,表达了文人墨客的情怀。它集古朴怀旧、精致唯美于一身,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在传情达意间展现其魅力,是人们爱不忍释的心仪之物,是世代传承的民艺精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99722476

  • 山东科技大学

    作者:侯孟欣 朗读:商钊熙 后期:商钊熙 发布:李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