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雕秋风瑟瑟散烟火,风雪飒沓落冰城。随着地日距离的不断缩小,热烈而喧闹的八大局也渐渐偃旗息鼓;而在遥远而偏于一隅的哈尔滨,却掀起了一股名为“冰雪”的热潮。“大雪纷飞的时候,便是冰城最美的时节。”怀着这份期盼,无数游人怀揣炙热的心情,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去远赴这一场人间冰雪。这是一座雪与冰相拥的城市,饱含了来自北纬45°端居高位的威严。这里,是冰雕的殿堂:零下几十度的气温裹挟着令人望而生寒的霜点,泛着银光,就这样紧紧贴在每一位游客裸露的皮肤之上,似是要同化这份炙热的心情一般。而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地孕育了北国冬天独有的特色艺术文化:冰雕。冰雕作为中国北方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是一门利用冰块进行雕刻创作的传统工艺,起源于北方寒冷地区。在古代,冰雕被广泛应用于庆典、宴会和祭祀等场合,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古代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雕刻对象也逐渐变得五花八门。在明朝嘉靖年间,曾有诗《元夕咏冰灯》曰:“出海蛟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带着水滴的鲛人宝珠,只远远瞧上一眼,便深觉寒气逼人。月色皎洁,影影幢幢,不知是烛火摇曳晕染了月色,还是月晕点染了冰灯里的烛光。可见在当时,制作冰灯以供元宵赏玩已渐成风俗。此后,冰灯的造型艺术日趋复杂,再加上晶莹剔透的原材料,便有了“琉璃灯”一名。除了冰灯,最典型的冰雕莫过于艺术品的雕刻。去年冬天,一座雄奇壮丽的冰雕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霜雪天地间。这是一条由b站up主江寻千同冰雕匠人们在零下18℃的冰天雪地里,历时十余天通过机器切割、手工雕刻而成的冰天巨龙。冰龙全长约30米,高约8米,总重达150吨,龙鳞光滑如玉,龙爪锋利如刀,龙目炯炯有神,口含浑圆冰珠,在阳光的映射下,整条冰龙呈现晶莹透明状,向四周反射出七彩霞光。一柄刻刀,一条龙;一腔热爱,一世传承。然而,冰雕艺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在于其在建筑学上的运用。冰雕匠人们以方冰为基,以刻刀为笔,在冰城这片广袤的霜雪大地上,重现了华夏古建筑之雄奇壮阔。当方寸冰石邂逅华夏刻刀,刀尖碰撞间,一幕幕历史碎片化作飞扬的冰屑萦绕其身。那是无数冰雕匠人们世世代代的艺术追求。每一道雕刻都凝聚着对古建筑智慧的敬仰,每一次精雕都再现了华夏文明昂扬不灭的精神位格。晶莹剔透的冰块中,蕴藏着华夏建筑的千年古韵,仿佛在淡然诉说着一段段被漫天飞雪冰封的种种往事。漫步在冰雕群落间,四处充斥着清冷而厚重的历史气息。在日光的照射下,棱角分明的冰晶柱夺目流转,将日光分解成七色虹柱,散发出瑰丽璀璨的光芒,这就是冰雕艺术的魅力,神秘而又浪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