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聪明不敌大智慧的治国之道丨胠箧译文

小聪明不敌大智慧的治国之道丨胠箧译文

00:00
05:08

《庄子·胠箧》其一译文


本篇仍以篇首二字为题,“胠箧的意思是打开箱子。为了防止箱子被小偷打开、财物被偷走,人们总是会开动脑筋,想一些防盗秘籍,殊不知,大盗来了,便连箱子也一锅端了。本篇以防盗起兴,谈及治国,认为以“圣智之法”来治国,就像用锁扣来防盗一样,防得了小偷,挡不住大盗。一旦“窃国大盗”来了,则所谓的“圣智之法”不但不足以防患止乱,反倒为大盗们大开方便之门,成了他们翻云覆雨、安抚民心的手段和护身的工具,进而得出应当“绝圣弃智”、重返“至德之世”的结论。


文中关于“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论断,也成了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极具反讽意义。


生活中,我们为了对付那些擅长撬箱子、摸袋子、开柜子的小偷,会想出很多防备的手段,比如把装有金银财宝的袋子用绳子绑紧,再把箱子、柜子加上门闩和锁扣,这都是一般人能想到的防盗小常识。奈何小偷易挡、大盗难防。大盗一来,什么袋子、箱子、柜子统统一锅端,他反倒担心你绳子绑得不够紧、锁扣锁得不够牢。这样看来,之前所谓的聪明,不正是在替大盗做准备吗?


所以我们不妨来试着讨论一下,这世间的各种所谓的聪明,有不是在替大盗集聚财宝而做准备工作的吗?我们所认为的圣人,又有哪个不是最终沦为了帮大盗看护财物的守卫?我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就以地大物博的齐国来说吧!这里涉及一段“田氏代齐”的历史故事。齐国原本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地。公元前672年,春秋霸主齐桓公小白收留了一名从陈国逃出来的公子,可这一好心的举动却为吕氏日后的君位被篡夺埋下了祸根。为了躲避追杀,这位陈公子到了齐国后便改为田氏。经过几代人的经营渗透,田氏居然架空了齐国公室,并最终窃取了吕氏的统治权,坐上了齐国的君位。可怜最后一任吕氏君主齐康王被放逐海岛,活活饿死了。


文中说,齐国曾经是圣人之治的典范:邻里相望、鸡犬相闻,渔网能撒到的地方,犁锄能耕作的地方,方圆两千多里,可谓幅员辽阔、物阜民丰。齐国社会秩序井井有条,国境之内,四处都建有宗庙社稷,并分出了大大小小的行政区划,这何尝不是在效法圣人之治呢?


可是,在田成子杀掉齐简公、废掉齐康王窃居王位之后,齐国就被他盗取了。而田成子盗取的又岂止是齐国的王位?他将齐国的一整套圣智之法、政治制度全都收入囊中。田成子分明是个窃国大盗,可是因为他打着“圣人之治”、为国为民的旗号广泛封赏,在礼乐还算严苛的春秋时期,竟然得到了齐国上下的认可,位置坐得比远古的贤君尧帝和舜帝都安稳,以至于小国不敢非议他、大国不敢讨伐他,最终就这样明目张胆地在齐国的王位上传了十二世。这不就是不但窃取了齐国,还连同齐国的那套圣智之法一同窃取,进而掩饰他的盗贼之身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