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上音乐的演奏当中,有时候是五音,有时候是七音。那么乐器的演奏中,宫、商、角、徵、羽到底是什么音乐呢?我们现在借助于古筝来表示。
咱们祖国的音乐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而在《吕氏春秋》中,已经把十二律跟月份对应起来了。所以咱们刚才开头说十二律跟十二月有关系,跟天文学有关系是来源于这里。
我们再看一看《吕氏春秋》里十二律跟十二月的关系。
月份
律吕
方位
十二次
一月
太簇
寅
娵訾
二月
夹钟
卯
降娄
三月
姑洗
辰
大梁
四月
仲吕
巳
实沈
五月
蕤宾
午
鹑首
六月
林钟
未
鹑火
七月
夷则
申
鹑尾
八月
南吕
酉
寿星
九月
无射
戌
大火
十月
应钟
亥
析木
十一月
黄钟
子
星纪
十二月
大吕
丑
玄枵
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这七音各有它的音乐特征、音乐效果,咱们祖国的诗人往往就借助音乐的效果。譬如说商音比较悲哀,羽调比较高昂,听起来使得人精神激动。晋代诗人陶潜(陶渊明)有一首诗描写这些音乐的效果,跟当时社会的一些事情结合起来,听起来使得我们身临其境。陶潜有一首诗叫《咏荆轲》,历史上荆轲刺秦王,诗相当长,里面有几句跟咱们的音乐有关系。
《咏荆轲》(节选)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说的是给荆轲送行的时候,有人唱歌奏乐,奏到商调的音乐时,壮士们都觉得很激动,流眼泪了;而转到羽调的时候,羽调比较高昂,人听起来就情绪激动,所以是“羽奏壮士惊”。
那么我们刚才讲十二律分配到每一个月,有什么根据呢?《后汉书·律历志》里记载,在古时候,为了要验证“候气”的效果,就在一间屋里面——这间屋是三个套间,有一个大房子里面再套二重房子,再套三重房子,然后还拉上布幕,屋里再放个桌子,桌子就按子、丑、寅、卯这样12个方位来排列,然后就把黄钟、林钟、应钟等等这12条律按方位放,譬如黄钟的律管就放在子的这个位置。十二个管放的方式是里面低,外面放高,管里面再放上一些葭灰。葭灰是什么?就是用芦苇的薄膜烧成面儿,这个面儿放在12条管里,然后到时候季节到了,每一条管的面儿就动了。意思说到每年11月份的时候,黄钟这根管里面的灰自然就走动了——没有人进去,这个房间也密闭起来了,用布帘围得严严的——但是只要到每年的冬至,或者11月,黄钟这个管就动了,而每年12月的时候大吕这个律管的葭灰也动了,每年10月份应钟的律管里面的葭灰也动了,这个很有意思。所以说古时候把十二律分配在每个月有它的道理。
刚才讲11月的时候,黄钟这个管的葭灰就动了,也有诗人用诗篇来记载这种事情。唐代有一个诗人叫做韩偓,他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叫做《冬至夜作》。冬至这一天晚上他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说: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说的是什么?说的是冬至这天晚上看到黄钟这个律管的葭灰动了,由此他就体会到花园里头的梅花的枝应当发芽了,长绿叶了。田野四面八方,枯草该返青了。“九重先觉冻云开”,天上这个时候,阴暗的气候快要过去了,所以是“冻云开”。然后河里头的冰该开始化冻了,不会河流堵塞;地温慢慢升高了,阳气从地底下产生,然后天气慢慢回暖了,到将来夏天了蚊子又多了,嗡嗡响像雷似的。《冬至夜作》的内容说的是十二律跟物候的相应关系,很有代表意义。
我国古代对冬至这一天很重视,每年的冬至这一天会举行一些仪式。比如说晷表冬至这一天投射的影子最长,就有人专门量这个影子的长度,同时还奏黄钟的乐器来表示冬至这一天到来了,还打黄钟的调子的磬。磬是什么呢?古时候用石头或者玉做的乐器,各有不同的音调,你一敲上它就发响,发出宫、商、角、徵、羽的调。还弹黄钟的瑟,这种乐器现在已经失传了,这种瑟是25根弦,里面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都齐备了。
好的,刚才咱们讲了冬至的这一天的律吕黄钟,我想借这个机会再介绍一首写阴历十月份的诗。这首诗内容很丰富,是唐朝诗人裴元(一作裴次元)写的,它的题目叫做《律中应钟》。应钟刚才咱们介绍了,一听就知道是10月份的事情。他的诗是这么说的:
律穷方数寸,室暗在三重。
伶管灰先动,秦正节已逢。
商声辞玉笛,羽调入金钟。
密叶翻霜彩,轻冰敛水容。
望鸿南去绝,迎气北来浓。
愿托无凋性,寒林自比松。
短短60个字就包含了天文学的历法,音乐的音律、法则,还有物候的意思。
“律穷方数寸”就是竹管最长才9寸,黄钟的管才9寸;“室暗在三重”,候气得在有三重房子的套间里来取得音律的相对。到每年10月份的时候,应钟这个管子的葭灰就动了,而这个时候正好是“秦正节已逢”。回忆起咱们讲历法的时候,秦朝历法的岁首是每年10月份。接下来“商声辞玉笛”,“商”是商调的声音,这个时候秋天已经过了,所以奏乐的时候就不奏商调的,应当奏羽调,羽调是10、11、12这三个月,音乐是羽调,所以说“羽调入金钟”,这都是跟咱们十二律有关系的。
然后下面就跟物候有关系了。“密叶翻霜彩”,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这个时候天凉了,该受霜冻了,就有点发红的颜色,所以叫“密叶翻霜彩”。“轻冰敛水容”,水面上有薄薄的冰了。你看这物候不是描写得很好吗?然后接下来“望鸿南去绝”,“鸿”就是候鸟,冬天的时候,鸟类不是要到南方去过冬了吗,然后季节又在变化了,“迎气北来浓”。迎气是什么?西北的寒流来,“迎”是迎接的意思,这个词用的也很好,西北来的寒流特别强烈,所以用“浓”字也用的很好。然后他写到这里了就说,我希望不受气候的变化,不凋零、不落叶,就好比是冬天树林里面的松树。这首诗很短,但是写得好极了。
刚才讲的十二律跟月份也有一定的候气的关系,我们不妨借这个时间来说一说。比如每年冬至11月份的时候叫做黄钟,《史记·律书》里面就这样解释:“十一月也,律中黄钟。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其于十二子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说每年冬至之后地温逐渐升高了,黄钟从地底下,土的颜色不是黄的了吗?低温逐渐上升了,至于它的方位叫做“子”,“子”就是滋生,慢慢生长,热气从地底下开始回升了,所以“冬至一阳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2月份是夹钟,夹钟的物候学意思是什么呢?《史记·律书》这么解释:“二月也,律中夹钟。夹钟者,言阴阳相夹厕也。其于十二子为卯。卯之为言茂也。”说2月份是寒气、热气共生共存,用现代来说就是寒流暖流这个时候开始同时存在,所以叫夹钟,有这个意思。还有说到7月份是夷则,就是这个时候已经过了伏天了,天逐渐进入凉快的时候了,农作物的生长逐渐受到寒流的影响,好像有抑制的这么一个作用。
近代的天文学并没有发现天文学跟音乐有什么关系,但是由于咱们祖国留下来这么些文献,咱们就进行分析,吸取其合理的部分。
有关乐律就介绍这里。咱们从第一讲我们祖国的传统星座“三垣二十八宿”,还有到后来第二讲的历法以及刚刚讲的乐律,这些内容今天在这里做一些基本概念的介绍,因为这些内容比较丰富了,咱们理解的不怎么深刻,有一些问题还正在探讨研究当中,有的还需要跟有关学者共同讨论,互相学习,才能够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同志们做一方面的介绍,咱们的讲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穿越时空的对话
与大师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和思想肌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