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 第六品第六讲解读】忏悔品第六:如何找到自我修行的法门?

【坛经 第六品第六讲解读】忏悔品第六:如何找到自我修行的法门?

00:00
05:28

《忏悔品第六》的最后,惠能大师依然给了我们一首无相颂,告诉我们如何寻找自己修行的法门。


这首颂的前三句是: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这是说世间的愚迷之人修行是为了福德,也就是为了有所回报——比如求佛就求平安、求健康、求顺遂,以目的修行布施,这并不是真正的修行者应该求的道。因为福德在自性中,佛性也在自性中,向外求,甚至是为了回报而求,是不能明白何谓真正的佛法,也是不能得到真正的修行功德的。


哪怕我们花了非常非常多的金银去布施供养,得到了很多很多的有为福德,但我们心中如果有“三恶”,也就是贪、嗔、痴,我们依然有很多的罪业,因为贪、嗔、痴是非常难从心中根除的恶念。佛教讲究的世俗因果轮回,善恶有报,做了善事会有善报,而做了恶事也会有恶报,善恶并不会抵消,如果为了抵消恶业而行善,只会增加善报,不会消除已有的罪业。但人怎么可能不犯错呢?所以要消除罪业,不是用做善事来抵消,而是要用实相忏悔。


接下来的颂是:

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这两句经文的核心意思是,不怕做错事,只怕不忏悔。在禅宗的观点里,忏悔并不是要我们做什么具体的行为,而是要我们知道,我们之所以会产生罪业,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自心,了解自性,对世间的虚妄产生了执念,认识到了这点才会知道真正的问题所在。因此,我们就要坦白自己的罪行,决心悔改,断绝以后再犯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见,不再虚妄分别,执假为真。如此忏悔,才能悟到其中真谛,也才能真正消除罪业,修行真正的佛法。


关于修佛法的法门,惠能大师的颂中这样说: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就是我们修行,学习佛法,最核心的是观照自己的自性本空,看到自己的本心,修行要向内去寻求,向自性自心中寻求,这就是禅宗修行的核心。如果我们想要看到自心自性,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到世间的虚相,并且要远离一切诸相,才不会产生执念,不会迷失于这些虚相。


在颂的最后,惠能大师提醒我们: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修行要从当下开始,不要想等什么时机,也不要拖延,因为时间不等人。而如果想要悟得佛法,明心见性,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虔诚地合掌,从当下起,向着自心去寻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