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定品第四》的第三篇,惠能大师首先说“本来正教,无有顿渐”,“顿渐”是什么呢?从字面上来说,“顿”指的就是顿悟,就是比较突然,一闪念间,就像一道闪电一样,一下子就领悟了佛法的真谛。相对应的,“渐”指的就是渐渐领悟,就是有一点一点积累,逐渐了解佛法的真意。
惠能大师为什么在这里突然说到“正教无有顿渐”呢?
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禅宗是有“顿渐”之分的。惠能禅宗比较主张“顿悟”,那谁主张“渐修”呢?这个人大家应该听上去很耳熟,他就是在惠能之前,做了那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神秀禅师,也就是惠能的师兄。五祖弘忍大师当时看了神秀做的这首偈,说神秀并没有悟道。现在我们回头再来看这首偈,就会发现为什么神秀的主张是“渐悟”了。这首偈的后一句“时时勤拂拭”,就是说要时常、勤快地去做这件事,这就和“顿悟”的观点很不同。在神秀的观点里,领悟佛法是需要时常去做、去积累,连续不断地修行,所以这种观点也延续到了他悟道之后——在五祖示寂后,也就是惠能离开三年后,神秀去往江陵当阳山传法,在这里道誉大扬。可以说,神秀比惠能更早传扬了自己领悟的佛法,也在北方地区得到了认可。再后来,神秀一直活到一百零二岁示寂,号“大通禅师”。
禅门中将神秀与惠能称为“南能北秀”,他们的观点在禅宗史上被称为“南顿北渐”,也就是说神秀的观点与惠能的观点在当时是平分秋色的。既然当时的主流观点有“顿渐之别”,自然就会有争辩。所以,在惠能讲法的时候,才会说“正教无有顿渐”,也就是这两种观点其实是在修行观念上有所不同,但对于佛法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并没有真正的冲突。
那么佛法修行既然没有顿渐之别,修行的真正法门又是什么呢?
惠能大师总结了三点:以无念为宗,以无相为体,以无住为本。这就是惠能“三无”禅法的经典表达。
无念,就是正念。念就是我们的心中所想所念,我们因为经常有很多想法,空闲时也有,做事时也有,而想太多,思绪太多,会让我们生出很多烦恼、杂念、执着。无念就是我们处于任何地方,不受杂乱思绪的影响,能用正念去排除那些过多的思虑想法,同时也不对任何思绪、心念有执着之心。
无相,就是身处世间虚相之中,但能看破、远离这些虚相。因为我们身处出凡尘世界,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感受世界,所以我们会受到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的影响,但凡所有相,都是虚妄,所以离一切相,就能帮助我们不沉迷于此。
无住,惠能大师说这是人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是什么呢?是空性,众生皆是幻相,是本心显现出我们人的假相,所以无住。本心中自有佛性,所以人的本性就是要觉悟于心,不被外面的环境、状况束缚,真正看到自己的本心本性。
那么“无念、无相、无住”这“三无”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惠能大师将在下一品中,继续为我们讲解。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