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随着政策的推进,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正式开启。
本轮“以旧换新”不仅涵盖了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消费品换新,还扩展到了设备更新领域,包括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等内容。
“以旧换新”是否有助于激发新的市场需求或消费热点?广大消费者和企业对此接受程度如何?产业链上下游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就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
“以旧换新”激发新需求
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
综合两位受访专家的观点,本轮“以旧换新”政策对企业和个人影响深远,不仅有助于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还能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朱克力指出,对企业而言,政策无疑为其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市场机遇。企业可借此机会升级其生产线和技术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消费品以旧换新也能有效拉动内需,促使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进而提升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
对于个人来说,以旧换新政策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消费体验。消费者可以用更优惠的价格换取更先进、更环保的产品,从而提升生活品质。此外,回收循环利用行动还有助于培养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扩大市场容量,增加市场空间,让国内市场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加速器和放大器。”汤继强认为,这是“以旧换新”最大的意义,同时是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的必然选择。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
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企业创新提出更高要求
对广大企业而言,新一轮“以旧换新”在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朱克力认为,设备更新将直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企业为提升自身竞争力,必然会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将为设备制造商带来可观的订单。同时,消费品换新也将促进零售、物流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当然,挑战也同样明显。设备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是个不小的负担。此外,随着技术不断迭代,新产品和新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加快,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总的来说,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谈及企业创新,汤继强表示,其中既包括新技术应用所推动的升级换代,也包括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改进优化。目前产业链需要做到精准匹配,落差太大是不行的,这需要各行业做好精准的调研工作,每个行业的落地是不同的,根据产品的换代时间、使用场景等的不同,如何制定好能精准匹配的以旧换新模式,是产业链上下游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
此外,朱克力还提到,有一些技术性和操作性的难题需要解决。例如,旧设备的评估和回收体系尚不完善,可能存在评估不公或回收不畅等情况。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沟通、完善机制来逐步解决。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
推动行业技术升级进步
“从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广大企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以旧换新政策的接受程度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朱克力指出,大型企业往往能够更快地响应政策,看到其中蕴藏的商机,并积极调整战略以适应政策导向。中小型企业则可能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对这一政策的反应相对迟缓。
不过,从长远来看,“以旧换新”政策将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两位行业专家都提到,首先,常态化、长期性的以旧换新释放的需求潜能,有利于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推动相关行业技术升级进步。
其次,政策将推动企业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汤继强表示,以绿色、智能等“新”产品替换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等“旧”产品,能够助推消费高质量发展。这将是长期性的,有助于各产业形成“竞新”意识,从而丰富消费质量、内容、层级的不断提升。
朱克力也表示,在此过程中,“以旧换新”政策将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在这一政策推动下,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将迎来更多合作机会,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