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00:00
20:24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解...
前段时间,有一则标题为“驻马店老头娶了个女童”的帖子在网上疯传、引起非议。于是,当地民政局急忙出面澄清:出嫁的女方并非儿童,而是已满20岁的成年智力障碍者。

婚礼的当天,在那间不到10平方、地面坑洼不平的“洞房”,这位看上去还是个娃娃脸的新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抽搐着,55岁同村的新郎,用纸巾不停地给她搽鼻涕眼泪。

前来贺喜的村民,不知道是真心道贺还是言不由衷,都异口同声的说到:“嫁得好啊!“

新郎因为家况不好,因此一直未娶妻,他说从来就没想过这辈子能娶个老婆。

新娘2001年出生,五六岁时高烧患病,从此成了智力障碍者。她不会说话,也不能走路,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她的父母说:十几年来,为了这个患了脑瘫的女儿,真是操碎了心,也花去了所有积蓄。他们四处托人,为她做媒,现在有人愿意娶她,也是她的造化。

没有人知道,新婚的当天,新娘为什么一直不停在哭;也没有人在乎,嫁人是不是她自己的意愿?因为没有人认为,这样一个弱智的人,该有自己的意愿。

从人口统计资料中保守估计:我国儿童脑性瘫痪患病人数达600万人,每400名新生儿里就有一名心智障碍者,而且平均每年正在以4.6万人的速度递增。

心智障碍,多数是由脑功能受损导致的,从目前医学来看,这种脑功能受损导致的智力低下,乃至伴随的适应性行为方面的缺陷是不可逆转的。患者一辈子都很难摆脱大脑愚钝和行为障碍之苦。

在20世纪初,西方人首先设计出“西比量表”,通过上百个难度由浅入深排列的问题,让应试人回答,并据此评定分数,从而对人的智商,也就是IQ,进行测定。

按照“西比量表”的评分标准,得分90-110为正常智力,140以上者为智力超常,而得分在70分以下的为心智不足。

据说,聪明过人的优秀科学家,如爱因斯坦、霍金,智商得分都在160以上。

然而,假如有一天医学发达了,一个智商只有68的弱智人士,经过手术,智商可以高达185,是不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人类成就呢?

这是在一本叫《献给阿尔吉浓的花束》的科幻小说里,讲到的主人公查理·高登的亲身经历。

查理很不幸,他从小就有智力障碍,被家人遗弃。32岁的时候,智商也只有68。他在比克曼学校低能成人班学习,而在大部分时间里,他无法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对于所学的东西,边学边忘。他一生只有一个最卑微的渴望:“我要变聪明”。

他也很幸运,有位叫尼姆的教授和叫斯特劳斯的医生给他提供了一个实现改变命运的机会:即通过手术把智商提高到接近天才的地步。

然而,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手术是成功的,查理果然从愚钝变得聪明,智商甚至一度冲上185。他如同从黑暗的洞穴忽然走到了光明当中,但遗憾的是,这个“曝光”的过程非常短暂,只持续了8个月,随后,查理的智力迅速下降,眼前的一切慢慢又变得昏暗,他将要再次并永远地回到黑暗当中。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假如我不曾见过光明。”
这是查理聪明过后,慢慢看着自己一天天地愚钝时,心中那撕心裂肺的呐喊。

作者丹尼尔·凯斯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部小说,先后获得被称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的雨果奖和星云奖两个奖项。书籍借助科幻的外壳,解读着幽微的人性。

书籍以17篇查理记录自己进步和退化的日记形式,让我们触摸到一个智障人士最真实的心灵。也让我们感受到,在查理愚钝时,他心灵世界的美好,和在他变得聪明时,他所处世界里,人性的善与恶……

“阿尔吉侬”是实验室里一只很会走迷宫的小白鼠,尼姆教授和斯特劳斯医生,先在这只白老鼠身上做了个试验,通过给它做脑部手术,使它变得聪明。

接下来,他们还要将手术实验第一次用在人类身上。

查理的低智商,使他在走迷宫比赛中,都赢不过阿尔吉侬这只小白鼠。他恨阿尔吉侬,更恨自己如此的愚钝。

他多么希望自己能聪明起来,因此他迫不及待地同意接受实验,他要成为第一个靠手术提高智慧的人类。

然而,手术后醒来,查理大失所望,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如期待的那样变得聪明。

医生安慰他说:效果要慢慢才能显现,手术后使你的智商提高了,就像量杯里的水,水量的标尺已经上升了,但仍然需要你自己把材料填进杯里才行。只要努力读书、学习,你就很快变得聪明。

果然,手术后的几个月里,查理的身体慢慢感受到了一股难以想象的沸腾能量,大脑也处在神智清明的美妙巅峰,这是他从来不曾有过的体验。

大部分空闲的时间,查理都泡在图书馆里,以无法满足的饥渴,大量阅读,吸收着知识的养分。这时,他的智商已达到150以上了,仅需要一秒钟,他就能吸收一整页文字,浏览书籍的速度如此飞快,常吸引好奇的学生围在他旁边。

他能轻而易举地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完全融会贯通,成了一个数学的怪才,他会说二十种仍在流通或已经死亡的语言,还能创作一首钢琴协奏曲。

以前的查理,头脑处于混沌之中,他无法也无需理解这个神秘的世界,世界因为不可知,所以处处显得很美好。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他逐渐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知,对自己有了新的理解,对所看到的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

而这些变化,使查理的情绪由原来单一的开心变得复杂,变得反而很不开心。

他开始对身边的人和事是否合理产生质疑,进而萌生反抗的情绪。他不再对智商远低于自己,而且争名夺利的教授医生们心怀敬畏和感激,更不愿意被这些他称之为平庸之辈当作实验室的创造物,如提线木偶般地由他们摆布。

科学发布会上,播放着查理接受手术前的影像,他的种种愚钝的行为引来了与会者的捧腹大笑。查理感到无比地伤害和屈辱,特别是尼姆教授那句“手术消除了自然界的一个错误,创造出更优异的个人”的傲慢的炫耀,更是令他感到愤怒。

查理常常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自己的过去,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注视着旧查理所遭遇的鄙视,所经历的不堪。

原来,自己的过往并不美好,甚至可以说非常的悲悯。自己从来就没有被当作是“一个人”来看待。

而那时的自己,迟钝而快乐地生活着,就如同一个天生的盲人,只感觉身处在一个空洞,而从来不知道黑暗是何物,一旦见过光明,黑暗的恐怖刹时间啄食着自己的心灵。

查理以离开实验团队作为自己的反抗,并一起带走了与自己同样接受过大脑手术的小白鼠阿尔吉侬,此时他已经把这只命运跟自己一样的老鼠当作同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可这时,小白鼠阿尔吉侬出现状况了。它运动活力在衰减,腺体功能普遍降低,协调机能也加速丧失,而且有逐渐失忆的强烈迹象。

这明显是体能和心智衰减的综合症状,这些症状正预示着查理要面临的命运:从黑暗中来,要再次回到黑暗中去。

小说开篇就引用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段话:“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心灵的眼睛,都是如此。”

这段话是说:当人长时间置身在黑暗中而突然暴露在阳光底下,会感到头晕目眩,眼睛会无法适应眼前的光亮;同理,从光明的世界一下堕入暗无天日的黑暗洞穴,无论是人体的眼睛或是心灵的眼睛,都无从适应,无法接受。

手术把查理从愚钝变成了天才,他通过追求知识摆脱了愚昧,然而现在纵使一万个不愿意,他也要面临智力的衰减,回到旧日的蒙昧,这真是人生无法承受也不得不接受的残酷。

查理趁着还处在高智商的阶段,写出了一份以小白鼠和自己的名字为题的“阿尔吉侬—高登效应”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人工导入智能衰减的速度,与增强的分量直接成正比”。

事实果然如此,阿尔吉侬的脑部重量迅速萎缩,不久后就死了。

查理把阿尔吉侬的尸体放在一个小金属容器里带回家,他不忍别人把它丢进焚化炉,深夜,他把小白鼠埋在后院。把一束野花放在坟上时,查理伤心地哭了。

查理又想起多年未见的母亲,他要赶在失忆前,去找他妈妈。

“我本不再指望讨妈妈欢喜,假如我不曾聪明过。”

这是查理此时的心声。作为一个弱智的孩子,他穷尽一生,只是想让自己聪明一点,讨一辈子失望和悲伤的母亲欢喜。

而对着已经衰老和神志不清的母亲,查理干裂的喉咙迸出来的只是一个字:“妈……”就像饥渴的羔羊对着母羊的乳头。

母亲慢慢认出了查理,但她脑子里还是那个令她伤透了心的弱智孩子,她如同当年那样担心查理会对妹妹诺尔玛做不好的事,便从桌上拿起一把菜刀指着查理,声嘶力竭地说:“离你妹妹远远的!如果我逮到你碰你妹妹,你看我会怎么修理你。你这肮脏鬼!你不是正常人!”

“妈,”查理柔声地说,“你必须了解,我跟过去已经不一样,我变了,我现在正常了。我不再是弱智,也不是笨蛋了。”

而失去理智的母亲还是不依不饶,所幸妹妹诺尔玛赶紧从母亲手上拿走了菜刀,但依然未能消除母亲眼中的恐惧,她继续对查理大吼:“赶他出去!他不能带着色迷迷的心思看妹妹!”然后,跌坐在椅子上哭泣。

查理仿佛又回到了悲惨的童年,母亲对他无休止地责骂、羞辱,带着他游走一家又一家医院,不惜散尽钱财,希望他可以变成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但所有的期许,对于小查理来说只是恐怖的施压,让他陷入更深的恐惧之中。

离开家的查理也像个小孩似的失声痛哭,此时他看到一个男孩,脸颊紧贴着窗格上的玻璃,盯着他看,这一注视仿佛来自幼年的查理,被母亲送走的那悲凉场景,在查理心底一直抹不去。

母亲有了智力正常的妹妹后,查理就被家人遗弃了,他后来有幸被一家叫唐纳的面包店收留,在那里学着做面包,一干就十七年。

面包房的伙计们,整天拿查理开玩笑,把他当作小丑一样戏弄,而弱智的查理并不觉得也不在意自己被作弄,反倒是把大家当作很好的朋友,每天都很轻松快活。

由于要做手术,查理离开了面包店一段时间。手术很成功,他又很高兴地回去工作。但智商变高的查理已不再受欢迎,因为他惊人的成长让其他人萎缩,凸显出他们的微小。

智力猛增的查理,还发现了一个多年来他都浑然不知的真相,那就是他朋友金皮一直在利用自己盗用面包店的钱。

“我本可以继续视而不见,假如我不曾明辨是非。”

而这时已明察秋毫的查理,并不允许自己置若罔闻,他私下警告了金皮,但却引来面包店的伙计联合起来,向老板施压,使得查理被赶出了面包店。

查理感慨地说:“当我还是弱智的时候,我有许多朋友,现在却半个也没有。”“谁能说我的光明就比你的黑暗美好呢?”

这本书从头到尾,给读者的感受是一种深深的压抑和孤独,而使人略感安慰的是,在查理滞后的情感发育中,他有过一段温馨而短暂的爱情。

“我本可以终身无爱,假如我不曾被爱唤醒。”

而唤醒他爱意的人,是那位有鸽子般柔和的褐色眼睛的艾丽斯·纪尼安小姐,她原本是查理就读的低能成人班的老师。

从小,妈妈就不允许查理想女人,只要有一丝的念头,妈妈就用皮鞭抽打他。

童年的阴影挥之不去,白天,艾丽斯握了查理的手,晚上查理就做噩梦,梦到自己和一个女孩的身体贴在一起,结果,抬头就看到一把血淋淋的刀子。

作家麦家在《人生海海》中写到:“爱人是一种像体力一样的能力,有些人天生在这方面肌肉萎缩。”

查理的萎缩,是小时候妈妈所造成的性压抑的结果,在爱的路上,他必需要先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艾丽斯了解查理的一切,她慢慢靠近他,让他知道,眼前这个女人不是妈妈,也不是妹妹,而是他深爱的女人。

这一次,查理突然明白肉体的爱是多么纯粹,多么重要;这一晚,查理完成了最终的成长,在薄情的世界里,他深情地活了一次。

他们的爱情仿佛流星般璀璨,但也注定瞬间消失陨落。

一切的美好都在分崩离析,查理感觉自己一天天地坠落,他无法忍受艾丽斯眼睁睁地看自己的持续恶化,他宁可选择独自承受痛苦。

艾丽斯前来看他,他虽心有不忍,但还是把艾丽斯拒之门外:“不要管我,我已不是我自己。我正在解体,我不希望你在这里”。他呵斥着艾丽斯,叫她从此远离自己。

从黑暗中来,回到黑暗中去,没什么遗憾的,毕竟我们曾见过阳光。我们只是舍不得我爱过的人和曾经爱过我的人,看着我难过。

主人公最终的结局是独自回到沃伦之家,那个专门收留特殊人群的场所。离开前,纯真善良的查理在最后一篇日记报告中,向所有在乎过他的人告别,最后附上了一句:“如果有机会,请放一束花在后院阿尔吉侬的坟上。”

法国和意大利合拍过一部叫《第八日》的电影,影片的主人公乔治也是一名弱智少年。

大家知道,《圣经》里说,神用七天创造了天地和人,电影《第八天》说的是神觉得世界什么都有了,于是创造了智障的乔治,祂想告诉世人,什么是梦想,什么是生活。

每一个智障儿童,都是坠落人间的天使。

让我们好好善待所有在“第八天”被造出来的查理们、乔治们吧,我们每人都给他们投射一点那怕是微弱的光亮,他们的生命也许更可见、更可贵。

好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本书就讲到这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