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管理者二

卓有成效管理者二

00:00
16:17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2...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昨天我们讲了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前两个习惯:管理时间和注重贡献。今天我们继续讲后三个习惯,分别是用人所长、要事优先和有效决策。

我们逐一来讲。先来看用人所长这个习惯。

从小到大,我们常常被教育要“取长补短”,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但是,德鲁克却认为,一个人身上的不足,通常是很难改变的。

书中告诉我们,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别人的长处,不要抓住对方的短处,这样是无法成事的。

用上司之所长,用自己之所长,用下属之所长,这样才更容易做成一件事。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计划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很多人持反对态度,原因是格兰特酗酒贪杯。

总统当然知道格兰特这个缺点,但是,他更知道在北军诸位将领中,只有格兰特具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

后来,事实证明了林肯总统的正确。格兰特的临危受命,成为了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当然,缺点也不能被全然忽略,当此人的缺点影响他发挥长处时,这时候就需要纠正缺点了。

要么创造学习机会,帮助此人尽快补足短板。要么安排其他具备此项优点的人加入组织中,也能起到弥补其缺点的作用。

当然,用人这件事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在任命下达之时,谁也说不准他是否是最合适的人选。

正如德鲁克所说:任何一项人事任命都是一个赌注。但是只要能抓住某人的长处,这至少是合理的赌注。

“用人所长”不仅适用于工作,也适用于家庭生活中。

杨绛在《我们仨》中提到过,钱钟书先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差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没有杨绛,他完全无法生活。

杨绛生下女儿住院期间,有一天,钱钟书去医院看望母女俩。一进病房,钱钟书就惭愧地说:“我闯祸了。”

原来,钱钟书在家中写文章时,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的桌布染了。杨绛听后一笑:“没关系,我能洗。”

杨绛和钱钟书共同生活了63年,她从未苛责过钱钟书。桌布花了,她会洗;台灯摔了,她会修;门轴脱落,她还是有办法。

杨绛知道钱老的长处在写作,不在生活细节。所以,她主动承担了全部家务,让钱老能安安心心写作、踏踏实实翻译作品。

而在我们普通人的家庭生活中,上面所说的这些琐事想必会引发很多矛盾和争吵。

仔细想来,我们缺少的就是杨绛身上的“用人所长”的明智和果敢。“用人所长”在家庭中就是接纳和允许,接纳对方的缺点、短处,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才是家庭幸福的底层逻辑。

产生矛盾的时候,多想想对方的长处是什么,多给对方创造用长处为家庭做贡献的机会,这才是家人间相处的最好方式。

有一句话说的好: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不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纳一个人的从此不见。

好了,说完了用人所长,接下来我们说“要事优先”。所谓要事优先,就是优先完成重要的事情。

德鲁克认为,卓有成效的秘密是精力集中。要想做到精力集中就不能同时处理多件事情,这样一定做不到精力集中,要事优先是精力集中的唯一途径。

一个组织中,经常有这样的人:他们看上去非常忙碌,每天事务缠身,不可开交。但是,多年后,他们却仍旧一事无成。他们在同一个岗位忙忙碌碌几年、十几年,职位上却纹丝不动。

德鲁克认为,有三点原因造就了这些人看上去很忙:

首先,这些人低估了一件事情的完成时间,没有给这件事分配足够的时间。

比如,他认为领导交代的这份报告半小时能完成。但是,他在做事的途中常常被别的事情打断,然后他又放下报告,去处理其他事情。过程中再次被另外的事情打断。

一整天下来,他的精力全在处理琐事上面,原定要完成的报告只是开了个头。那些打断原有计划的意外事件,看似意外,实则应该是过去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在过去的时间中,这些本该就被处理掉的事情没有完成,它们就变成了今天的“意外事件”。

第二个原因是这些人非常喜欢拖延,把工作拖到最后一刻,不得不完成的时候再去赶工。赶工的效果并不好,要么没有如期完成,要么即便完成了,也是草草应付了事,无法为后面的工作提供价值。

最后一个原因是这些人总喜欢同时做很多事情,比如:接客户电话的时候处理邮件;陪孩子玩耍的时候给没写完的报告打腹稿。

这样,看上去貌似效率很高,实际上,每件事情都没有被分配足够的时间,一件事情受阻,其他事情也会受阻。

最后,一事未成。

书中告诉我们,要想提高效率,就需要养成“要事优先”的习惯,给待处理的工作排出优先顺序,给优先要处理的重要事情安排固定的整块时间。

举几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写作者,写作这件事就应该排在首要位置。你要把每天上午9:00-11:00这段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分配给写作。

如果你今年的目标是考上某所高校的研究生,你就要根据自己的时间,给考研复习优先分配整块,且不被打扰的时间。至于其他诸如社交、逛街、社团活动等等都要为考研复习让路了。

那要如何确认事情的优先级别呢?我们每个人都不会仅有一个身份标签,人生中的大事也绝非仅有“考研”一项。如何区分呢?

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原则。我们逐一来看:

第一个原则是“重视机会,而不是困难”。试看那些在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们,与其说是他们的科研能力决定了研究成果,倒不如说是他们寻求机会的勇气决定了成果。

科学家们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如果着眼于容易成功的课题,即便取得了成功,成就也是相当有限的。

我们在确定优先顺序的时候,要看到领域内的机会所在,不要被困难吓倒。

正如克拉克所说,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

找准时机,将承载时机的事情作为优先处理的项目,是快速抵达目标的最短途径。

第二个原则是“看准方向,而不盲从”。很多创业失败的人都败在了“方向摇摆不定”上面。

方向就是目标,是指导我们一切行为的路标,这个路标是不能经常改变的,否则会“重心不稳”,很容易“摔倒”。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财经领域自媒体创业的。2018年,他开始在某社交平台上写财经文章,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最光辉的时候每月仅平台给的流量收入就能达到一天五六百。

后来,短视频带货火起来了,他又开始拍短视频。直播火起来后,他又转战直播卖货。

几年折腾下来,原来写文章积累下来的成绩都化为乌有了,而他在短视频和直播方面也没做出成绩。

德鲁克告诉我们,确定优先顺序时,要充分考量自己的方向、目标。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作家,就不要把与写作无关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

优先事项确定下来后,我们要集中精力去完成它,不要同时兼顾其他。完成这件事项后,再根据情况的变化,决定下一步的优先事项。

每次确认优先级别的时候,都是重新明确方向的时候,这有助于我们始终保持正确的航道。

正所谓:常问路的人,不迷失方向。优先级别的确定,就是问路的过程。

讲完了用人所长和要事优先,接下来我们来看卓有成效的第五个习惯:有效决策。

决策,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我们总是需要不断做出决策:

该选择哪所大学读研;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不要跳槽;是否和眼前的人走入婚姻;为孩子选择哪个幼儿园。

我们常常需要做出决策。举棋不定、迟迟不做决策和做出错误的决策,都会令我们陷入被动,降低生活和工作成效。

如何才能养成有效决策的习惯呢?书中给出了有效决策的三个步骤。我们共同来看。

第一步是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所谓边界条件,就是这一决策最低限度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我们以需要对“孩子该上哪一个幼儿园”做决策为例。边界条件可以包括三方面的要素:

第一是地理位置的边界。你能接受这所幼儿园离家多远,是5公里,还是500米。这个边界条件的确定就可以删除很多备选答案。

第二是幼儿园硬件设施的边界。比如幼儿园有没有自己的食堂、室内活动面积的大小、园区游乐设施新旧程度等。

第三是幼儿园的软件边界,比如办园理念、师资力量、课程安排、户外活动多少、是否教授英语等等。

第二步是搜集资料。明确自己介意的边界条件之后,我们需要搜集周边的幼儿园信息,前往园区实地查看,获取第一手资料。

第三步是思考解决方案,并综合考量,做出必要的妥协或适应。

到这一步,我们需要把各个幼儿园的信息都整合在一起,罗列每个幼儿园的优劣势,进行对比考量分析,最终做出选择某个幼儿园的决策。

当然,决策是没有绝对完美的,只有哪一个是更适合的。比如A幼儿园的地理位置非常近,每天接送孩子很方便。

但是A幼儿园的老师普遍没有B幼儿园的老师更有亲和力和爱心。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做出进一步抉择了,抉择中要做出必要的妥协。

好了,到这里,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我们就讲解完了。简单总结一下。我们用两天的时间详细解读了成为卓有成效的人需要具备的五个习惯。

分别是管理时间、注重贡献、用人所长、要事优先和有效决策。要想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做事,就需要用我们学习到的记录时间、筛选时间和统一安排时间,确保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产出有效工作量。

接下来,我们聊了注重贡献的习惯。我们共同学习了三个检测行为是否指向“做出贡献”的方法,分别是从工作内容、人际关系和管理手段三方面来检测。

第三个习惯是用人所长,就是要多多关注对方的长处,让他的长处为组织或家庭做出更多贡献。而不是整天盯着对方的短处,期望对方尽快提高、弥补不足。作者告诉我们这是异想天开。

第四个习惯是要事优先,我们知道了要想高效做事就需要精力集中,一次处理一件事情。

筛选要事要遵循两个原则,分别是”重视机会,而不是困难”和“看准方向,而不盲从“。

最后一个习惯是有效决策。我们学习了做出有效决策的三个步骤,分别是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搜集资料和思考解决方案,适当做出妥协,最终做出决策。

好了,到这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我们就讲解完了。最后,我想以德鲁克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

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使组织获得”利益“。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使个人得到”成长“。

而上述两种需要,都需要通过”修炼五种习惯、成为高效做事的人“来实现。

这里,把”组织“换成”家庭“,就是我们获得家庭幸福的方法了。

习惯的养成不容易,否则就不会有”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话了。

从小处着眼、从简单之处着手,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比如我们所讲的这五个习惯,不必苛责自己立刻学会。

从时间管理这个习惯入手,从第一天所讲的三步骤中的第一个”记录时间“开始,一点点去记录。然后进行第二步、第三步。

第一个习惯养成之后,再去攻克第二个习惯,一直到第五个习惯。万事不要追求快,慢而稳才是在这个快节奏、碎片化世界脱颖而出的正确方法。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持续性自律的人,而不是间歇性自虐。好了,今天就到这里,谢谢你的聆听,明天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