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北师大女附中来了一位衣着朴素的年轻女教师。老教师们一眼就认出了她,而且十分吃惊:这不是陈云同志的女儿、我校的毕业生陈伟华吗?听说她1982年从学校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劳动人事部工作,如今已经是一名副处级干部了,怎么会回到学校来当老师呢?
陈伟华是陈云的二女儿,出生于1947年,由于那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陈云的工作非常忙,只能把陈伟华寄养在托儿所里,而且很少有时间和她见面。有一次,陈伟华从托儿所回到家,见到陈云扭头就跑,因为她对父亲很“陌生”。
陈伟华长大一些后,终于记得父亲了,每次见面时,陈云都会把她拉到怀里,亲她,并用胡须轻轻地“扎”她,还问她:“扎不扎?”
陈伟华咯咯地笑了:“不扎!”陈云也哈哈地笑了。
陈伟华长大以后,在她的印象里,父亲很慈爱,对子女们也很宽松,从来没有刻意让孩子们去做什么,也不空洞地说教,而是靠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子女们做好表率。
父亲的艰苦朴素给陈伟华留下的印象最深。尽管当时陈云在中央主管财经工作,但他对自己却十分“抠门”。陈伟华曾回忆说:“他两条毛裤穿了二十多年,有十几个补丁;一件皮坎肩是辽沈战役的战利品,一穿就是十年;后来在医院住院时,还要求把他用过的点眼药的棉花球都保留下来,消毒以后二次使用。”
在陈伟华的印象里,父亲从来不吃所谓的“高级菜”,时间长了以后,家里的厨师也发起了“牢骚”:“首长一年到头就吃那几样普通的家常菜,我这个技术也提高不了。”
正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陈伟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在小时候就决定在长大后当人民教师,并曾多次在作文中提到了自己的这一志向。当年曾在我国公映的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让陈伟华百看不厌,她尤其喜欢剧中人物瓦尔瓦拉,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她一样。
1966年,陈伟华在北师大女附中念完高中,她正准备考大学时,“运动”开始了。1968年,同学们陆续奔赴工作岗位时,陈伟华还在寻找着自己的出路,在多次努力下,她终于被分配到怀柔县,当上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
怀柔县一半是平原,一半是山区,条件十分艰苦。陈伟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曾说:“当教师本是我从小的愿望,但没想到的是,这一切是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发生的。”
陈伟华来到学校后,尽管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学校的艰苦程度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教室里桌椅破旧不堪,窗子没有玻璃,糊的是黄不黄白不白的纸。黑板是用灰抹成的,用得久了,黑漆剥落,白花花的灰便漏了出来。
陈伟华第一次站上讲台时,才知道自己教的是一个“复式班”,即在一堂课上要教两个不同年级的孩子。看着坐在教室里年岁不一的孩子们,陈伟华一时竟不知所措,她在心里想:我该讲什么啊?
在学校呆了一段时间后,陈伟华还是没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她时常会想家。有一天不是周末,陈伟华没向学校请假,就走了几十里山路冒雨赶回家。但陈云见女儿回来后,不仅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反而严肃地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当陈云得知女儿没有请假就擅自回家后,十分生气,他对陈伟华说:“你应该立即回去。”
陈伟华觉得十分委屈,自己一个人在外,人生地不熟的,而且只是想家了,父亲为什么就不能理解呢?
这天晚上,陈云又和陈伟华进行了一番长谈,他说:“孩子们的功课缺不得,你应该在那儿安心教好书、育好人,在农村干出好成绩。”陈伟华点了点头,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赶回了学校。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伟华终于逐渐融入了怀柔的农村生活,也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了。每次回家,陈伟华都要东奔西跑,为乡亲们代买东西,陈云得知后高兴地说:“南南(陈伟华的小名)每次回来,还要为老乡买东西,她真成了一个怀柔人了!”
有一次,陈伟华在和父亲聊天时说:“乡下条件很差,老乡也不讲卫生,连手纸都不用。”
陈云听了以后,掰着手指头给女儿算起了账:一卷手纸要多少钱,农民一个月需要花多少钱买这些手纸……陈伟华这才明白,老乡们之所以用不起手纸,是因为他们实在没钱买。
在陈云的教导下,陈伟华用钱十分节省,时间长了以后,她也存下了一点钱。陈云得知以后,经常和她开玩笑说:“你的存折上有多少钱了?是个‘财主’了吧?”
陈伟华在怀柔一共呆了整整10年,在父亲的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她迅速地成长了起来。1974年10月,陈伟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又被怀柔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
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陈伟华得知以后十分高兴,也准备报考大学,但当时离考试只有两个多月了,而且她还要上班,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复习。此时陈伟华想起来,母亲有一位朋友正好在大学里工作,于是她写信给母亲,让她问问那位朋友,考试会考哪些内容,该怎么复习。
不久以后,母亲给陈伟华回信说:“你爸爸说这叫走后门。”陈伟华只好自己想办法,最后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1978年成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也是在这一年,陈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2年,陈伟华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由于当时国家的人才奇缺,她先是被分到国家人事部工作,后来又被抽调到广电部工作,并很快成长为一名副处级干部。
在上世纪80年代时,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还比较低,师范院校招生困难,整个教育系统师资力量匮乏。陈云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住房等实际困难。
为了给社会起带头作用,陈云有意让陈伟华重新回到学校当一名老师,于是她对女儿说:“你是师范大学毕业的,应该回到教育战线去。”
因为曾在农村当过10年的老师,陈伟华也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感情,她经过考虑后,愉快地告诉父亲:“我愿意回去当老师。”
就这样,陈伟华在1985年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北师大女附中,当了一名历史老师。很多老教师对她的这一选择表示不理解,都劝她说:“当教师比做机关工作辛苦得多,你知道吗?”
陈伟华真诚地回答说:“我是师范毕业的,我愿意回到教育战线干点事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上。”
此后的20多年里,陈伟华一直在学校任教直到退休,她不仅当过班主任,还带过了多届高三的毕业班,尽管工作压力很大,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累”。
曾有记者对陈伟华弃政从教是否后悔很感兴趣,并为此专门采访了她,她却说:“父亲要求我们做普通的人。天下这么多教师,我只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没有什么两样。教师岗位很适合我,工作起来心情舒畅,20多年就这样干下来了。我与充满稚气的学生相处很愉快,这种乐趣是不当教师的人体会不到的。”
如今陈伟华早已退休多年了,但她却比没退休时还要忙。她曾任北京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还经常应邀去参加一些纪念老一辈革命家的活动及各种社会活动。她不愧是陈云的女儿,让我们也祝她健康长寿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