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列出三位团中央书记候选人,毛主席大笔一挥:就选第一个

刘少奇列出三位团中央书记候选人,毛主席大笔一挥:就选第一个

00:00
04:02

1952年,原团中央书记冯文彬工作发生了调动。岗位空出来了,选谁接任呢?刘少奇列出了三位候选人,请毛主席审阅。毛主席看了三个人的名字,大笔一挥说,就选第一个。

毛主席选了哪个人呢?他就是胡耀邦。

胡耀邦是湖南浏阳人,开国上将杨勇的姨表兄弟。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路过文家市,那是胡耀邦的家乡。那个时候胡耀邦就见过毛主席,听过他的讲话,很受启发。

长征路上,胡耀邦病倒,幸好遇到了杨勇,才帮助他走完了长征。解放战争时期,胡耀邦战斗在华北战场,担任第三纵队政委。当时第三纵队的司令员是猛将郑维山。

许多年后,胡耀邦的姨表兄弟杨勇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他的搭档郑维山在杨勇之后,也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

第十八兵团成立,周士第担任司令员兼政委,胡耀邦是兵团政治部主任。毛主席让贺龙从北面入川,贺龙提出统领第十八兵团,胡耀邦就这样来到了大西南。

大西南解放,当时四川分成好几块,川西,川北,川南,川东等等。胡耀邦是川北的党政军一把手,是省级领导,相当于后来的省委书记。他工作能力很强,政绩卓著,受到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的赏识。

1952年,邓小平进京任职,担任了副总理。他向中央推荐了胡耀邦,提议让胡耀邦进京任职。正好团中央负责人岗位空缺,刘少奇就推荐了三个人,分别是:胡耀邦、陈丕显、谭启龙。

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出身贫寒,都是根正苗红的红小鬼,革命立场相当坚定,对革命赤胆忠心。胡耀邦15岁参加革命,陈丕显13岁入团,15岁入党,谭启龙15岁入团,并参加革命工作。

他们都是党培养和教育起来的干部。胡耀邦参加了长征,陈丕显和陈毅一起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谭启龙也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幸存者。他们都经历过血与火的淬炼,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1952年的时候,胡耀邦是川北区委书记,陈丕显是上海市委第四书记,谭启龙是浙江省委副书记。他们都是地方主要领导,经历过地方工作的历练,都可以肩负团中央书记的重任。

应该说,他们三位都可以胜任这一职务。到底选谁呢?毛主席大笔一挥,圈定了胡耀邦。毛主席早就知道胡耀邦。还是在1939年的延安,毛主席亲自提议,让胡耀邦担任总政组织部长。

当时的胡耀邦只有23岁,相当年轻,搁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娃娃。总政组织部长的担子可不轻,工作也不好干,胡耀邦要同很多高级将领谈话,他的谈话对象有老资格的陈赓,萧克,徐海东和王树声等等。

他们可都是指挥千军万马的老大哥,都比胡耀邦年长,而且都有各自的脾气。胡耀邦在这个岗位上任职长达6年,经受了锻炼。所以毛主席记住了他,让他执掌团中央。

胡耀邦上任之前,毛主席找他谈话,幽默地问他,你敢不敢在知识分子面前作报告?胡耀邦十分坚定地回答说,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我一定敢字当头,做好团的工作。

毛主席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说道,好,我就要你这样的人。然后毛主席又讲了很多,胡耀邦十分认真地听,始终牢记毛主席的教诲,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几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