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和张闻天,他们从上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共事开始,经历了在中央苏区、长征途中的并肩战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直至“运动”的艰难岁月,他们共同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今天帝哥就来说说陈云和张闻天之间的故事。
1933年1月,张闻天和陈云、博古先后从上海转移到中央苏区,不久以后,博古在瑞金主持召开了原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与苏区中央局合并的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局”。陈云和张闻天均在会上当选为常委,陈云兼任中央党务委员会委员、全总党团书记,张闻天兼任宣传部长、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
当时党中央的机关设在瑞金沙洲坝下霄村的一个大祠堂里,陈云和张闻天都住在这里,虽然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但大家都亲密无间,过得很愉快。张闻天的妻子刘英曾这么回忆当年的生活:
当时大家都年轻,每天晚饭前后,常聚集在树下草地上打山歌,还爱搞点体育活动。爱打篮球的,吆喝一声上球场去了。洛甫和陈云、潘汉年爱打乒乓球。宣传部和组织部在一个楼里办公,洛甫、小开住楼上,博古、陈云住楼下,楼下客堂间里用方桌子拼成球台。我去看热闹,他们总要喊:‘刘英,来一盘!’乒乓球拍是木板的,上面打了几排圆眼子。洛甫是右手横握拍,球打得挺好。
陈云和张闻天在初到中央苏区的那两年里,开始逐渐意识到中央主要领导的“左”倾错误,并自觉进行了抵制和批评。红军开始长征后,陈云和张闻天在1934年12月进行了一次较长时间的谈话,此次谈话是遵义会议的重要酝酿,张闻天在谈话中提议让毛泽东出来指挥军事,陈云对此非常赞成,他后来回忆说:
我在五军团时,总觉得在困难中以团结为是;到黎平会议知道毛、张、王与独立房子的争论内容;团溪时洛甫找我谈过一次,告诉我五次“围剿”时错误中的损失。所以,遵义会议上我已经很了解了当时军事指挥之错误,造成改变军事和党的领导的一个人。
在不久以后的遵义会议上,张闻天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陈云坚决支持他的发言。会议最后决定: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
张闻天后来回忆说:“遵义会议上,陈云是反对‘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拥护毛主席的正确路线的。”
在此后的行军中,毛泽东有意撮合张闻天和刘英在一起,当时刘英是中央纵队秘书长,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中央领导服务。有一天,中央纵队行军到达了宿营地,刘英给中央领导安排房子,一共有4间房子,她给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各安排了一间,最后一间留给后到的陈云。毛泽东对刘英说:“这间你就自己住吧!”
刘英当然明白毛泽东的意思,他是在为自己和张闻天创造接触的机会。正好此时陈云来了,刘英连忙对陈云说:“陈云同志,这间房子是留给你的。”
毛泽东却笑着说:“陈云同志,你不能住这里,这是留给刘英的。你如果住在这里,就是当监督员,监督刘英和张闻天来往。”
陈云也善解人意,连忙说:“我挪窝,给他们搭鹊桥!”
张闻天羞得满脸通红,刘英马上站出来为他开脱:“毛主席呀,人家没有那个意思,你不能老是开玩笑,欺负老实人!”
当天晚上,刘英住进了这最后一间房子,这也为他提供了更多和张闻天接触的机会。张闻天和刘英最后能走到一起,也有着陈云的一份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陈云和张闻天长期在东北一起共事,东北解放后,陈云出任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张闻天任副主任,他们配合得很好,都主张按经济规律办事。
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前,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外交部常务副部长的张闻天在基层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他对“大跃进”已经开始露头的某些不健康苗头有所警觉。张闻天曾找陈云谈过自己的想法,陈云也很赞成他的意见,并说:“恐怕用3年时间,经济也恢复不过来!”
庐山会议后,张闻天再也没有机会和陈云互相沟通了。1976年7月1日,张闻天不幸病逝,享年76岁。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刘英给陈云写信,要求中央给张闻天做结论,陈云马上在信上作出批示:“完全应该,转各主席传阅。”在此次会议上,刘英还当选为陈云任第一书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79年,中央决定为张闻天补开追悼会,当时陈云正在杭州休息,胡耀邦给他打电话说:“张闻天同志的追悼会是由您主持,还是由您致悼词?”
陈云说:
我主持也行,致悼词也行,但你要推迟一点,等我回北京。张闻天同志的追悼会,我一定要参加!
但陈云回到北京后,却突然“反悔”了,他认为自己致悼词不合适,应该由邓小平来致悼词。因为当时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党内的地位比陈云要高,陈云这么做,既显示了他对张闻天的尊重,更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高风亮节的处事风格。
1979年8月25日,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张闻天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大会由陈云主持,邓小平致悼词,悼词高度评价了张闻天一生的功绩,并庄严宣布中央为他平反和恢复名誉。
如今尽管两位伟人早已远去,但他们的深厚情谊,必将传诵千秋!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