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13 月晴—快乐朝族 合读: 莫莫 馨雨 琴风

【中国古镇】13 月晴—快乐朝族 合读: 莫莫 馨雨 琴风

00:00
15:36

13 月晴——快乐朝族

      盛世乐舞,民族欢歌,2012年8月4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市,独具风情的朝鲜族象帽舞表演盛装登场,与以往不同的是,上千人的表演规模是为了创造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几天后的9月3日,延边将迎来朝鲜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大庆,延边人特意用这样的方式欢庆即将到来的盛大节日。

      几面写有“农者天下之大本”的旗幡显得格外醒目,它透露出朝鲜族与农耕文明有着深厚的渊源,而说起延边朝鲜族风貌最古朴、民俗最独特的地方不能不提一个叫月晴的小镇。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朝鲜接壤的边境线达500多公里,图门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月晴镇就坐落在图门江畔。站在江边,对岸朝鲜一侧的村庄清晰可见。150年前,朝鲜族的先民一批一批涉江而来,吸引他们的正是这里的沃野良田。

      月晴镇上这座古老的朝鲜族村落修建于1870年,当地人称它为百年部落。金京南今年60岁,是生活在月晴镇上的第四代朝鲜族人,他正在打水的这口古井,是他祖上初到之时挖掘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百年部落中还完好保留着先民留下的众多遗迹。

      在金京南刻意的保护与保存下,这里成为月晴镇人气最旺的地方,过去在延边地区遍布着像金京南家这样的老房子,但今天所剩无几,因此,这里成为游客们来到延边必看的景点。

      正是农忙时节,在月晴镇村边的稻田里,村民们正在忙碌着,这个时候,田间地头总时不时响起劳动的歌谣,当年朝鲜族先民,不仅带来了传统的耕作方式,还使得在农田中孕育出来的农乐歌舞,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金明春,国家级象帽舞传承人,至今他还保持着一项个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能够舞动长达32米的彩带,但让人难以想到的是,技艺如此高超的金明春是从农田里走上专业舞台的舞蹈演员。

      起源于农田鼓场表演的农乐舞,今天并不限于农村,正是因为有了金明春这样的传承人,象帽舞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金明春之所以能成为最受欢迎的老师,是因为他有许多创新和绝技,但这些向金明春学习象帽舞的老人,并不是冲他的技巧而来,他们乐此不疲沉浸在象帽舞中,是要感受那份久违的农田喜悦,这份喜悦让他们的生活充实和满足,这份喜悦也让他们回想起自己的农耕岁月。

      除了老人,金明春最主要的传授对象是儿童,他对孩子们的辅导也是格外用心,他说教会孩子们掌握象帽舞的技巧,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希望这些孩子通过学习,能培养乐观的性格,有了这种性格就会有快乐的人生,我们心中不免产生疑问,这个造型怪异的象帽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帽子上的彩带会那么长?

      对于象帽的起源,在世代务农的金京南那里,我们则听到了另外一种说法。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能够得到金明春这样顶级大师的指点,自然机会难得,于是我们也尝试着学一下象帽舞。看来要学好象帽舞的确需要长久的功夫,实际上,象帽舞传入中国之后,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开始呈现出与朝鲜半岛不同的文化特征。

      在今天的朝鲜和韩国同样盛行象帽舞,但是他们的象帽是黑白色,而中国朝鲜族的象帽却是红黄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改变的是帽子的颜色,不变的是追求快乐的目标,金明春尝试着把象征美好的彩色飘带越甩越长。

      在月晴镇将近1万的人口中,朝鲜族占近80%汉族占20%,在金明春的影响下,学习象帽舞的人越来越多,这里不仅有朝鲜族的孩子,汉族的孩子们也加入到象帽舞队伍中。

      月晴镇现已成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和谐共处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两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在这里渐渐交汇融合。我们发现,汉族居民喜欢吃的饺子,也已融入月晴镇朝鲜族人的生活,只不过他们不是用面粉做皮,而是用朝鲜族人更习惯的米粉,锅蒸也代替了水煮。

      由于过去朝鲜族人的烧饭锅与睡觉的火炕同处一室,紧紧相连,所以朝鲜族人传统的饮食中,没有汉族人的煎炒烹炸,这道酿辣椒却表明,如今炒菜也开始搬上了朝鲜族人的餐桌,不过最具朝鲜族特色的,还是月晴镇的一种传统美食。

每到秋收时节,月晴镇的空气中就会弥漫着浓郁的稻米香味,这个以水稻为主的农业镇。此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各式米食,但是有一样食物他们一定不会遗忘,这个不可或缺的美食就是打糕。淘洗刚刚收获的糯米,烧热最大号的蒸锅,糯米上锅后,白色的蒸汽裹挟着稻米清香的味道扑鼻而来,闻到这种熟悉的味道后,他们兴奋不已。

延边博物馆的崔明玉博士,一直从事朝鲜族历史和饮食文化的研究,他对当地打糕风俗的盛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金京南有两幅异常珍视的传家宝,一幅画的是人们在水田里种植水稻,一幅画的是人们在谷场chang 2摔打稻谷,稻米在月晴人的眼里并不是简单的粮食。100多年前,当他们囊空如洗来到这里时,稻米是他们的果腹之粮,然而,还是这个稻米,使他们令中国的北方人刮目相看。因为种植水稻的技能,四面八方的人请他们进行指导,水稻变成了他们的永久居住证,从此他们在月晴有了立身之本,水稻是他们的守护神。

      当金京南家开始制作打糕时,不仅有咚咚木锤声,还有鼓乐在一旁伴奏,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里还有啦啦队在旁助兴,据说,这里家家户户打糕时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村民们围在一起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这就是月晴镇人的生活,我们很难将他们的舞蹈和劳动区分开来。一阵忙碌过后,大家终于可以品尝打糕的美味了,然而此时月晴人却告诉我们一个诀窍,在边舞蹈边做打糕之后,一定要先喝水再吃糕,这样才能有利于消化。

      当千人象帽舞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之时,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还在同一天,创造了另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那就是千人长谷舞表演。舞场中央的领舞者是被誉为长谷舞之王的李美香,或许人们对这种舞蹈形式并不陌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悠长动人的长鼓舞,同样与朝鲜族的农耕文明有着紧密关系。

       在月晴镇的东部,有个民间自发跳舞的地方,延边群众艺术馆的长鼓舞演员李美香经常来到这里,李美香并不是月晴镇的人,但为了学习长鼓舞,她曾拜师无数走遍吉林,但是月晴镇却是她最钟情的地方,这里的民间鼓手曾手把手教他敲出激扬的鼓点,是月晴镇使她托起长鼓舞的王冠。

      如今的月晴镇由13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组成,水稻种植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属于标准的北方农业重镇,因此月晴人的长鼓舞中,蕴含着许多与稻米生产有关的舞蹈动作。这个舞姿,是模拟农民在稻田中插秧时的动作;这个场面,是模拟农民们在打谷场上翻晒稻谷的情景;这个扬手的动作,则是人们喜获丰收后晒谷场上扬场的姿势。

      就是在月晴镇,李美香掌握了原始古朴的乡村节奏,之后她的长谷舞动作既有专业舞者灵动飘逸的技巧,又蕴含着民间生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古风。因为抓住了长谷舞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性,李美香的长谷舞动情动人,因此她的长谷舞广受喜爱。

      遇有节庆的时候,金京南的老宅外面时常聚集着长鼓舞的爱好者,平时他们主要为游客表演;过去,在月晴镇纵情击打长鼓的多是男性,不知何时长鼓的主人开始变换性别,现在基本由女性从事长鼓舞表演。当地人说,长鼓重量的减轻,让女性成了长鼓舞表演的主角。为了解长鼓乐器的发展演变,我们特意来到延吉民族乐器研究所,拜访长鼓制作工艺的传承人金季凤。

      人们用长鼓载歌载舞,它的神奇就在于它的两个音,高音和低音能达到五个音阶,为了强化这个特性,长鼓的蒙皮也是低音皮质厚,高音皮质薄。近些年村镇的改造,使月晴镇的格局发生了改变,不少人搬到了新村。但是金京南和家人却坚守在老宅里,因为这里记录了月晴镇的历史,也见证着自己民族的变迁。

       人们说朝鲜族像许多少数民族一样,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朝鲜族人用象帽舞、长鼓舞书写着这个民族在田间耕耘的历史,100多年来,月晴人传承着古老的风俗,也延续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