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溱潼——青砖青史
落脚之处这样的叮咚之声,被溱潼人称为古镇绝响,行人走过,溱潼的许多街巷都回应着砖石撞击所发出的清脆之声,外人恐怕不会想到,这回响了几百年的声音,曾经护佑着溱潼一方的平安。
溱潼有段时间盗匪猖獗,入夜后,贼人在溱潼专门越户盗窃财物,当时人们用青砖铺路,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妙处,行人踩在上面的砖石之声就像发出了报警,于是开始有意识地用这种声响来防贼、防盗。
青砖铺地以后,夜间人们尽可放心安睡,盗贼一来,青砖就能发出清脆的金属之声,居民闻声群起而动,贼人也就逃之夭夭,后来脚下的响砖就演变成溱潼一绝。
溱潼古镇地处江苏中部的姜堰市,它西南距六朝古都南京160公里,东南距大上海240公里,古镇之南80公里,是中国的黄金水道长江,古镇之东80公里则是浩瀚的东海。因为祖传老宅里的这条响砖之路,钱存德就对溱潼的砖瓦有种特殊的爱好,并收藏了许多溱潼不同时代的砖瓦,他认为要解读溱潼历史的秘密,打开溱潼古镇这座文化宝库,青砖可是一把名副其实的钥匙,青砖也是一块货真价实的敲门砖。
放眼溱潼古镇青砖黛瓦旁无杂色,走在其中如同置身在青色的世界,在溱潼清一色的砖瓦下,就隐藏着一个有关财富的巨大秘密。如果有幸发现了这个古砖上刻有刘氏家窑的字样,溱潼的历史就被翻到了200多年前。在清朝时期,溱潼的刘姓人家里出现了两个名震朝野的武状元,这两个武状元建造起了溱潼地区规模最大的宅邸——状元府,只是这组建筑已经被改造成了粮库。
当时的溱潼是人人挖泥,户户制坯,殷实的人家都在溱潼开窑烧砖。县志记载当地农民烧砖不耕而获利百倍,烧砖最鼎盛的时期,溱潼有砖窑200多座,刘状元也在溱潼先后开了14座砖窑,兄弟俩不仅自建了庞大的状元府,还把砖瓦卖至四邻八乡,他们由此富甲一方。
在溱潼人的记忆中,刘氏家窑炉火熊熊,旺盛的炉火不仅烧出了溱潼的第一大户刘氏家族,也烧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青砖黛瓦的溱潼古镇。从此,古镇有了标志色——青砖之色,古镇也有了镇宅之声——金石之声。
溱潼人既把青砖看作是古镇的奠基石,也把青砖当作是古镇的摇钱树。几百年的烧砖,给古镇带来了持续几百年的发展,从而使繁荣的溱潼,在苏中地区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今天喧嚣的古镇已经远去,可是在当年生机勃勃的古镇,却吸引着在古都南京和正在崛起的上海之间往来穿梭的豪商巨贾。
19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贸易发达和文化繁荣的溱潼古镇被称作小上海,许多南方资本家都在溱潼设商号,派代表在此做买卖。当时的溱潼是上海周边最大的粮油集散地,迄今为止,这里的粮价还影响着上海、无锡和常州,商贾云集繁荣了溱潼古镇,也使盗贼蠢蠢欲动,来这里做买卖的商人为了安全,一般都居住在溱潼的大户人家里。
青砖给溱潼带来了财富,青砖也给溱潼带来了繁荣,但是举国南北都烧青砖,为什么唯有溱潼青砖如此独特?
溱潼每年都有一个盛大的会船节,会船时节人们在溱湖上泛桨持篙,蜂拥而至的游客给溱潼带来了大量财富和商机。想当年,给溱潼带来财富的也是这个溱湖,只不过他们是被深深埋在溱湖河底。
没有人说得出是什么时代、什么人第一个用溱湖河底的淤泥烧砖开窑,但是人们只要烧一次就知道这种泥是最好的,溱潼人说溱潼古镇是因泥而生、因泥而兴,这种淤泥细腻如面粉,不用陶筛没有杂质,号称溱潼的金砖。
得天独厚的溱湖之泥,造就了不同凡响的溱潼之砖,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溱潼人在他们烧制的青砖上打上这种烙印,这个神秘的不同寻常的符号。
在溱潼周围方圆几百公里内,历史上的重要建筑物上都有溱潼人烧的砖,都有他们的双斧,双双祝福的寓意。这座千年的佛寺——古寿圣寺,伫立在溱潼古镇边,屡废屡贱的寿圣寺,见证着秦同人的祝福,更目睹了溱潼人的执着,古寺每次原样重建,溱潼青砖功不可没。溱潼青砖不变的品质和不变的规格,让古寿圣寺几经变迁而风貌依然。青砖使溱潼人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情之所至他们又把财富搬到了青砖上,这种砖雕艺术品在溱潼随处可见。
溱湖的淤泥造就了溱潼的响砖,溱潼的响砖既造就了溱潼古镇,也造就了一种特殊的职业——砖雕师,对田德才来说,如果溱潼不出青砖的话,他很可能会用别的手段来谋生。
砖雕价格不菲,但过去的溱潼人无论贫富贵贱,都会在他们的门楣上、宅院里的青砖上雕刻些图案,钱存德收藏了这几件砖雕精品,他不忍心让这门技术随时间流失。还是溱潼青砖的品质成就了砖雕这个行业,砖雕师们都把听音辨砖鉴别青砖的本事当4做入行的第一课。
溱潼古镇富裕了,防盗防火便成了溱潼人生活中的大事,我们发现溱潼人用响砖防贼,可是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却用这棵树来防火。溱潼家家都种黄杨树,并奉此树为避火神树。把黄杨树作为防火的神树我们还是第一次听说,钱存德认为溱潼人奉黄杨树是避火神树,就是黄杨木遇火不着。
从这棵黄杨树上我们剪下了一根树枝,又用报纸堆起一个燃烧的火盆,然后,开始我们的火烧黄杨神木的试验。现在看来,黄杨木并不是遇火不着,可能古人看重的是黄杨木在燃烧过程中所发出的声响,这声响如此清脆,像燃放鞭炮一样。
古镇住宅密集,历史上曾有几次损失惨重的火灾,每次都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溱潼古人广种黄杨树就是起个警报的作用,亡羊补牢减少损失。不过古镇今非昔比,变化很大,砖窑已经不烧砖了,取土烧砖也成了历史。
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溱潼人深感奇妙,现在溱潼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探访旅游的人,当年来买砖的客商成了今天看砖、听砖、品砖的游人。虽然生产青砖的历史逐渐远去,但今天溱湖水面上依然繁忙,只是过去的挖泥窑工变成了今天的导游船娘。
船娘徐五林感受着琴童的变化,溱潼过去是家家有船人人划船,但他们的划船用具不是划桨而是撑篙。自从溱潼发展了旅游,船娘们有了用武之地以后,她们把划船变成了摇橹。
现在溱潼人依然享受着古镇的安详,青砖曾记录着溱潼古镇辉煌的过去,眼前的清水又映照着溱潼诗画般的现实和未来。在他们看来,几百年的溱潼,并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历史上窑工和飘动的窑火变成了今天的船娘和摇荡的木船。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