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老人坦白隐藏47年身份,政府不解,老人:毛主席对我有叮嘱

2005年老人坦白隐藏47年身份,政府不解,老人:毛主席对我有叮嘱

00:00
13:52

2005年11月,一份手写的求助信被辗转送到了湖南新化县的政府办公室中,然而信中的内容并不平凡,第一句话就让工作人员惊讶地张开了嘴巴。

信中写道:“我叫奉孝同,今年77岁,参加过抗美援朝,还直接保卫过毛主席。”经过查证后,工作人员发现奉孝同所说的情况全部属实。

既然奉孝同所说的全部属实,那他可以作为抗美援朝老兵收到优待,为何要隐瞒身份近50年呢?如今他主动写信求助又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贫苦出身,投身抗美援朝

2005年,一位老人正守着病床上形容枯槁的妻子叹气,他就是奉孝同。望着床上呼吸微弱的妻子,他忍不住流下泪来,他明白,妻子的病如果再不医治就来不及了。

几个月前,奉孝同的外孙生病,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还是不幸亡故。可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就在家中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妻子王云欢又生了重病。

77岁的奉孝同只好背着妻子去了医院,好在妻子的病可以治疗,但需要很多治疗费,奉孝同手里的钱只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他又背着妻子回到了家。

思虑再三,他还是向新化县人民政府写下了一份求助信,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工作人员来到奉孝同的家中,看到家徒四壁的破瓦房,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老同志,为什么你这么多年都没有将此事上报给政府呢?这样日子也能过得轻松些。”

奉孝同却皱眉对工作人员说道:“毛主席对我是有叮嘱的,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了,我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

接着,他缓缓说出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那是1934年,奉孝同才七岁,他自小出生在湖南新化的一个贫困家庭,小小年纪就要帮家里干活。

有天他上山割草的时候,远远地看到有一队穿军装的人,他有些好奇,便躲在草丛里偷看。这时,突然有个人径直向他走来,他吓得转头就往山上跑,任凭那个人怎么喊也不回头。

在山上躲了一会儿之后,奉孝同才敢回家。只是还没等他到家,就看见穿军装的人遍布在村子各处,家里竟然也有一个,那个士兵也看到了他,笑着向他招手,还对他父亲说:

“我们在山上也看到这孩子了,想找他问路,结果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奉孝同不懂他们是干嘛的,但是感觉好像没有恶意,就磨磨蹭蹭躲到了父亲身后。接着他又听到那个战士说:“老乡,这里的地主在哪?我们是来打土豪分田地的红军。”

之后,这支队伍在村里待了好几天,家里也分到了好几块田地,日子也没有那么困难了。长大后,他才明白,这支队伍就是为穷人做主的红军。从此以后,参军就成了他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奉孝同终于有机会完成自己的参军梦。

成为毛主席的警卫

1950年6月,朝鲜半岛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试图插手战局。中国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决定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同年,奉孝同23岁,在他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火速应征入伍。于1950年底跨过鸭绿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志愿军战士。

经过了3年的时间,5次的战役,抗美援朝伟大事业胜利。3年来无数次的战斗,让这个朴实的农家青年迅速转变为一名坚毅的战士。

回国以后,奉孝同继续在军队中服役。同年中央公安军在军队中挑选警卫战士,专业素质过硬的他成功被选中,到中央做了一名警卫兵。

不久后,在警卫战士中又挑选一名战士来做毛主席的贴身警卫,这一次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奉孝同,他被选中了。

此后的几年是奉孝同一生中最怀念时光,他进入了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对待警卫员很是随和,常常会与他们聊天。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十分重视警卫员的学习情况。在得知有好几位警卫员都因为家穷没能上学后,毛主席特意为他们请来了教师,有时还亲自为他们授课。

奉孝同只读过三年的小学,但是在毛主席的耐心教导下,他逐渐认识了许多字,到后面已经可以独自看书、写信了。

在毛主席身边执勤的5年间,奉孝同先后获得了“执勤能手”“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级射击能手”的称号,他精湛的射击技术整个警卫连都有所耳闻。

毛主席住在丰泽园,他就被安排在丰泽园的后门站岗,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他激动得夜不能寐,没想到毛主席还邀请他们同桌吃饭。

讲到这里,奉孝同忍不住流下眼泪,他深情地说:“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的那几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难忘的时光。”

5年时间转瞬即逝,奉孝同积极响应毛主席“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复员回到了家乡。因为抗美援朝的作战经历,他被安排到新化县的民兵团担任教官。

1958年年底,奉孝同认识了同为民兵的妻子王欢云,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当年的湖南生态环境比较原始,常常有野猪破坏庄稼的事情。

为了保护好老乡们的财产,奉孝同就重新拿起枪,带上徒弟当了一名兼职猎人。当地的老县长现在还记得奉孝同的枪法:

“1000米以外他就能打中野猪,再近点甚至能一枪打中野猪的左眼。”

然而打猎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有次打猎途中,野猪突然暴起伤人,差点把一位民兵的肚皮咬穿。还好奉孝同眼疾手快,一枪打死了野猪,这才保住那人的命。

由于奉孝同赶猎成绩优秀,县里分给他一个优秀民兵的名额,他又把名额分给了自己的徒弟。他还是那句话:

“我用不到这个名额,得把名额给更有需要的人,毛主席对我有叮嘱的。”

回到家乡,默默奉献

在复员后的54年里,奉孝同从未吐露过自己曾经当过毛主席警卫员的事情。1960年以后,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发贫困,妻子王欢云曾经不止一次地埋怨他:

“就算你不说你是警卫员,那也可以报告你是抗美援朝老兵啊,这样日子也不至于紧巴巴。”

可奉孝同只是抽着旱烟不作回应。接下来的二十年间里,他与妻子生育了三个女儿,一家人只能挖野菜、吃观音土充饥,可即使再累,他都没有向国家伸手要过东西。

时间一天天流逝,女儿们也渐渐长大,可生活并没有因此好起来。

1984年,15岁的小女孩被人拐卖,一年后死在了海南,不久后,大女儿也因为生病被丈夫抛弃,带着儿女回到娘家。唯一健康的二女儿远嫁外地,一年才能回家一次。

奉孝同就这样苦苦支撑着一个家,屋漏偏逢连夜雨2004年外孙去世,紧接着妻子重病,他逼不得已才向县政府进行求助。

县政府核实情况后,给予奉孝同每月510元的补助,生活总算好过了一点。奉孝同的身份被公开后,总会有记者或者政府人员来慰问他,或者给老人捐赠一些物资。

2012年,八十多岁的王欢云因突发脑溢血住院,奉孝同在医院为她陪护。当被人问道还有什么愿望时,他回答道:“我老了,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毛主席故乡的韶山看看。”

同年的12月18日,社会爱心人士专程来到新化县接奉老前往韶山,许多志愿者都打着横幅,拿着鲜花来迎接奉老,他深受感动。

到了韶山后,他顾不上吃饭,迫不及待地前往毛主席广场,瞻仰毛主席的铜像。当真正来到铜像前的时候,这位八十岁老人激动地浑身颤抖,大声喊道:

“主席,您的警卫奉孝同来看您啦!谢谢您当年对我的教诲……”

吃完午饭,奉老又马不停蹄前往毛主席在韶山的故居,他不断回忆着自己在中南海执勤时的点点滴滴。

行程结束后,他将自己当警卫时候留下的三个笔记本捐赠给了湖南军事博物馆,上面记录了许多毛主席的事情。他说:

“我半截入土了,没有什么能回报政府的,这三个日记本我想要捐赠给博物馆。”

2013年11月,奉孝同又在政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回到了他曾经站岗执勤过的地方。当看到毛主席的水晶棺时,奉老忍不住失声痛哭,向毛主席深深鞠了三个躬。

此后,社会各界人士又陆陆续续给奉孝同一家筹集了2万元的善款,但奉孝同将所有钱都花给了生病的妻子女儿,如今仍旧住在那间破屋子里。

当有记者问他后不后悔时,奉孝同笑着说:“这有啥后悔的,紧守机密,坚持信仰是一个军人的职责,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想到后悔。”

现如今,奉老已经90多岁高龄了,身子骨还硬朗。闲暇时候,他总会给孩子们讲讲他年轻时候的事情……

结语

奉孝同不仅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更是新中国建设的默默奉献者,他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忠诚与担当。

他的一生仿佛一部厚重的史诗,记载着无数奉献与付出的篇章。他默默奉献,甘心沉寂,正如古语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的伟大并非在于高调的宣扬,而在于那份深沉而持久的付出。

他的奉献,或许不像烈火般炽热,却如涓涓细流,持久而深远。他甘心沉寂,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愿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奉孝同先生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暮年,但他的精神却依然旺盛,他的奉献之心依然炽热。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与坚守,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作者:汪汪

参考文献:

[1]周学强. 主席:奉孝同来看您了! [J]. 兰台内外, 2013, : 16-17.

[2]奉立群,曾德新,杨亲福. 毛泽东的贴身警卫奉孝同 [J]. 湘潮, 2013, : 50.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