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谭政做报告,台下12个纵队政委大气不敢出,赖传珠:怕被点名

48年谭政做报告,台下12个纵队政委大气不敢出,赖传珠:怕被点名

00:00
13:48

1948年,从没带兵打过仗的开国大将谭政在台上作报告,不知说到了些什么,一向少言寡语的他竟然罕见的在台上发了火。

奇怪的是,底下12个纵队的政委个个在战场上身经百战,却面面相觑,无人敢说话。

有人不解,在报告后去问东北野战军第六政委赖传珠:“谭政又没有打过仗,你们见到其他人都不怕,为什么那么害怕他呢?”

赖传珠却苦笑着说道:“你们不懂,我们怕被他点名啊!”谭政究竟有什么威力,能让大家如此紧张呢?他又是因为什么事发火的呢?

跟着毛主席上井冈山

谭政1906年出生在湖南,湖南作为一个革命热土,革命气氛十分浓厚。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谭政,自然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怀抱热血的“湖湘儿女”。

16岁那年,成绩优异的谭政进入了东山高小就读,这里同样是毛主席、陈赓的母校。受到两位共产党领导人的影响,谭政在上学时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

次年,谭政与陈赓的妹妹陈秋葵成婚,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日子过得十分甜蜜。

当时中华大地上风起云涌,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恰逢国民大革命期间,高小毕业的谭政也想为北伐战争贡献一份力量,就向陈赓写信,希望可以参加革命。

陈赓当时正是唐生智第二方面军的特务营营长,一听妹夫发话了,那必然得帮帮忙,于是就把他安排在了自己的手底下当文书。

1927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军官许克祥在湖南发动了“马日事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反动派共捕杀了一百多名共产党人。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反动派残害了近一万名革命群众。

作为共产党人的陈赓和谭政见到形势如此严峻,只好转移到武昌,在叶挺麾下任职,谭政被任命为武昌警卫团做文书。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反动派的高压之下,共产党人也准备发动南昌起义,陈赓作为主要人物先行一步,谭政稍晚。

可就在武昌警备团打算前往南昌时,反动派军官张发奎封锁了九江口,警卫团只好掉头前往湘赣边界,参加9月9日的秋收起义,这也是谭政从事武装斗争的开始。

秋收起义失败后,谭政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当时正在江西永新三湾做报告,面对垂头丧气的战士们,毛主席说道:

“敌人放冷枪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的战士都是武装斗争的精英,一个能当十个,现在我们有几百个人,还怕啥嘛?”

这一番话语不仅鼓舞了红军的战士们,更深深刻在了谭政的心里,直到晚年时,谭政还能背出毛主席的话。

从此,谭政就下定决心追随毛主席。同年10月,他坚持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成为了同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与毛主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以笔为枪”的书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谭政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是做了他的老本行,那就是文书工作,常常是毛主席起草文稿,他抄写进行发出。

其实他一开始也没想到自己会一直做一名“书生”,甚至还试图苦练一下作战技术。有天他在练枪时,有人问他:“你打10发子弹,能不能命中10个人?”谭政摇了摇头。

那个人又继续追问:“那命中5个人总行了吧?”谭政还是说不行。那人有点惊讶,说道:“那3个人总行了吧?”谭政不说话了,过了一会犹犹豫豫地说:“我尽量。”

问问题的人也沉默了,他拍了拍谭政的肩膀,对他说:“你以后还是别练枪了,我看你写东西挺不错的,以后你就写你的字吧,我们红军也挺缺文化人的。”

或许是这一番话伤到了谭政的自尊,这以后他的确没有真正地上过战场,而是专职搞政治工作。

1928年2月,毛主席亲自点将谭政担任他的秘书,为他整理文稿,就例如《井冈山上的斗争》就是谭政誊写的。

晚年的谭政回忆说,为毛主席整理文书虽然很累,但他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1角度总是能让人受益颇多。

在与毛主席的相处中,谭政也逐渐学会了抽烟,有时候他和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讨论政治见解,到后来他抽得比毛主席还凶。

毛主席还开玩笑对谭政说:“在我这个大烟囱身边,都把你熏成一个小烟囱了!”

从此以后谭政就一直跟随在毛主席左右,积累了众多的政治工作经验,每一次作战后,他都会总结作战经验,然后写成报告交给上级。

为了鼓舞士气,作战之前他还特意搞一些唱歌或者表演的活动,鼓舞战士们的作战士气。

1929年3月,谭政担任红4军第三纵队的秘书。9月,3纵队由朱德带领,在广东梅县和反动派军队进行了一场巷战。

虽然朱德带领红军战士们及时撤离,但担任指挥的罗荣恒却不幸被流弹击中,倒在了血泊中。谭政赶紧和另一个连队文书从老乡家里借了一块门板,冒着枪林弹雨把罗荣很抬走了。

等罗荣恒悠悠转醒,发现自己已经回到大部队了,他还开玩笑说:“原来是两个‘师爷’救了我的名啊。”之后,罗荣恒就和谭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之后,谭政一直在战场上分管作战时期的政治工作和群众纪律,他也成为了红军早期政治工作的探路人,对红军早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强有力的贡献。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轰轰烈烈的长征开始了,谭政自然也跟随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秀才”的属性,制定了许多关于政治动员的口号。

在毛主席提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口号时,谭政也在红军队伍穿过少数民族地区时提醒战士们,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采了老乡家的农作物要在地头上放钱。

在谭政的领导下,红一方面军受到了藏区人民的热烈欢迎,藏区群众还请他们吃藏巴团子,这对于长期吃野菜充饥的红军来说无疑是一种美食。

党内整风的先锋

谭政为部队作风制定了严格的纪律,直到1948年发生了一件让他十分愤怒的事情。

谭政当时在东北野战军担任政治部主任,这天他收到消息,手底下的一个连级干部枪杀了一个村长。

原来是在进行土地改革工作的时候,军队内的一个连级干部,不知怎么就和地主的小老婆看对眼了,两人勾搭在了一起。

谁知这事被地主发现了,地主气得不行,就把他们两个举报给了村委会。

村委会得知消息后,村长马玉立刻带着一众村干部前去抓人。不料这个干部也是个脾气暴躁的,他不但没有认错,甚至掏出枪枪杀了村长。

此事一出,在东北地区迅速发酵,解放军的名气一落千丈,有些本来就对解放军不信任的群众更加反对解放军了。

谭政知道后勃然大怒,他亲自到事发地点安抚村民,将犯错的连级干部就地正法,并且妥善安葬好了村长马玉。

事后谭政马上召开会议,将12个纵队的政委全部叫了过来,严肃批评了他们。这12个政委虽然都是“虎将”,但毕竟谭政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老首长,大家都很敬重他。

这些政委来之前都知道有干部犯了大错,可都不知道是哪个纵队的,只好在心里祈祷别是自己队伍里的,生怕被谭政点到名。

不过谭政虽然很生气,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个纵队的,而是点名说起了各个纵队作风不良的案例,每个被点名的政委都羞愧得低下了头。

此次会议结束后,每个纵队政委都加强了队内的作风建设,确保“马玉案”再也不会发生。

1949年12月,谭政担任中央军区第三政治委员,当时中南地区土匪猖獗,常常利用各民族差异与解放军为敌,中央很是头疼。

谭政上任后,提出“争取民心,军事打击并举”的方针,以良好的作风纪律赢得了民众们的支持,很快就肃清了中南聚居地的匪患。

新中国成立后,谭政由于出色的整治工作能力被授予开国大将的军衔,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领兵打过仗的大将。

1975年,谭政以69岁高龄再次站上工作岗位,他不顾病体,坚持深入海岛边防,下到基层体验基层战士们的生活,为改善军队基层战士待遇做了不少努力。

1986年,谭政因病在医院休养。徐向前元帅得知这一消息后,特意对他说:“您好好休养,您对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建树是无可替代的。”

两年后,82岁高龄的谭政在北京逝世,中央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纪念他为解放军政治理论工作的创建和发展。

2006年6月是谭政大将诞辰100周年,人民大会堂座谈会评价他是“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位大将,谭政同志永垂不朽。”

结语

谭政大将,一生倾心于政治工作,以卓越的才智、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谭政的引领下,政治工作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和形式化的程序,而是成为凝聚军心、提升战斗力的有力武器。

谭政大将的一生,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一生,是勤奋学习、不懈探索的一生,是服务官兵、献身事业的一生。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政治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汪汪

编辑:汪汪

参考文献:

[1]崔向华. 谭政:笔扫千军 一生坦正 [J]. 党员干部之友, 2007, : 34-35.

[2]中共湘乡市委湘乡市人民政府. 功勋卓著 风范长存[N]. 湖南日报, 2006-06-16 .

[3]乔希章. 秀才上马亦英豪——少年谭政 [J]. 党史纵横, 1999, : 13-15.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