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通过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等案例引领校园保护,厘清学校与监护人责任边界

最高法:通过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等案例引领校园保护,厘清学校与监护人责任边界

00:00
04:31

3月11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办《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第六场,主题是“如我在诉 办好民生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介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万千家庭幸福安宁,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少年审判,为孩子保驾护航,更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更加安全美好。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多措并举,强化未成年人保护。

一是加强未成年人审判机制建设,最高法院建立少年审判“三合一”工作机制,依托民一庭运行,融合贯通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审判职能,一体化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二是织密法律保护网络,联合最高检、公安部等出台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意见,着力从严惩处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明确网络隔空猥亵等新型犯罪法律适用、办理案件程序和证据认定、被害人民事赔偿、救助等复杂问题。

三是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3.7万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张军院长带头续聘担任北京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讲授“开学第一课”。开展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法治宣传教育,推出《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未成年人保护纪实普法动漫节目,在孩子心中播撒法治种子。

陈宜芳表示,为了让全社会关心关爱本人或者家庭因受到不法侵害,导致生活陷入急困的未成年人,做好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和延伸救助工作,精心筛选10则案例在去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集中发布,其中既有人民法院与妇联密切协作建立“资金救助+立体帮扶”的多元救助机制,也有人民法院推动制度创新、给予特殊未成年人精准救助的生动实践,为未成年人撑起司法救助“暖心伞”。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

她介绍,《报告》提到的彝族少年小吉司法救助案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法院在审理小吉父亲被害案过程中,获悉其家庭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就帮助申请了司法救助金,不远千里送至四川大凉山小吉家中,并与监护人签订司法救助金使用监管协议,确保这笔钱用于小吉及5名兄弟姐妹的学习生活。小吉一家在办理手续过程中几度落泪,后来向法院邮寄了用汉语和彝文双语书写的“不忘初心、司法为民”锦旗。跨省传递司法温度,进一步凝聚起全社会关心、关爱、尊重和服务未成年人的共识与力量。

陈宜芳表示,《报告》提到,以更加有效的司法保护促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六大保护协同发力。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还与全国妇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为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带娃”提供进一步指引。孩子虽在校,家长也有责。人民法院还通过小学生体育课意外受伤案、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等典型案例引领校园保护,依法厘清学校与监护人责任边界,督促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鼓励学校安心开展正常教学活动,共同为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