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一个令印度欲罢不能的国家。
1991年12月25日,对于广大俄罗斯人民而言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了“急流勇退”的电视讲话,随后克里姆林宫穹顶上的镰刀锤子旗缓缓降下,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冉冉升起。苏联,这个曾经令世界胆战心惊的红色帝国至此烟消云散。
苏联解体后,作为其直系继承者的俄罗斯分到了近70%的苏联遗产,包括庞大的版图、大量的人口以及恐怖的核武库,依然是妥妥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而且苏联解体也让俄罗斯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从此跑步进入资本主义的俄罗斯得以轻装上阵,与昔日势不两立的西方国家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擘画”资本主义世界的美好明天。
但叶利钦等人似乎忘记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真理,在义无反顾地与苏联分道扬镳后,叶利钦才发现:没有斯大林模式的苏联一文不值,抛弃苏联的俄罗斯屁都不是。
果然,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非但没有涅槃重生、东山再起,反而每况愈下、一蹶不振。从苏联解体前就涌入的西方资本,配合国内吃里扒外的寡头集团,为私有化而私有化,疯狂变卖苏联国有资产,几十年来的积累迅速扫荡一空,民众生活一夜回到解放前,导致俄罗斯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社会矛盾愈加尖锐。
在开局就得要饭的尴尬局面下,俄罗斯最希望的就是债户们排队踏着七彩祥云来还钱。毕竟当年苏联作为家大业大的超级大国,为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富裕”,曾在世界各地疯狂抛撒卢布,浇灌出了一个又一个好兄弟好伙伴。而今苏联既殁,俄罗斯接班,当然希望大家自觉上门,毕竟“今生不欠来生债”。
俄罗斯的殷切心情,印度早已强烈地感受到了。于是得知苏联解体的消息,印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登门造访了,当然也带着俄罗斯最急需的小钱钱。
看到印度手中那熟悉的卢布,俄罗斯瞬间热泪盈眶。当年的美元和卢布汇率为1:0.9,苏联在近40年时间里,先后向印度提供了140亿卢布折合150多亿美元的借款。而今苏联解体,卢布对美元汇率暴跌到1:3000,140亿卢布只能折合成300多万美元。
所以,看着数目一致却形同废纸的债款,俄罗斯哭得很大声,但眼下实力一言难尽,俄罗斯只能含泪接受现实。
由于俄印关系的开局如此“催人泪下”,以至于俄罗斯在几十年时间里始终对印度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本着“来而无往非礼也”的原则,俄罗斯很快就找到了“报答”印度的方式。
由于印度长时间的驾驶,继承自英国的破烂航母早已到了不得不报废的年纪。但问题是印度军工实力一直同嗓门成反比,于是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印度再度确定了“造不如买”的宗旨,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物色。因为法国即将退役的航母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于是印度的目光最终落到了俄罗斯的身上。
是的,作为昔日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苏联的航母技术虽然无法同美国相提并论,但放眼全球依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俄罗斯似乎也感受到了印度的殷切心情,于是为报当年的白纸还钱之“恩”,俄罗斯在1999年大手一挥,表示只要八块八,“戈尔什科夫苏联海军元帅号”航母开回家。
面对一个保定纯瘦肉驴肉火烧就买下一艘钢铁巨兽的划算生意,印度感觉自己是天底下最幸运的仔。
2004年,印度同俄罗斯签订了购买协议,在向俄罗斯支付了1美元的购买费、9.74亿美元的维修费和5.3亿的舰载机购置费后,印度就开始了翘首以待。
而后,印度翘首了近10年。而在这10年时间里,俄罗斯先后以原材料和人工价格上涨等理由,以及2012年海试时8个锅炉报销7个的所谓事故原因,迫使印度一次又一次地“慷慨解囊”。
靠着印度10多年如一日“爱的供养”,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不仅掌握了独立改造航母的技术,更建成了新型的船坞,补发了常年拖欠的工资。某种程度上说,印度养活了俄罗斯的军工业。
2013年11月16日,印度终于成功签收了这艘“命途多舛”的航母,并更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为了这艘航母,印度前后支付了45.8亿美元的费用,超过了一艘新建航母的价值。
不过对于痛彻心扉的印度而言,这笔买卖依然是划算的,毕竟印度就是向天再借五百年,也未必能研制出自己的航母,所以这艘航母虽然贵,但是填补了印度航母的缺口,为“有声有色”的印度梦贡献了巨大力量。而且就像某些拜金女所谓“彩礼越贵在婆家就越受重视”的逻辑一样,正因为这艘航母“寸钢寸金”,所以印度才会格外珍惜,就连开起来也比当年开英国二手航母小心多了,毕竟坏了还得找俄罗斯高价修。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通过这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交易,两国关系确实更加亲近,时至今日,印度依然是俄罗斯军火商的官方指定冤大头,而俄罗斯也常年奔走在支持印度入常的道路上,沉浸式表演深深感染了印度,又反过来让印度心甘情愿地为俄罗斯送钱。
从今日俄罗斯的外交表现来看,中俄关系的情比金坚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毕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可谓真正的内忧外患,除了国内局势的乌烟瘴气,西方国家也从未高抬贵手。相反,苏联解体是西方国家落井下石的最佳契机,所以它们纷纷行动起来,对俄罗斯展开了猛烈的穷追猛打。
为了确保俄罗斯死得彻底,凉得通透,西方国家在东欧高歌猛进,在巴尔干半岛上蹿下跳,在乌克兰煽风点火,在高加索搬弄是非,在中亚见缝插针,在蒙古浑水摸鱼,在南千岛群岛无风起浪,可以说俄罗斯周边烽烟四起、首尾难顾。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捍卫最后的底线,尤其是东欧,俄罗斯需要后院的稳定。而苏联解体后,中美关系也急转直下,所以中俄关于对抗美国围追堵截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而我们为了应对东南沿海的风起云涌,也需要北方的风平浪静,所以中俄“背对背拥抱”的抱团取暖势在必行。
但问题是,古往今来,任何大国都不希望周边出现强大力量,这一点在优秀影视剧《亮剑》中被丁伟少将阐述得淋漓尽致。所以两国合作是真,“距离”更是真。
相比之下,印度与俄罗斯相隔千里,理论上根本不存在领土争端,有着“距离产生美”的最佳前提。
当然,俄罗斯最喜欢印度的一点还是:无论印度怎么努力,都是永远威胁不到俄罗斯的二流角色。
新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二战后唯一能够建立全产业链工业体系的大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大力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让苏联看到了新中国的强悍实力,从此苏联了空前绝后的大规模援华。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世界上也许不会再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50年代的苏联一样,慷慨地支持兄弟国家发展自力更生的工业体系,甚至包括核技术的指导。虽然苏联的大规模援华直接原因是抗美援朝真正的伟大胜利,同时又有赫鲁晓夫巩固地位的考量,但对新中国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新中国才开始了一日千里的民族复兴。70年代末打开国门后,强大的工业体系帮助新中国吸引了更多外资和技术,加速了大国复兴的历史进程。
可以说,苏联作为昔日的“老大哥”,对新中国的复兴居功至伟。
有意思的是,在慷慨帮助新中国的同时,苏联对印度的支持也不遑多让。但尴尬的是,虽然印度独立建国的时间比新中国更早,国际环境也比新中国更为优越,但发展水平却始终一言难尽。
由于印度独立靠的是“印巴分治”的白纸黑字而不是惨烈的战争或革命,因此独立后的印度与英属印度根本没有彻底的以旧换新。而当年英国殖民者为统治南亚次大陆,一方面拉拢土著精英组成“统治者联盟”,另一方面不断发扬传统的“搅屎棍”精神,强化了印度种姓制度的同时,也让南亚次大陆山头林立、一盘散沙。
所以印度虽然成功建国,但也同没建国一样。没有革命或战争的“淬炼”,印度上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扭转“政令不出新德里”的尴尬;下不能将统治力贯彻到基层各个角落,推行土地革命为工业化铺平道路;中不能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为工业化释放人口红利。所以当苏联的援助纷至沓来时,印度连项目落地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依靠个人威望消灭了大部分土邦,并从政府手中赎买了占全国40%的耕地,但统治阶级的换汤不换药,尤其是鱼龙混杂的政治环境,极大地拖累了印度的决策效率,更让印度不可避免地被所谓的“民意”裹挟。
因此,尼赫鲁还未彻底解决国内的社会问题,就在民粹主义者的“民意”裹挟下向北方邻国亮出了獠牙。
由于没有经历过革命或战争的淬炼,也就是社会的毒打,印度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是真正的“初生象犊不怕龙”。
再加上英国殖民者当年以英属印度为家,加班加点地搞殖民扩张,让作为奴仆的印度见识到了侵略扩张的红利。所以当印度独立,那些昔日在英属印度政府部门中任职的官员们摇身一变成为印度的开国元勋,他们也确立了“恢复英属印度版图”的印度梦。
事实上早在印度独立前,尼赫鲁就指出“印度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中间路线不能令我满意”,所以当印度继承了英属印度大部分遗产横空出世后,很自然地就树立了唯我独尊的大国梦。
由于崛起得太过一帆风顺,尼赫鲁自然情不自禁地膨胀到构建囊括南亚次大陆、阿富汗、青藏高原、缅甸等地的“大印度联邦”,而这自然同北方邻国产生剧烈冲突,这是1962年两国兵戎相见的根本原因。
尽管有很多所谓的资料表明尼赫鲁在中印战争前有过一段时间的理智,所谓的挑战只是民粹政客的裹挟,但从尼赫鲁首战失利后不惜撕下不结盟伪装高调向美国等西方国家求助的种种表现来看,尼赫鲁应该为这场战争负最大的责任。
而这场战争不仅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印度大军非洲角马迁徙一般的队形,让尼赫鲁郁郁而终,更让印度彻底掉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从此印度的大国崛起脊梁被打断,“有声有色的大国”开始向“有声有色的奇葩”一路狂奔。
更重要的是,这场持续时间仅一个多月的战争,彻底改写了印度的历史。从此印度虽然雄心犹在,特别是面对北方邻国时,几十年如一日地上蹿下跳,“爸爸再打我一次”的愿望极其强烈,但本就艰难前行的自力更生之路却几乎彻底堵死了。
毕竟,相比于时间漫长且难以看到效果的自力更生,直接购买外国的先进设备难道不香吗?所以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为了所谓的大国雄心,印度的武器采购愿望始终相当强烈,深深感染了苏联及俄罗斯。
相比于东方邻国“瞪一眼就怀孕”的写轮眼,甚至依靠工业体系搞竞争的“窘况”,印度连子弹都难以造出的可怜水平,注定了俄罗斯就算把图纸交给印度,印度也不可能造出来,只能继续依赖俄罗斯的有偿服务。
所以,俄罗斯能成为印度“异父异母的亲兄弟”绝非偶然。
事实上从印度建立尤其是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就一直与印度保持着密切联系。因为印度综合国力和眼界虽然拉胯,但毕竟区位相对重要,对美国和苏联而言都是重要的战略要点,所以两大超级大国都非常重视,而苏联明显已经捷足先登,这也使得时至今日印度万国牌武器中俄式武器依然占有重要席位。
但印度的所谓“中立”立场,也让苏联累觉不爱,当年之所以借给印度那么多卢布,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印度一直在美苏之间左右摇摆,并利用所谓的横跳逼迫苏联慷慨解囊,而苏联为了不让前期的时候投入不至于成为沉没成本,不得不硬着头皮持续加码,为苏联解体后印度的“白纸还钱”提供了前提。
所以,俄罗斯爱中国更爱印度绝非偶然,这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夜深了,谈友情居然能聊得这么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