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考助推高质量发展 代表委员各有高招|两会医声⑮

以国考助推高质量发展 代表委员各有高招|两会医声⑮

00:00
09:27

医师报讯 3月3日,由《医师报》社、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声音·责任”2024全国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线上召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全国政协常委、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黄宇光等近20位全国医界代表委员齐聚云端,就“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及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疾病规范化诊疗”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言献策。

“声音·责任”2024 全国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在《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直播,新浪新闻、百度健康、搜狐视频、微博卫生健康、知乎、海上名医、白大褂、今日头条、医师报视频号矩阵等十余个平台同步直播, 收获102万人次在线观看。

重点关注

“国考”下医院管理的再精进

医师报讯被称为“国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已经持续了五年。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检验、评价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的权威标尺,也是彰显全国各公立医院硬实力的官方依据。如何以“国考”为指挥棒,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3月3日,在第十六届“声音·责任”2024全国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中,代表、委员分享了各自观点与建议。

把握方向 让绩效“标尺”更精准

“国考”的作用可以从结果应用上窥见一斑。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指出,在“国考”前,医院平均住院天数10多天,“国考”后,平均住院天数大幅缩短,可见“国考”可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弥补城乡和地域差异,为共同富裕建设提供助力。

然而所有医院不能仅用“一杆尺去量”。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向华举例道,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和儿科的临床需求较大,尽管整体四级手术、微创手术量较多,但“国考”成绩未能领先。因此,医院计划调整学科,扩大外科、调整内科。

再例如,“国考”注重科研和医院病例组合指数,但临床实践能力仍是核心。对于患者来说,看好病是硬道理。因此,结合“国考”标准和临床需求,医院应坚持“以患者为核心”的理念,提升外科技术水平、手术质量和安全,提升内科精准诊断和合理用药能力。

此外,向华还关注到部分地区出现的医保参保人数减少的情况,这是他今年提案关注的重点。他期待能够协同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促进医院良性发展,帮助患者获益最大化。

量化指标 倒逼医院提高标准

“医院要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这些都能从‘国考’指标中明确地看到方向和路径。”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院长刘林林指出,要合理运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引导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作为吉林大学的教学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对科研和教学都有量化的考核指标,这也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遵循之道。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查艳则表示,近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公立医院的“国考”要增加分级诊疗相关指标的权重。因此,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通过“县招乡用”“乡聘村用”和“两个允许”等一系列手段,加强县乡的医疗服务能力,是三甲综合医院值得思考的问题。

她强调,必须织密网底,不论是慢病管理还是癌症筛查,都需要签约的家庭医生与村医为此努力,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他们的薪资水平,为基层医生兜底,目前来看极为重要。

她表示,“国考”正在倒逼医院在信息化水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分级诊疗等方面不断提高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国考”中脱颖而出。

热点话题

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医疗站到世界C位

医师报讯“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有很多定义,但没有创新、没有人才、没有学科,就只是句空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认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至少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创新、规范诊疗、文化建设。

创新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学术创新,管理创新也非常重要,在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弯道超车、变道加速都已不够,各赛道都已挤满,医疗界要不断开辟新的赛道。

于金明表示,创新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把绿皮火车改成高铁”。“绿皮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有些地方车头是好的,但车厢破破烂烂就不行,而高铁每一列车上都有动力装置,所以‘和谐号’能跑出350迈。”在他看来,改革也非常必要,这是激励机制创新的表现。据介绍,山东省肿瘤医院每三年进行一次中层干部全员竞聘上岗,确保有一支强有力的中层干部队伍。

于金明认为,我们和西方国家相比,纯粹的临床技术并不差,最大的差距在于规范程度。“国际上一些优秀的医院几乎每天早上都会进行多学科会诊。山东省肿瘤医院从2020年3月4日起要求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专家的MDT讨论,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但坚持下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度增加,表现在2020年起每年门诊量、手术量、出院病人数等主要业务指标都有20%以上的增长。因此,规范诊疗是医院发展的关键。”

此外,文化建设也非常重要。一家医院发展得好,5年靠领导,10年靠制度,更长时间就要靠文化。文化是一家医院的精髓,可谓“日用而不觉”。于金明表示,希望快速发展的同时与兄弟单位加强交流,共同提升,提高文化自信,认识到自身优势和差距,取长补短,让我们的医学登上世界舞台,并站到C位。

从数量考核向质量考核迈进

医师报讯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王宁利介绍,近年来,我国眼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高,眼科医师人数约7万人,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发展中国家每5万人中至少有1个眼科医生的标准;且我国眼健康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致盲率从十年前的0.48%下降到现在的0.3%,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然而,我国眼科医疗从业人数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上仍存在不足。”王宁利如是说。

白内障是目前世界首位致盲眼病,我国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已超3000例,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不同城市、地区的白内障手术的有效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别。“北京可以达到80%以上,而部分地方只有20%左右。”王宁利表示,这说明我国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指征和术后并发症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地区差异。

为更好地促进眼科高质量发展,王宁利建议,将白内障手术有效覆盖率、有效屈光不正矫正率、角膜移植有效使用率等指标纳入临床管理和医院考核标准当中,实现从数量考核到质量考核的转变。

有专业的医生 才有规范的诊疗

医师报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今年第7次出席全国两会。他在眼科医教研一线工作已近40年,是国内极少数独立完成各类角膜移植手术超过万例的专家之一。近年来,他却发现眼科作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在基层医院中频繁出现误诊误治的现象。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眼科患者往往等到病情恶化才就医,而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则能够避免许多疾病的发展,降低手术风险和治疗成本。

以角膜疾病为例,很多患者在出现穿孔或角膜瘢痕后才寻求医疗救助,这时不得不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开支,而且术后并发症风险也较高。相比之下,如果能在疾病早期得到正确诊断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将会取得更好治疗效果。

为此,史伟云强调,加强基层专科医生的培养至关重要。他呼吁国家加大对基层专科医生持续培训的力度,并表示:“只有培养出专业的医生,才能够实现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他希望社会和国家能够更加重视基层医院专科医生培养的重要性,以此为更多患者提供规范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座谈会上更多话题将陆续发布,敬请期待!

版面报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