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秦和提交一份《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抑郁症防治措施的建议》。其中提到,将抑郁症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定期体检,加强防与治的结合。秦和表示,近年来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青少年自杀或违法犯罪现象屡屡见诸报端,而且,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数量攀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而非一些人认为的“太矫情”。近年来,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青少年自杀或违法犯罪现象频频发生,这些悲剧的发生,不仅是个体家庭的损失,也让整个社会感到无比沉重。
2023年2月,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也正如全国人大代表秦和所说,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数量攀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群体患抑郁症的现象必须得到重视了。
一般来说,针对抑郁症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多会得以康复;而缺乏科学认知、没有及时救治,或许会产生悲剧性的后果。由此可见,对青少年进行抑郁症筛查,对测评结果异常者给予重点关注,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只不过,在建议落实中还要考虑到,若青少年被筛查出抑郁症,是否会遭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异样眼光?是否会被学校区别对待?
这些疑虑如果无法得到解答,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议的实施效果。一方面,一些学生可能会在抑郁症筛查中,故意伪装自己,掩盖自身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被查出抑郁症的学生可能会被贴上标签,遭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
因此,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就得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抑郁症筛查结果属于隐私保护范畴,需要依法进行保护,不得随意泄露。同时,对测评结果异常者,不能刻意区别对待,引发其他同学的猜忌怀疑。
防与治的结合,才是解决抑郁症问题的根本之道。目前,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部门已采取了系列举措,如推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大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加快儿童精神医生的培养和心理门诊的开设,有序引导大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等,都对防治青少年抑郁症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必须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携手努力,才能让青少年在阳光下快乐成长,让他们在充满爱与希望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简单说两句:让孩子像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