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㉞|读懂“设立专职班主任”呼声的背后

两会热评㉞|读懂“设立专职班主任”呼声的背后

00:00
04:17

老师心里的“晚霞”被抹去,学生心中的“晚霞”又该如何升起?

两会拉开帷幕,和往年一样,教育问题是代表委员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如民进中央建议,未经批准的督察检查、考核评比、创先争优等活动,以及与教育无关的调查测评、信息填报等活动一律不能“进校园”;全国政协委员陈贵云建议,整治校园形式主义问题,严格限制各类考评事项,少搞一些“拼材料、拍照片、填表格”的评比事项,把教学时间还给教师;全国人大代表李瑞芳建议,重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定期为广大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等。

社交平台上,关于“整治校园形式主义”的讨论非常热烈,相关建议也获得了许多支持。而在这些建议之外,“设立专职班主任岗位”的呼声也获得了不少关注。

呼吁设立“专职班主任”的现实背景是,绝大多数中小学班主任都由科任老师兼任,其中多数还是主课教师,这更加剧了这部分老师的工作压力,毕竟上课和管理哪一样都不轻松。

但与其顺着思考财政支出等一系列落地性问题,不如回到观察原点,这一建议背后到底在呼吁什么?

正如陈贵云在调研中发现的,中小学教师不仅承担了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检查、评比、打卡,还承担了大量其他部门的如反诈等非教学任务。而承担这些任务最多的,便是班主任老师。

尽管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但从后续来看,相关政策的落地并不彻底,校园形式主义问题仍不时见诸报道。如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西某地为提升农产品线上销售排名,教师成了刷单“工具人”;春节期间,有老师吐槽,尽管学校寒假期间没人,但仍被要求到校值班,“受冷且无意义”。

或许有人会说,那既然问题还是形式主义,为什么有人倾向于设立“专职班主任”,而非解决形式主义呢?从这里,也不难看出“设立专职班主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形式主义的妥协之举。

表面上看,如果形式主义难以根除,设立一个“专职班主任”来将这些形式主义事务揽走,就可以还教师教书育人的清净。但令人警醒的是,“培育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元命题是否会在校园形式主义中迷失?

此前云南一名高三教师在晚自习间隙让学生们出教室欣赏晚霞的新闻引发热议。许多人说,看到了教育该有的样子。是的,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美好传递,但如果反过来,当校园始终难以摆脱形式主义,教师被异化为毫无生气与教育理想的机器,老师心里的“晚霞”被抹去,学生心中的“晚霞”又该如何升起?

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几份聚焦教师减负的建议,很及时也很有力,但如何防止对形式主义的整治异化为形式主义本身,如何推动建议精准落地、有力实施,或更需一份谨慎与思考。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