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假期建议背后都对应着一种真实而具体的社会需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桥街道实验小学教研组长尚海红提交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建议实行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弹性上班制,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在尚海红代表看来,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和职场要求提高,许多年轻父母要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这或将导致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比较自卑,人际交往能力弱。因此,她建议实行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弹性上班制,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为家长提供弹性上班的机会。
应该说,这位代表所发现的问题非常真实,为此给出的建议也比较实在。给予未成年人父母弹性上班的机会,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一种间接的“休假”,确实利于他们更好平衡工作和陪伴孩子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给企业带来的实际影响,可能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事实上,这几年已经有企业开始主动探索居家办公模式。但是,不少网友在看待这条建议时所流露出的复杂心态,或更值得辨析——建议是好,但怎么实行?
这种心态,其实很有代表性。2022年,某招聘平台的调查报告显示,84.7%的职场人在下班后仍会关注工作消息,40.5%的职场人加班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补偿。或正因为此,在各类关于增设假期的讨论中,都很容易发现一条共同的评论——“先把‘双休’落实了再说吧……”这反映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对于假期的落实情况,人们的信心严重不足。
与此相对的是,近几年关于休假的各种建议可谓层出不穷。就拿这次全国两会来说,就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卢跃富建议,多措并举推动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全国政协委员邹震建议,进一步完善职工丧假制度,扩大丧假职工的直系亲属覆盖范围,彰显更多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等。
应该说,每一个假期建议背后都对应着一种真实而具体的社会需求。像带薪休假落实情况不佳,可以说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的确需要更加重视。而大家之所以对于假期如此渴求,或许也映射出一种更加值得注意的现实状况,那就是社会似乎处于一种过于“绷紧”“奔忙”的状态,缺乏足够“留白”“放松”的空间。
休假建议越来越多,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个问题,这种“意识”上的觉醒很重要。但正如大家又对更多假期的执行无法乐观所示,这背后的悖论是显而易见的——越是已有的假期无法落实,大家就更渴望更多的假期,但连既有的假期都没法真正享受,又何以有信心认为新增假期不会也是“画大饼”?因此,讨论各种假期增设的可行性,首先还是得回到现实语境下,直面到底如何把该有的假期执行好这一“老大难”问题。
其次,还要看到,普遍希冀假期更多一些的社会情绪,未必仅仅是因为该有的假期没有享受到,或者说休假的机会不多,而更可能是一种社会生存状况的外在流露。显然,要彻底改变这样的社会图景,不仅仅是靠增加假期就可以解决问题。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