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从物质富不富到环境美不美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从物质富不富到环境美不美

00:00
07:41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1月11日,新华社全文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至此,已经写入党章、宪法的“美丽中国”建设形成了系统化的政策制度,并且统领起污染治理、节能降碳、生态建设等多个方向的工作行动,成为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同等重要的奋斗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在接受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专访时表示,“《意见》是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文件,是在前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之上,在前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项综合性、统筹性、全局性的工作。”

新时代中国坚定走上生态文明建设之路。20年来,中国从治污、降耗、减排入手,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治理能力,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生态公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出了一条循序渐进的“美丽”之路。

发展转型

来自区域、行业的不平衡使得任何改变都需要巨大努力

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全年经济运转宏观数据,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人均GDP达89358元,折合12684美元,比上年增长5.4%。

经历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富起来了。从物质的满足,到环境的美丽,需要对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进行转型。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和转型之间的压力巨大,尤其是来自区域、行业的不平衡使得任何一点改变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因此,《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全国统筹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

2023年12月13日,在经过1天的“加时”谈判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终于在阿联酋迪拜落槌闭幕。化石能源“转型脱离”和可再生能源的3倍增长目标成为这次气候大会的显著成果。

因此,从源头上减污降碳已经成为全球大事,也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然而,在实施中,又面临着新能源配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意见》指出,美丽中国建设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然而,这5组关系的处理,以及这4项具体工作的统筹,并不容易。在采访中,常纪文表述了全国统筹的重要性。他指出,“明底线”“划边框”就是要求发展方式必须是符合我们国家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是环境友好型的。因此,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不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这种格局既要保护生态安全,也要保护粮食安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这是发展绿色转型要遵守的条件。

国际差距

“我们经历了污染防治成效的上升期,现在进入了趋缓期”

今天,当我们走在全国各地都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地成功打赢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然而,我们距离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生态环境指标还有一定差距。2023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意见》指出,到2027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力争达标;到2035年,全国PM2.5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

常纪文表述,污染防治有快速期和趋缓期,过了趋缓期,就有个上升期,之后再进入新的趋缓期。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污染防治成效的上升期,现在进入了趋缓期。所以每一微克/立方米的成绩都来之不易。下一步,必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