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徹。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第八十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什么?水。再坚强的东西,都没有办法战胜水,因为它是最柔弱的。
以其无以易之也。易,就是改变,容易的意思。没有什么可以改变水的特性,因为它太过于柔软,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遇,它都可以去保持它的柔软,你就没有办法去战胜和打败它。
我们都知道水,只要有一个缝隙,它就可以流过的。遇冷,它就不动了,我就变成冰。遇热,我就化成了水蒸气,又消散了。因为它变化无穷,又是至柔至弱的,所以没有办法战胜,也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都做不到,为什么呢?就是人总是想自己说了算,总是想要强,总是想占那个主导地位,即使知道这个道理也做不到。所以整个我们学习《道德经》以来,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去占那个主导,不要去占那个位置,不要去居那个功,不要去要那个强,也不要有那么多的欲望,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做到那个柔弱。
故圣人之言云。圣人是有话说的,说什么呢?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垢是什么?我们说污垢,就是不好的东西。邦,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一个邦国,是一个计量单位。你可以受一个国家的,那么多的污垢,也就是不好的东西,是谓社稷之主;你就可以成为这个邦国的主。
换一句话就好理解了,一个人可以承受多少的不好,多大的委屈,就可以成就多大的事业,就是这个道理了。也就是一个人,可以拥有多少东西,取决于什么,你可以承载多少不好的东西,承受多少污垢。
所以我们说一个有德行的人,是可以藏污纳垢的。我们去赞叹大地,说它伟大。为什么呀?他不光生育了万物,生养了万物,还可以什么?承担万物留下来的污垢,留下来的不好的东西,所以它才伟大。
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不祥,同样是不好的东西,不祥之事。说你可以承受一个国家的,那么多不祥之事,是谓天下之王,你就可以成为天下的王。
换一个小一点的例子,就好理解了。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你要承受什么?压力啊,委屈啊,艰难啊,别人的不理解,是不是这些你都要自己去承受。所以你承受了这些,你才可以成为这企业的主,你可以成为这家公司的王。你能承受多少,你就能称王多久。那你说有一天我承受不了了,你这个企业,是不是就做不下去了呀。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我总想要好的,不好的我不愿去承受,那怎么可能呢。道本身就是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就必然伴随着不好的一面。你想要的是 比如说荣誉,比如说我的客户,比如说公司的发展。那背后的那一面,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你要承担那些压力,你要承担那些委屈,你要承担背后的所有的事情,等等。
我们反过来说,一家之主是不是一样。你想成为一家之主,你就是要承受那些不好的东西,你能承担那些不好的东西,能去处理,能去接纳,你才能成为一家之主。
正言若反。我讲的是正道,正确的道理,但是听上去好像是反的。
人们说那不对呀,我要成为天下的王,我不就是为了享受的吗?为什么要让我承受不好的东西,所以你看这么想的人,他只顾自己享乐,最后他的天下是不是就没了。
我们用正言若反再来看,《道德经》前面所讲过的,所有的思维,这已经是八十章了,快结束尾声了。正言若反,老子说我讲的是正道,但是听上去像反的,所以人们没有办法理解。
我告诉大家不争,人们说我不争怎么活。告诉给我们要处弱,你说处弱那不被人欺负死,我一定要处强。老子说你要无为,他说无为那怎么能行呢,我得有所作为。整个老子说我讲的都是正的,但是听上去却像是反的。道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是大多数人没有办法理解的。
第八十一章
最后一段,我们先添加几个字。报怨以德,写在必有余怨的后面就好了。
和大怨 必有余怨。你和一个人本来有大怨,但是你和大怨了,也就是解决了这个大怨。但是呢,必有余怨,是没有办法完全化解的。
报怨以德,焉可以为善?即使你用德去化解怨,焉可以为善?这个怎么能称得上是善呢?那么想想这句话什么意思?你看我们以前好像都听过,报怨以德对吧,我们听到这四个字,我们就会觉得,这是很伟大的境界吧。但是放到这里,我们说了,报怨以德也是不对的,也是不够好的。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是不生怨。因为即使你报怨以德,是不是也会留下余怨呢?所以焉可以为善?这怎么能说是善呢,怎么能说是好的状态呢。所以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是不生怨。
我们整个《道德经》讲的,是不是如何不生怨呐,因为你不争,你不去主宰,你不占为己有,你不逞强,你不有为,你不刻意,你不去伤害别人,所以呢就不生怨。而一旦生了怨,即使你和了大怨,也会有余怨。
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这个右契,我们都听到说契据,那个契据呢,分为左契和右契,右契是什么?是债权人手里拿的存根。左契,是欠债的人手里拿的,欠的那个欠条。圣人执着这个存根,但是不以责于人,是什么意思啊?不去讨债,不去要,不去苛责对方,为什么呀?因为只要要了就会生怨。
我们生活当中是不是这样,你借出去的钱,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无论你怎么要,只要要回来了,他就会生怨。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徹。有德的人司契,就是我只管理这个存根,但是我不要。无德司徹,徹就是去收缴,要回来。所以有德的人只管理这个存根,不去讨要。无德的人呢,就会把它要回来,收缴回来。
我们这里就要思考一下了,你说欠钱还不让要啊,这是什么情况?老子说了,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是你不借就好了嘛,对吧?你非要借,借了你要就是生怨嘛。我们就知道了,要想让一些事情不结怨怎么办?压根我就不做,我就不借不就好了嘛。因为你借了,你再要回来,他就会有余怨。
这就知道了,老子还是在讲什么,很多事情从开始你就不要做,从开始你不要做,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麻烦,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事情。那还有有德的人,怎么思考问题?我要借也可以,我就没打算要,那你就借吧。
是不是我们讲过了,做每件事情都一样。因为你知道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就是我要生出来,那个事情的时候,我就考虑到后面的结果了,我可以接纳和包容,这就没问题了。
比如说,我想要去生一个孩子,你就知道后面,要发生什么事情了。所以你就不要抱怨累,你就不要抱怨孩子难教育。因为他就像个盲盒,开出什么你也不知道,对吧?谁知道开出个什么,你说他听不听话,好不好教育,这谁知道啊。所以你想清楚就好了,你不要说你开完了之后,你说抱怨,我想送回去,那不行,回不去了。
学了道就是这样的,所有的事情我想的很清楚。因为我知道只要生出来一,最后就会生出来一大堆的事情,万物皆在其中,那我想清楚,我不抱怨,那我就接下去要。如果我承受不了那个结果,我就从一开始就不让它发生,就这么简单。
比如说,你看你想要谈恋爱,是不是一样。你要想清楚,只要你谈恋爱,后面就要生起很多的事情的。你要拿时间陪她的,你要在意她的感受的,你要节假日给她一些关注的,所以你想清楚就可以了。
但是就怕什么人,我还想谈恋爱,谈完了之后,还抱怨她事怎么这么多,怎么晚上还非要出去吃饭,对呀!那有没有可能碰到一个,她晚上不吃饭的,什么都不要的,有。但是老子说了,道这东西,谁又能说的清楚呢,谁知道你碰到个什么人,对吧?所以就是有多种可能性,你想清楚就好了。那同样是不是你也不清楚,孰知其极呢?谁知道到底是好是坏,谁知道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未知的。
所以你要想保持绝对的无,我就不让它发生,你说我想让它发生,可以。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个时候呢,你就不会生怨,也就不会起情绪,不会那么多的抱怨。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天道,他是不会跟谁亲近的,他也没有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事物。恒与善人,他会帮助什么样的人啊?帮助善的人。这里的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心善的人,善良的人,还有什么?善于修道的人。
你只有善于摸索道的规律,你按照道的规律,去做事情,去生活,道自然会愿意去帮助你。但是如果你不懂得道德规律呢,你非要去违背道德规律,去做事情,他对你就不友善。所以并不是他对你不友善,他就是自然的在那里运转着,看你自己能不能,合上道的那个规律,道的那个运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