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八 七十九章 柔弱居上

《道德经》第七十八 七十九章 柔弱居上

00:00
13:27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肕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第七十八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肕坚强。首先讲了人,接下来讲植物。人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人之生也柔弱,人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其死也筋肕坚强,人在死去的时候是硬的,筋啊骨啊,整个身体都是硬的。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草木,它在活着的时候是柔脆的。



其死也枯槁。枯,就是枯萎。槁,就是干硬的样子。



举个例子,树枝还在树上的时候,是不是柔脆的呀,一动它就弯了,但是当它掉下来死掉的时候,在地上的时候是不是硬的,掰也掰不弯。老子讲了人和草木的现象,实则还是想告诉我们,柔软的重要性。



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坚强的时候是死的样子,那生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是柔弱微细。



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兵强的时候,想以兵强天下,是没有办法得胜的。我们之前讲了哀者胜,哀兵必胜,所以你越是想要用兵强,你就越没有办法胜。这个胜,我们要把它理解得再宽泛一点,不是一时的胜负。而是从道的角度来讲,从和的角度来讲,是没有办法胜的。



我们在家庭当中也是一样的。你说我用强胜了呀,他不是听我的了吗?他不是照着去做了吗?这个并不叫胜。你要往后看,你看他接下来对你采取的一些行为,他可能不停地去对抗,他可能跟你的感情变得不好,他可能变得越来越不柔顺,这不叫胜。



木强则烘。烘,就是燃烧了。木在强的时候,就容易燃烧。强指的是什么?就是死掉的时候。所以那些干的树枝,它是很容易被燃烧的。比如说我们防火,主要在什么季节?是不是秋冬啊,为什么呀?水分少了,所以那个树木它都是干枯的状态,这个时候特别容易燃烧。



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告诉我们越是强大 ,只能居下。而柔弱微细,却可以居上。这一章是在讲过去重复的道理。只不过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人,一个是万物。草木在生的时候是柔软的,柔软的你就可以随意地去变动,你就可以弯曲,它是好用的。但是其死也坚强,其死也枯槁。在临近枯死的时候,在死掉的时候,它是坚硬的,坚强的,是没有办法弯曲的,这个时候不好用。所以得出了结论,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如果你非要去用强,你是没有办法胜的,只会败。你越是强大,你就只能居下。你越是柔弱,越是微细,你就自然会去居上。



第七十九章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天之道,又举了个例子,就像是拉弓射箭一样。我们看拉弓射箭,它有什么特点呢?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高了怎么办?往下压一压。低了怎么办?往上举一举,抬一抬,就是调整到一个合适的状态。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个就像张弓射箭,如果高,就会给你往下压一压。如果你低了,就给你往上抬一抬。所以天道就是如此,你有余的,是不是他就给你压一压,给你损一损。但是不足的呢,他就给你抬一抬,给你补一补。



这里的损之和补之,有余和不足,是根据什么来衡量的?是不是根据德来衡量的。他不是说简单地拿一个数字和一个衡量标准,说你多了还是少了。我们之前举过例子,有人拿的多,可能在他的德行上叫拿的少;有人拿的很少,可能从他的德行上来讲,就已经是拿的很多了。所以这个补之还是损之,是根据每个人的德行来衡定的。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天之道的规律是什么呢?是损有余而益不足。益,就是补的意思。所以也可以叫损有余而补不足,也就是有余的他就会给你损,不足的他就会给你补。



我们明白这句话,就会看清楚很多生活当中的现象。有的人为什么存不住钱呢?一有钱家里就会发生一点事情,是不是因为德行不够啊?所以总会出各种问题,这个就是什么?给你损掉那个部分。我们经常说,你赚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留下多少,有多少是属于你的。所以我们盲目的不停地去追求,有的人说,我这不是追到了吗?是暂时的。我们还要看你有没有其它的事情在发生,如果有事情不停地发生,就等于是你多了,所以在不停地给你损。这个时候我们要不然停止追求,要不然做什么?积累德行。这个时候他就会去平衡。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人的道,人所遵循的道理跟天不同,是损不足而奉有余。所以人喜欢欺软怕硬,就是这意思了。越是不足的,我们越要去损人家。越是有余的,我们越要去巴结,这就是人的状态。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谁能做到把多余的去奉于天者乎?就是奉献给天下之人呢,也就是把自己有余的部分给了那些弱者,给了天下之人。



唯有道者乎。只有懂得道的人才会这么去做,所以这也是符合道的一种规律。



我们再来看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我们要学习的是不是天道的这句话?这就是道者了。说我们把自己有余的部分主动损掉,然后去帮助天下之人,这就是道的规律了。



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所以得出了结论,我有一些,我也不会去占有,我宁愿把它损掉,去奉那些不足的人。



若此其不欲见贤也。若此,就是照这个样子。不欲,就是我不想拿。然后见贤也,这个时候你自然就见到贤了,也就是见到道了。还是老子一贯的思维,让我们少拿多给,多付出,这个时候你自然就见道了。但是如果反过来呢,我们总是多拿,少付出,多索取,那么就没有办法见到道。



七十九章很简单,首先举了一个例子,说天之道,就像那个拉弓射箭,高了,就会给你压一压。低了,就需要抬一抬。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有余的人,多拿的人,道就会让你有损失。然后德行够好的人,拿的少的人,天道一定从某个地方给你补上。



接下来说,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所以得出结论,天道循环的规律就是如此,损掉那些有余的,而去补给那些不足的。人的道,不是这样的,越是弱的,越要去欺凌,越要去损他,去奉给那些本来就已经有余的人。所以,谁能做到把多余的可以给天下之人呢?唯有道者乎,只有道才可以。修道的人呢,自然要去效法道。所以说圣人为而弗有,即使有所为,也不会占为己有。成功而弗居也,成功以后,自己是不会居在那个位置上的,不会享受那个成果。若此其不欲见贤也,如果这样去做,自己不拿,自然就显现了贤德的那一面,这个就是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