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死就不得好死?明知反中仇俄无益,为何欧盟却和美国沆瀣一气?

不作死就不得好死?明知反中仇俄无益,为何欧盟却和美国沆瀣一气?

00:00
15:46

欧盟,一个一言难尽的国际组织。

1946年3月5日,正在美国访问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的杜鲁门母校,即威斯敏斯特学院,并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

虽然主题带着“和平”,但丘吉尔演讲的内容却火药味十足,他不仅谴责苏联在中东欧实行扩张和高压控制,更要求站在世界权力顶峰的美国担负起未来的责任,和英国结成同盟制止苏联的“侵略”。

在这次历史性的演讲中,丘吉尔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随后,苏联对“铁幕演说”进行强烈谴责,并指责杜鲁门政府在借他人之口发动“冷战”。

丘吉尔也许不会想到,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会成为美苏冷战的开始,更加速了英国的堕落和欧盟的崛起。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后,作为主战场的欧洲一片狼藉,昔日的世界政治舞台中心被一望无际的残垣断壁所覆盖,再也不复往日荣光。

而欧洲的黯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却如日中天。东欧的苏联虽然也在苏德战争中生灵涂炭,但斯大林模式的强大韧性,推动苏联在战争后期反败为胜,并在战后迅速复兴。

再加上美苏两国在战争结束后对西欧尤其是德国遗产,包括科技人员和设备的疯狂争夺。于是美苏两国在战后一跃成为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西欧作为昔日的世界政治高地却遭遇了“中部塌陷”,虽然深处美苏中间却在事实上被边缘。

而这种尴尬的区位,首当其冲的就是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疯狂撕扯,尤其是丘吉尔开启了冷战的序幕后,西欧面临的局面更加尴尬。

虽然美国本就是欧洲白人后裔建立的国家,和西欧各国价值观高度一致,但亲兄弟明算账,况且浅浅的大西洋根本保证不了美国和西欧各国的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为了加强对西欧的掌控,美国除了在西欧各国广泛驻军,更在1947年推出“马歇尔计划”,通过广泛的经济援助帮助西欧经济复兴,代价是美元成为西欧各国硬通货,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覆盖将西欧各国纳入了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之下。

1949年,美国主导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军事组织,以对抗社会主义的名义将西欧各国紧密团结在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周围。

作为回应,苏联在帮助东欧各国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后,也推出“莫洛托夫计划”,援助东欧各国复兴经济,并在1955年推出了与北约针锋相对的“华沙条约组织”。

因为德国作为战败国被美苏英法分割占领,因此当美苏冷战开始,东西撕裂的德国也成为冷战结束的前沿。为了拉拢联邦德国,苏联曾许诺只要联邦德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即支持两德统一。而北约则随着朝鲜战争等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改变联邦德国的“非军事化”政策,联邦德国得以松绑,马歇尔计划的助力更是使经济一飞冲天。

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还是让经济走上复兴的西欧各国如坐针毡,毕竟美国虽然综合国力一骑绝尘,但苏联却近在咫尺,平推西欧大陆的钢铁洪流从不是说说而已。而且苏联的在二战后的迅速复兴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的遍地开花,也让西欧各国无产阶级运动暗流涌动。

更重要的是,受美国恩惠的西欧从未适应从高高在上顺势跪倒在美国牛仔裤下的思想准备,于是西欧各国尤其是德法两国痛定思痛,决心放下历史恩怨,抱团取暖以求在美苏间隙中谋得一席之地。

1951年4月18日,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尼德兰和卢森堡签订《巴黎条约》,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作为欧洲历史上第1个拥有超国家权限的机构,欧洲煤钢共同体也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先河。

1965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形成“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成立后,规模不断扩大,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纷纷加入。而在经济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欧洲政治和货币的一体化方兴未艾。

1991年12月,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政治联盟”和“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决议,随后在1992年2月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诞生,标志着欧洲从经济一体化逐步转向政治实体。

欧盟成立后,经过一系列运作,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欧元。

同年12月11日,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千年宣言》,除正式接受土耳其为入盟候选人,也提出在2003年前成立欧盟快速反应部队,这意味着欧洲的军事一体化也逐渐提上日程。

彼时的欧盟可谓如鱼得水,在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烟消云散,冷战格局彻底成为历史的大背景下,欧盟追随北约,加紧收割苏联在东欧的“遗产”,从2004年开始不断“东扩”,将波兰、匈牙利、爱沙尼亚、克罗地亚等昔日苏联的卫星国甚至加盟国以及昔日南斯拉夫加盟国纷纷收入囊中,使欧洲一体化更加名副其实。

但所谓“福兮祸之所伏”,伴随着欧盟高歌猛进的,是“消化不良”带来的一系列恶果,特别是大跨步吸收东欧国家,毕竟扶持东欧穷国加剧了原欧盟成员国的负担,必然引发原成员国的不满,英国脱欧就是典型案例。

更要命的是,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看欧盟的眼神也越来越不友好。曾几何时,美苏争霸剑拔弩张,为了防止西欧国家被挖墙脚,美国默许了欧盟的壮大,毕竟当时的欧盟也就是个经济联盟,在欧盟再抱团取暖也不如美国暖的情况下,美国从来不担心。

但欧盟的成立本就有挣脱美国桎梏的目的,所以经济联盟从来只是基础。再加上苏联解体,意识形态的宿敌不复存在,美国当然也就不需要欧盟的“前赴后继”了。因此,苏联解体带来的,是世界格局的改变,更是国际矛盾的转换,从此欧盟不再是美国的小甜甜,而是眼中钉和肉中刺。

因此,美国开始了一系列谋篇布局,比如利用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作为意识形态的敌人,南斯拉夫长期以来都是欧盟的众矢之的,加上欧盟和北约成员国本就高度重合,于是欧盟二话不说,撸袖子就上了。

然后南联盟很惨很惨,几乎完全失去了对科索沃的管辖权。但大获全胜的欧盟突然发现,科索沃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欧盟的难民危机和资本外逃,刚刚横空出世的欧元遭遇迎头痛击,欧盟等于被美国卖了还欢天喜地地帮忙数钱。

眼看被涮,随后美国发动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时,欧盟领袖法国和德国说什么也不愿意鞍前马后了。但美国岂能束手无策,一个转手,就是英国的远走高飞。

英国的单飞,对于欧盟而言并不算意外,毕竟当年接纳英国时,欧盟就曾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当时的法国戴高乐政府说什么也不允许英国加盟,毕竟二战后的英国本就看不上欧盟的“过家家”,美国才是大爹大,只是美国“一视同仁”的殴打,尤其是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将英国踹下了一线强国的宝座。所以当受了伤的英国回头找欧盟接盘,作为欧盟领袖之一的法国一再表示“昨天你对我爱搭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毕竟,除了心里有气,英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也是对法国的巨大挑战。但德国不介意,毕竟这是个经济联盟,而英国经济再强也强不过德国。更重要的是英国的加入还能增加钱包的同时制约法国,于是在德国的支持下,英国最终如愿以偿。

但德国很快就悔青了肠子,因为在随后的两德统一前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一唱一和,差点引发了欧盟内部的火并,最终在苏联的“默许”下,德国才最终有惊无险地实现了统一,但对苏联的恩情和对英法的梁子算是记下了。

所以,美国充分利用了英国与欧盟尤其是德国的矛盾煽风点火,再加上英国加入欧盟以来,活没少干,钱没少交,最后权力没多大,义务一大堆,这让英国越来越上火。

于是接受了一夜回到解放前现实的英国决定收拾行囊,再次和美国沆瀣一气,最终推动了英国与欧盟的分道扬镳,对欧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毕竟欧盟不仅损失了一大钱包,树立了极坏的榜样,更不得不接受英国作为美国木偶在欧盟周边煽风点火的尴尬局面。

面对欧盟摇摇欲坠的局面,欧盟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创造性地提出了“迷途知返”的思想。毕竟本来就和美国一路人,大家意识形态有共鸣。

对欧盟而言,回到美国怀抱,一方面是因为英国在上蹿下跳,只有和英国保持步调一致才能最大限度遏制英国的“捣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即便德国时至今日也驻扎着大量的美国驻军,在没有军事权和基本主权的同时,也始终逃不出北约的阴云笼罩。

更重要的是,欧盟本质上是欧洲经济一哥德国曲线统一欧洲的操作,欧盟各成员国尤其是东欧各国本质上是德国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劳动力来源。但德国体量太小,在欧盟内部号召力不足,需要借助外力强化对欧盟的领导力。

所以欧盟想要活下去,似乎别无选择,所以欧盟的反中仇俄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苏联解体后,作为直系继承者的俄罗斯综合国力长期一蹶不振甚至半死不活,因为从斯大林时代开始,由于“大俄罗斯”主义的死灰复燃,苏联就逐渐成为大号的俄罗斯,所以苏联解体使俄罗斯失去了超过7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000多万人口。

而作为现代俄罗斯的开国领袖,一心融入西方的叶利钦又为私有化而私有化,盲目推行“休克疗法”,在导致了俄罗斯越发堕落的同时,更将俄罗斯拖入了寡头政治的深渊。

而即便是这样的俄罗斯,美国也从不曾放弃穷追猛打的打算,欧盟则依然是反俄的急先锋。

对于欧盟而言,虽然俄罗斯不具备苏联钢铁洪流平对欧洲的恐怖实力,但卧榻之侧的北极熊只要喘气就是威胁。

更重要的是,从1480年莫斯科大公国挣脱金帐汗国统治崛起以来,西欧就始终将俄罗斯视为白皮鞑靼人。而在沙俄帝国崛起并萌生了“大俄罗斯”主义后,西欧各国对咄咄逼人的俄罗斯更加深恶痛绝。

再加上俄罗斯为摆脱蛮夷身份,在1472年迎娶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亚后自诩“第三罗马”,并以东正教为国教后,以天主教和新教为主的欧盟与俄罗斯就更是水火不容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即便是没有美国的摇旗呐喊,欧盟也会对俄罗斯痛下杀手。

虽然对欧盟尤其是德国而言,借助俄罗斯力量也能强化对美话语权,而且俄罗斯的天然气等能源远比美国的高价能源更香。但俄罗斯在美国的围追堵截下自顾不暇,综合国力更是长期萎靡,根本承担不起德国横跳的冲击,所以德国不可能弃美投俄。

而对于中国而言,欧盟的情感似乎就更复杂了。

首先,作为黄种人国家,中国比俄罗斯更“格格不入”。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冲击美国的霸权,更挑战了15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所以在这一点上,欧盟和美国同仇敌忾;

其次,面对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中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一路向西”,与美国在亚太的围堵方向背道而驰,欧盟作为“一带一路”的西端理论上也是真正的受益者,欧盟追随美国反华本质上就是自掘坟墓;

最后,欧盟距离中国万里之遥,欧盟反华理论上不担心俄罗斯这般干净利落的反制,所以欧盟才敢于和达LAI暗通曲款,拿着台湾地区问题不断挑战我们底线。

在欧盟看来,无论中国还是俄罗斯都是名副其实的对手,毕竟在美国崛起之前,它们和中俄的仇恨就早已积重难返。而当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阵营大哥大后,欧盟为了生存就更是追随美国不遗余力地反中仇俄了。

而这样一个被美国牵着鼻子,尤其是主动让美国牵鼻子的国际组织,想要有所作为基本没戏,毕竟能活下去就很不容易。

而被美国和欧盟联手遏制的中俄,正在形成反制的剪刀,欧盟的未来势必更加摇摇欲坠,甚至支离破碎。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