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毛主席: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毛主席: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00:00
13:21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都有能人辈出,但被一直后世推崇备至,甚至影响整个中华文化圈的就很少了。李世民绝对是其中一位。

提到李世民,我们会想到很多李唐王朝的繁荣,想到“贞观之治”,想到“四方臣服,天下归心”。

李世民是唐以后历代贤君明主的榜样,就连毛主席都盛赞他,称: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那么,李世民究竟有多厉害呢?

他战功赫赫

李渊能打下江山,建立李唐王朝,二儿子李世民的功劳很大。在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甚至有人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当上皇帝,还受到拥戴,跟他早年立下无数战功有很大关系。

隋末,李渊在太原起兵,直奔关东讨伐昏君,半路上遭遇隋军殊死抵抗,士气不减。

这个时候,李渊军队遇到困难,老是下雨,粮草又不够,因此,李渊和谋士都有了退兵的想法。

李世民立即向父亲进言,说咱们起事是为了天下苍生,是行大义,理应趁势攻破咸阳,掌握主动权。

这才打多久就撤军,军心势必涣散,况且只守着太原几亩地,终究只是草寇,名不正言不顺。

李渊听后觉得有道理,这才打消撤军念头。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的格局与谋略。而最能体现他的军事才能的,还要属虎牢之战。

公元620年,李世民领命率军东征,先取王世充。

李唐军一路势如破竹,王世充阵营的百官纷纷臣服,王很快就成了光杆将军。考虑到自己势单力薄,王世充就向窦建德求救。

窦建德看出来,王世充之后,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于是派兵增援。李世民闻讯赶紧派兵占据窦建德援军必经之路虎牢关。

李世民得知,窦建德粮草不够,已经决定快速行动,强袭虎牢关。

于是李世民心生一计,一边让人在黄河边上高调放马,制造假象迷惑窦建德,让他以为虎牢关唐军虚空。

心急火燎的窦建德果然中计了,他领兵直奔虎牢关,路上军队一路呼喊,吵闹得很。

李世民当然看出来了,窦建德部队实际上是在虚张声势。

不过,也说明窦军士气正盛,这个时候迎战不是好时机。

他决定先拖上一阵,待窦军人困马乏之时再动手,彼时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于是,李世民一面为战士分析敌情,指出窦军的劣势,鼓舞士气,另一面观察窦军情况,伺机行动。

终于,在窦建德军队疲劳困倦之时,李唐军果断出手,生擒了窦建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也主动请降。

在跟随父亲打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立下无数战功,他曾用八个字概括自己的用兵战术:以弱当强,以强当弱。

后来,毛主席对这两个战术做了注释:以弱当强就是用少数佯攻多数,克敌制胜;以强当弱就是集中多数强取少数,一举全歼。

毛主席很是推崇唐太宗的用兵之术,他赞叹: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实际上,李世民不仅善用兵,治国理政也是一把好手,尤其是广开言路,兴谏言之风。

他从谏如流

李世民是出名的胸襟宽阔,最典型的就是他不计前嫌,启用太子李元吉的谋臣魏征。

魏征一心为李元吉谋划未来,早在二子夺帝之前,他就看出战功显赫的李世民会成为太子即位最大的威胁,为此多次向太子进言,要提防李世民,早做打算。

后来,李元吉落于下风,在玄武门被杀,魏征不但没有被降罪,反而被李世民重用。

之后,魏征成了远近闻名的谏臣,而唐太宗李世民呢,也成了虚心纳谏的明君。

这里举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太宗纳妃。当时皇后看中了大臣郑仁基的女儿,就建议太宗纳入后宫,太宗答应了。魏征得知此事后,就出面劝止。

理由是,郑仁基家已经与一户人家谈婚论嫁,太宗这样横插一脚会破坏两家友谊。太宗听了,立即打消了册封念头。

第二件事是太宗逗鸟。一次魏征来向太宗汇报工作,远远地就看到太宗在逗鸟,不仅如此,他还看到太宗见自己来了,直接把鸟藏在怀里。

于是,那一次魏征的汇报时间很长,等到魏征离开后,太宗拿出鸟一看,已经闷死了!太宗很是心疼,但也知道魏征的用意,又是一番自我反省。

第三件事是太宗思妻。长孙皇后去世后,太宗非常怀念妻子,就让人修建了一个望楼。只要得空,太宗就会爬上楼眺望妻子的昭陵,以慰相思之苦。

一次,魏征陪同太宗登上望楼,太宗指着昭陵方向给魏征看,但魏征却假装会错意,搬出来唐高祖的献陵。

太宗一听,恍然大悟,这是点他呢!太宗哪里不知魏征的用意,随后就派人把望楼拆了。

魏征只是一个典型。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的朝上,有一批正直忠厚的谏臣,他们个个都能忠于职守,直言进谏,而李世民也能够虚心接受。君臣一心,由此开创了为人赞颂的“贞观之治”。

那个时候社会治安有多好?贞观四年,大唐王土之内,夜里不用关门窗,外出的旅客不用自带干粮,想想看,这场景就是在当今时代怕也没几个国家能做到!

可见,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大唐王朝有多兴盛!这主要得益于太宗李世民勤政爱民,治国有方,毛主席曾专门对此做过分析。具体是怎样的呢?

贞观之治的秘诀

在毛主席看来,太宗李世民的工作方法主要有四个,他强调,这四点值得后人学习。都有什么呢?

一是及时止战,休养生息。

李世民即位之后,有大臣曾建议他继续开疆拓土,成就更大的伟业。但他接受了魏征等人的建议,极力避免因个人好战而造成劳民伤财。

他积极推行文德并举,提倡节俭,巩固国本。

李世民有实力但不好战,反而能以德服人,四周族裔都跑过来臣服。最典型的就是西北的拓跋族主动归顺李唐王朝,李世民宽以待之。

二是勤于朝政,体恤百姓。亲手灭掉隋杨王朝,李世民深知帝王不思朝政的害处。

他始终谨记勤政二字的重要性。他会把大臣提出的合理建议贴在墙上,时时提醒自己要谨记在心。

对于沉迷享乐,李世民更是时时自我警示。

有一次,大臣请他去看马球表演,到了现场,他却让人把球毁掉了,并明确告诫大臣切勿玩物丧志,大臣们深以为然。

说起李世民的政绩,可谓是不胜枚举: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在隋代基础上完善科举取士制度,选贤任能;实行平等互爱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交流与融合……

三是听取忠言,能够自省。环绕在李世民周围的,是魏征一样的贤臣谏官。

与这群贤臣一起讨论政事是李世民主政的惯例之一。

他曾说过,皇帝要知道哪里做的不好,必须要忠臣在一旁提点。朝堂之上向皇帝进谏良言的风气就是李世民亲自培养起来的。

贞观元年,有人犯了罪直接被判处死刑,但是依照当时的法律罪不至死,这时有一个司法官员站出来向李世民进言,称这种判决不合法。

李世民了解情况后嘉奖了这位司法官员,进谏之风遂流行起来。

四是谦虚谨慎,博学众长。

虽为武将出身,但李世民其实是文武兼备,他经常与朝臣谈经论典,甚至易学也有涉猎,是名副其实的博学多才。

早在做将军时,李世民就在自己的将军府创立文学馆,广招文人学士,有18位文学奇才入馆,这就是著名的“十八学士”。

其中有很多人成为后来李世民主政时期的重臣,比如虞世南、陆德明、孙颖达、房玄龄、杜如晦等。

即位之后,李世民继续沿袭这个机制,设立弘文馆,选拔博学之人入馆,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李世民有时也会过去与臣子一起作诗谈文,提升文学修养。

对于李世民的治国之道,毛主席不仅称道,还把这些好的经验运用到工作中。

比如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日夜操劳,奉献一生;提倡一切从实践出发的工作方法;热爱读书,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之风,等等。

总之,毛主席对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和治国方法都推崇备至,这里面既有心怀国家的思考,也有惜才的个人情感。

结语

毫无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能够准确把握形势,看清历史发展趋势的大才之人。

他的军事谋略,治国良方,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都体现着他的境界与格局,这些都源自他对时势的精准把握。用一句话概括最贴切:时势造就一代贤君帝王。

太宗晚年,失去了魏征这样的谏臣,对自我要求有些放松了,也做了一些糊涂事,比如推倒魏征墓碑,举兵辽东等,但他能够及时醒悟,并自我改正。

老话讲人无完人,唐太宗身上这些品质足以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不仅毛主席欣赏他,更有人称赞他为千古一帝。

作者:本草纲目

编辑:夜雨声烦

参考文献:

董晓彤.毛泽东评点李世民[J].党史博采,2023,:4-8.

蒋青林.李世民:“天可汗”的武功文治[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23,:71-73.

熊剑平.虎牢之战:李世民军事才能的集中展现[J].文史天地,2019,:54-58.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