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中央一号文件首提“人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正观快评:中央一号文件首提“人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00:00
03:53

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第十一年关注农村移风易俗,要求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

推进乡村移风易俗,近年来得到足够重视。在2019年,“天价彩礼”就被中央一号文件点名,此后几年被多次点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今年,“人情负担”则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里。

人情往来是社会交往的常见形式,本身无可厚非。然而,“人情负担”却是被异化的人情世故——对于当下很多人来说,有时候人情、面子太过沉重,成为了一种压力和负担,甚至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

“人情负担”这一表述,囊括了高价礼金、滥办酒席等一系列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具有清晰性和指导性。同时也明确,各地应通过提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式,降低并化解农村的人情负担。

一方面,降低人情负担,能够促进地区发展。一般来说,高价礼金等问题多发生在欠发达地区,部分贫穷落后乡村的“人情味”更浓,甚至会把礼金当作重要收入来源。一旦人情礼节过于繁重,便会制约乡村正常发展。因此,减轻乡村经济压力,需要政府加强行动;推进乡村移风易俗,需要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人情负担轻了,乡村经济、文明乡风才会更好。

另一方面,降低人情负担,能够促进思想进步。其实,中国传统婚葬并没有“高价礼金”一说,我国传统文化也比较注重仪式感和俭朴。为人情交往“减负”,既能让“礼”回归本身意义,也有助于形成理性认知——人情不要攀比,人情也求不来;合理规划个人的财务开支,理解尊重他人的“不合群”。

毕竟,礼轻情意重,拒绝“随份子”未必就是对人和事的拒绝和否定。人们不该再被束缚在人情成本和收益的链条中,背上循环往复的“人情债”。

需要注意的是,实现农村移风易俗,并非一蹴而就。短期内,政府或村委会等主体增加普惠性社会服务,要贴合民情民意,从增加村民福利角度上去探索相关改革;长期来看,则要实现乡村经济的充分发展,带动精神文明提升。整体上,“降低农村人情负担”是一个综合治理、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需要政府、村民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努力。

总而言之,中央一号文件首提“人情负担”,是推进移风易俗的一次重申。希望随着此指导性文件的发布,更多人能获得拒绝的底气和选择的权利,也希望各地落实时,能多思考、多尝试,让“遇事总托人情”“人情值多少钱”尽早成为过去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