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股民、纳税176亿 董明珠找到了靠山

牺牲股民、纳税176亿 董明珠找到了靠山

00:00
04:40

继8年前,董明珠怒喷股东“不知感恩”后,昨天她又在格力年会上怼了所有购买格力股票的股民,宣称格力不关心股价“我们不靠股价生存”,如果股民真的对格力有信心,就该长期持有。

5天前,国家刚把市值纳入央企的考核范围。董明珠就放话说“我们不靠股价生存”,那么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格力究竟在为谁挣钱?抛弃股民的格力要靠什么维持高市值?

对于这些问题,董明珠没有正面回答,只透露了一个数字:2023年格力纳税创下新高达176亿,希望2024年纳税能超过200亿。

看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纳税才是董明珠的“核心科技”。

有了这项“核心科技”,无论外界有多少批评,董明珠都能屹立不倒。

股民在她眼中,只不过是一群“臭要饭”的,随时可以被牺牲掉。

这么多年,因为任性,董明珠干黄了多少项目,股民都是有目共睹的。

比如2016年,她不顾股东反对,非要投资银隆客车。

不但格力损失了几十个“小目标”,她本人也亏了几个亿的退休金,弄个双输的结局。

格力投资新能源没有错。问题是市场上有那么多优质的新能源车企,董明珠偏偏看中了管理混乱、技术落后的银隆客车。

董明珠称“银隆的技术比特斯拉还牛,十分钟充满一辆大巴”吓得马斯克好几个晚上没睡着。银隆确实10分钟充满一辆大巴,但充满也只能跑10公里。

股东好心劝她别投,她反过来骂股东“不知感恩”。

这种傲慢让格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银隆客车除了在珠海运营得比较顺利外,鲜少有外地用户购买,一年的销量1000多辆。银隆的估值也从134亿下滑至41亿,浮亏70%。

董明珠把银隆的“锅”甩给了创始人魏银仓,谴责他在收购时,对格力隐瞒了公司的真实情况。

魏银仓多滑,他在这场收购中赚了26个亿,一看情况不对,立刻脚底抹油,去了美国,留董小姐一个人在国内骂娘。

更离奇的还要数格力手机。

董明珠造了10年的手机,更新了6代,市场上却从未见过,也没人买到过!

2014年,董明珠突然宣布格力要进军手机行业,并在珠海组建了一支约200人的研发团队。

在股东会上就有股东劝她:智能手机已经杀成一片“血海”了,格力进去占不到便宜,好好造空调比什么都强。

网友、媒体也不看好格力手机,网上质疑声很大。

越是这样,董明珠的逆反心理越强——所有人都不看好格力能造好手机是吧?我偏造。

2015年格力手机一代面世,开机画面是董明珠的照片,震惊全网。在销量与流量之间,格力手机选了流量最高的打法。

后来,这款从未在公开渠道销售的手机被当作奖励送给了表现优异的格力员工。

即使销量为0,但为了面子,董明珠依旧养了手机团队整整10年,继续维持着她“三年灭小米,格力手机世界第一”的幻想。

今年,年近70的董明珠愈发放飞自我,不再听任何人的意见,任命毫无经验的王自如担任格力的高管。

王自如,一个做手机评测的小网红,对格力能有多少了解?居然在董明珠的力挺下,担任了格力渠道改革的负责人。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渠道改革有多大的油水。

格力是一家靠渠道商发展起来的企业。格力创始人朱江洪设立了一套与渠道商利益捆绑的销售体系,让格力以极低的成本,在全国开店,占领了市场。

每年,渠道商能分走格力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的利润。

王自如入职后,这套运行了近30年的体系走向了终结。董明珠让他搭建一个订货平台,让中小渠道商能绕过大渠道商直接向格力订货。

那么,原先属于大渠道商的利润会流向哪里呢?谁会是最大的受益人呢?

反正不是股民。

2012年,珠江市找格力创始人朱江洪谈话,希望他主动退下来,把董事长的位置让给董明珠。

67岁的朱江洪表示:自己退休没问题。但董明珠已是格力的总经理,再兼任董事长,恐怕不符合上市公司的规定。

市里回复:已和董明珠谈过,她同意了,就这么办吧。

朱江洪的退休让董明珠弄清了:谁在格力的发言权最大。

是股东吗?

或许是,但又不完全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