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总其离合、陆离其上下:魏绛“五利和戎”之策

纷总其离合、陆离其上下:魏绛“五利和戎”之策

00:00
12:01
纷总其离合、陆离其上下:魏绛“五利和戎”之策

——————————————————接上篇

周灵王二年(前570年)七月底,在顺利完成鸡泽之盟后,晋悼公从鸡泽返回了新田。而就在晋悼公返回新田之后不久,魏绛的堂兄、魏氏家族卿士位置目前的保有者——晋新军将魏颉(令狐颉)患病去世,朝堂的卿位又出现了空缺。

当时,诸多卿士大夫家族都对这空出来的卿士位置虎视眈眈,欲顺势将其纳入自己家族的掌控中;而魏氏虽然连续有两人出任卿士,但毕竟实力较弱、根基也较浅,假如就此失去了卿士位置,那也没什么奇怪的(就好比当年的臾骈、巩朔一样,在卿位上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能给家族留下稳固的卿士位置)。

虽然诸侈卿家族都对这个空缺的卿位志在必得,但最终决定权还是牢牢握在晋悼公的手中,一切要由国君做主;而在思考了许久之后,晋悼公在朝堂议事上公开发布了新卿士的人选——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晋悼公并没有从栾氏、荀氏(中行氏、智氏)、士氏(范氏)这些老牌卿士家族中挑选合适入卿位者,也没从新兴的韩氏中简拔人才,而是选择了魏颉的堂弟、刚刚在曲梁秉公执法、不畏强权、维护军纪威严的军司马魏绛入卿位,继承其堂兄所遗下的卿士位置。


不过,为了表示对其他卿士的礼敬、以及朝堂晋升秩序的维护,晋悼公没有直接让魏绛出任新军将,而是授予其新军佐的职位(这是八卿中排名最后的位置),魏颉留下的新军将位置,则由经历了“下宫之难”后、唯一幸存的赵氏宗子、原新军佐赵武继任,这样大家也可以接受。

魏绛的入朝堂就卿位,是魏氏大宗自魏犨以来,第一次得到这么高的朝堂位置(吕相和令狐颉都是魏氏小宗),如果按照魏犨跟随晋文公返回国内、任国君车右时开始算起,魏氏(大宗)为了这个晋国国内最顶级的朝堂位置,已经整整奋斗了六十六年(从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到周灵王二年(前570年),周天子都更换了六代了)。

而将魏氏的卿士位置继承并保持下来、最终顺利交给堂弟的魏颉,虽然在晋国的历史中名声不显、功业也不隆,但他承上启下、平平安安地将家族的卿位承接而来(继承于吕相),又顺顺利利地交给魏绛,不至于使魏氏的卿位两代而失,这就是他对魏氏(大宗)所做出的最大贡献。

魏绛在出任了新军佐之后,他军司马的职位改由张老继任(就是当初在曲梁劝他暂缓自杀的晋国大夫之一),而张老的侯奄(情报长官)官职,又由士匄的族人士富继任;这样,卿士大夫们的利益基本都能顾及到,朝堂上的稳定也可以继续保持。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晋悼公少年老成、权谋过人的政治能力。

当初,晋国北方边境的戎狄部落十分强大,建立了潞国、翟国等国家,这些狄人国家和晋国之间的关系也时好时坏,晋文公、晋惠公的生母都是赤狄人,赵盾之母也是狄人;晋文公时期,晋国的卿士中,狐氏家族成员狐偃、狐毛、狐射姑,也都是狄人的后裔。晋国和北方狄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可晋襄公之后,狄人国家、部落对晋国的威胁越来越大,几次三番趁晋国内讧之时,想要勾结晋国的政治内斗失败者偷袭晋国(比如先氏家族的先縠),这让历代晋侯都头疼不已,一直想要彻底消除这一难缠的隐患。


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六月,在邲之战中败于楚国的晋国,因为前任中军佐先縠(邲之战败阵的主要责任者)被驱逐到潞国后不甘心失败,妄图勾结潞国偷袭晋国,因此晋景公命老将荀林父戴罪立功(邲之战时、荀林父是晋军主帅)、整军备械,率领已经训练了三年的晋军出征北方赤狄国家,将和先縠勾结、准备袭晋的潞国攻灭。

灭潞之后,自认为已经弥补了邲之战失败的部分过失,荀林父便在周定王十四年(前593年)春向晋景公提出告老。晋景公同意了他退休请求,并提拔在邲之战中临危不乱、应对有方,维护了上军安全的原上军将、现中军佐士会继任中军将兼执政大夫。

士会继任晋国中军将后,继承了荀林父的军事训练、征战思想,丝毫不放松军队的训练和警备,时刻不忘平定北部边境隐患。周定王十四年(前593年)三月,刚刚成为新一任中军将的士会奏请晋景公批准后,亲率晋国三军再伐赤狄,将北部狄人的残余势力——甲氏、留吁、铎辰部落全部消灭,晋国的北方边疆至此基本平定,残存的戎狄部落都远远地躲到大山之中(阴山、燕山等地),逐渐与山戎相处、融合。

此后,实力大损的戎狄部落再也无法发起对晋国北疆的大规模进攻,但为了生存,也没有停止对晋国小范围内的骚扰,双方在数十年中,进行了拉锯式的边境冲突,总体来说晋国优势巨大,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彻底消灭戎狄的南下侵扰。

这一段时间,晋国的主要注意力都在于和秦国、齐国、楚国的争霸战争,所以基本上保持稳定、只有少许戎狄骚扰的北部边境,不在历代晋侯的“战略重心”之内。

但被晋国强大的实力横扫并被迫远遁至大山之中的戎狄部落,因为失去了自己之前所保有的大部分疆域和传统的牧业区域,在这之后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即使每年都有南下侵袭晋国北疆、以武力夺取粮粟牛马来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而且连年征战、也给部落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其实得不偿失。

有鉴于此,大山中的戎狄部落,在持续多年与晋国开战而不得到回报后,也开始转换策略,试着用另一种方式与晋国接触,并以此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交往方式,休兵罢战、和睦共处、均分利益。

周灵王三年(前569年),戎狄中最强大的部落国家——无终国,其国君嘉父经过长久的盘算后,在当年派出使臣孟乐出使晋国,并以无终国特产‘虎豹之皮’作为贡品,向晋国提出“请和诸戎”的和议请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